分享

精彩程度无需多言,影史最难忘的十场冷兵器战争!

 天空勇者 2016-05-09



这里要说的是战争而不是片子本身,所以即使片子很烂但如果战斗段落不错的话也会入选。反之如果片子不错但没有精彩的战斗段落只好舍去(佣兵传奇)。

战争不是搏斗,所以功夫片不在考虑之列。这方面的例外是《宾虚》,对于车战的展现太过稀少,所以将那场戏选入。一部电影中可能会分好几个精彩段落,如果彼此之间的相关程度很大就合在一起写(七武士),反之就分开(天国王朝)。

TOP1:《天国王朝》

导演剪辑版137分钟——175分钟:耶路撒冷围城战。

类型:围城战。攻方:穆斯林联军;守方:小部分十字军及耶路撒冷居民。

这个片子和《勇敢的心》一样,改的也比较多。不过总算没乱带绿帽子……..比较有特色的一点是,对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哈廷之战一带而过而将全剧重点放到了围城战上。这是影史上最壮观最精彩的一场围城战,导演对大场面的调度、对细节的重视和不动声色却迫力十足的特效运用使这场战斗成为经典。于是我们看到了从一名作为宣战使者的斥候开始,镜头快速上拉展现出穆斯林联军的浩荡军阵。第一天的投石机大战非常美,夜空中无数火球缓缓上升,缓缓飞向灯火通明的耶路撒冷城,但落地之后却是血肉横飞。从第二天开始的攻城战花样百出,无论是攻方的云梯、攻城塔、破城槌还是守方的波斯火、油罐和床弩都是同类电影中的精品。更为难得的是影片并没有停留在展现战争的层面,在攻城塔向城墙缓缓靠近的时候,镜头扫过塔内年轻士兵稚嫩脸庞上的紧张表情,这张脸在下一个镜头塔门打开之后,守城方用火油和箭雨防守的时候会一直印在观众心里。而在城墙缺口的那个鸟瞰镜头,当双方从厮杀的士兵变为冰冷的躯体的一瞬间,色调也霎时由土黄色变为冷冽的蓝色,这是少见的诗意化战争镜头,时本片有了超越纷争的悲悯之心,有了一种博大和崇高的意味。

看点:影史最壮观的冷兵器战斗场面。

TOP2:《指环王:双塔奇兵》

导演剪辑版151分钟——199分钟:圣盔谷攻防战。

类型:围城战。攻方:强兽人军团。守方:洛汗——精灵联军及主角小分队。

计时方法从阿拉贡进入号角堡开始,到艾辛格的毁灭结束。依然是多线叙事,而且是三条线,当然最值得关注的一条还是号角堡的孤军。我没看过原著,单看电影是 震惊不已。作为一段剧情这里几乎涵盖了人类面对末日的所有心境,作为一场战役它足够完整足够起伏,作为一场战斗更是无比精彩无比酣畅。守方以孤军据险,装备精良同仇敌忾但充满绝望。精灵的援军如天神下凡,但终究也只是杯水车薪。攻方数量充足、装备粗陋但不计伤亡,最后用超时代的兵器(火药)炸开城墙取得优势。当守方准备做决死冲锋时援兵到来,白袍白马的甘道夫那一刻恍如光明化身。于是战局在这种激动的情绪下逆转。

TOP3:《指环王:王者归来》

导演剪辑版117分钟——170分钟:白城攻防战。

类型:会战。攻方:魔多大军;守方:正义联盟。

这一仗有多种计时方法,此处从亡灵军团效忠阿拉贡始,自阿拉贡解除其诅咒终。导演大玩多线,于是在两段剧情交织的情况下,这段战役拖得有些长,不过却绝对够味。兽人军团依旧花样百出,先是玩投石机对轰(帝国2中倒是常见的场景),无奈白城城防足够坚固,王者之都不是盖滴!于是先用空军抓掉了守方的投石机(这貌似是堪称片中最威猛单位的妖兽最大的战果了),又弄出了一个超级大棒槌,眼看着都攻进去了,戒灵也把甘道夫逼到了绝路。但峰回路转,长途驰援的洛汗骠骑将这场战役引至高潮,骠骑之王希优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步入辉煌,那段战前动员豪气冲天,直把阿拉贡之后的演讲比成了小孩子。这段堪称影史最壮观的骑 兵冲锋实在热血沸腾。之后的巨象和不死军团已经完全超越人力,但依然精彩。不知道原著设定巨象军团是哪来的,他们的号角声很有特点。

TOP4:《七武士》

后半部分,村庄保卫战。

类型:村庄攻防战。攻方:三十九名山贼;守方:七名武士领导一村农民。

日本战争电影的一贯特点就是缺少大场面和特效,即使是《影子武士》和《天与地》这样的大制作也是如此。但《七武士》不仅没用这两样,更是在一个村子的空间 内完美地展现了一场完整的战役。对,是战役,而且是由多个战斗串联而成的战役。三十九个山贼每一个人的死亡过程都可以找到完整的镜头,而作为主角的武士和农民更是完整展现了各自不同的个性。就一场战役的完整性和条理性而言,我还没有见过更好的片子。但不得不说的是,这场战役的规模太小了,这对于叙述来说实 在是不小的优势。

看点:东方式战争过程、小而精的计划。

TOP5:《勇敢的心》

72分钟——93分钟,斯特林之战。

类型:会战。攻方:英格兰军;守方:苏格兰起义军。

终于有一场于史有据的战斗了。历史上这是遭遇战,电影限于篇幅改成了会战。但已经足够激动人心了。

战前华莱士的动员懒得说,好莱坞这套招牌从斯巴达克斯到华莱士再到亚历山大变化都不大。那段用屁股的羞辱很有意思,不过看起义军都是布袍子,那个小破盾能 否挡住长弓高倾角射击我很怀疑(这里挑个刺,苏格兰圆盾不是那个样子滴,盾的中间是插根铁棍棍滴)。这该算重骑还是轻骑?反正我是一副马甲都没看到,够简陋的。所以后面起义军用同样简陋的长矛轻而易举将这次冲击阻挡(完全阻挡!),而用自己的骑兵绕到后方击溃了对方的步兵。与历史上的斯特林相比,电影中改动较大。总体而言是为了说明英格兰军是一群蠢货。当然更蠢的还在后 头,自己的王室被华莱士扣了一定结结实实的大绿帽子……

看点:英国特色骑兵,起义军杂乱的武器,非常抒情的慢节奏骑兵冲锋镜头。

TOP6:《宾虚》

141分钟——162分钟。类型:车战。

攻守双方:好像都是自由人,还有贵族。

这片子太过经典,而且这场赛车竞技放到现在来看一点也不过时。不过我觉得节奏是不是太慢了点?还有就是《角斗士》竞技场用了350个群众演员和大量电脑特效,而《宾虚》里则用了15000群众演员。不知道哪个算奢侈。战斗过程反而没什么好讲了,反正主角必胜,最大的悬念就是反派怎么死掉的。唯一不适应的是有些慢的节奏。另外多嘴一句:私以为《宾虚》要是去掉了耶稣那条线,那么绝对不会这般成功。

看点:奢华的竞技场、现在已然不存在的大场面。

TOP7:《角斗士

剧场版89分钟——97分钟。

类型:步兵方阵对抗战车。攻守双方:好像都是奴隶。

其实就是罗马竞技场那场群,但我觉得这比开头那场扫荡日耳曼部落更像一场战斗。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装备:作为守方配备了罗马军团的制式装备,而作为 攻方的战车(还不止一辆)肯定不是在角斗场里出现的玩意。战斗过程也是标准的结阵反击。你看那盾牌方阵唰的一下就结成,马西莫斯平常肯定没少训练他们。

看点:战车和盾牌阵,进入斗兽场之后的环形镜头。

TOP8:《天国王朝》

导演剪辑版84分钟——89分钟。

类型:骑兵冲锋。攻方:主角小分队;守方:萨拉丁前锋部队

事实上是作为守方的十字军骑兵分队发起反冲锋以赢得百姓撤离的时间,说明一下。单讲骑兵冲锋有更大规模的,比如《火与剑》里大队的波兰翼骑兵。这场作为攻 击方的主角小分队怎么看也不到一百人,对方可是上万人的规模。真这样对冲的话也就是一波的事,所以作为决死冲锋的巴里安再怎么变化队形也是徒劳。不过主角 无敌是大部分战争电影的定律,况且这队形变化的过程用俯角大远景镜头展示出来太精彩,这是同类题材电影中独一无二的。而之后似乎也起到了效果:虽然碰撞之 后的厮杀没什么意思,但主角小分队战败之后被俘的居然被死掉的还多,这严重不符合中世纪战争的死伤比,或许是主角的王霸之气所致?

看点:骑兵攻击队形的变换,巴里安那个非常潇洒的交击动作。

TOP9:《天国王朝

导演剪辑版22分钟——29分钟,树林截击战。

类型:小规遭遇战。攻方:傻瓜阿侄;守方:流浪叔叔

其实战斗在25分钟才发生,但之前三分钟信息量非常大,喜欢中世纪史的可以好好考证。按理说这是追击战,可是从贪心侄子开始攻击时的箭雨密度来看,那架势 怎么说也不是仓促就位的结果。此外明显的证据有二:先是一弩箭爆了叔叔岗哨的头,然后故意唠上几句拖延时间布置包围圈,这位指挥官的还是有几把刷子滴。但他也没有取得胜机,战术方面的原因也是弓弩手被轻易搞掂(主角无敌满赛)。但更大的失误却是在开战前就存在的:既然是追击,那么为何带那么多弓弩手而非骑兵?从战斗过程来看,攻方取得的战果基本都是靠箭雨,近战力量几乎没全灭。这也更加印证了这一缺点。而守方的战术素养非常高,在被箭雨打蒙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一方面拖延对方冲击力量,另一方面集中精锐清除弓弩手。值得注意的是:负责和攻方步兵死掐的都是已经受伤的队员,这就有些意味了。

看点:重点注意钉镐,这东西在《罗宾汉》里恐怕要大出风头。

TOP10:《勇敢的心

45——59分钟,小据点袭击战。

守方:英军小分队;攻方:苏格兰暴民(暴怒的农民)

连续两场简易据点突袭战,没有名字,总不能叫夺妻之战。但却很有意思。守方是守株待兔的英军小分队,攻方是主角带队的苏格兰农民。从战斗过程来看,数量差 别过于悬殊,而质量差别似乎也不是很大,一对一搏斗英军完全不占上风.战术层面采用弓箭手居高压制很正确,但塔楼却缺乏掩护被攻方轻易突破。最无语的是放 着据点不守却把士兵全散落在村庄里,指挥官明显是个脑残,所以顺理成章被人民战争大海淹没。不仅战术白痴,而且纪律太差,不仅没有进营暗号,同僚之间也不 熟识,所以第二场被敌人穿着本方衣甲轻易骗开了据点岗哨直接KO指挥官。真是凄惨……

看点:连枷和木槌的威力、中箭之后对伤口的正确处理、英军那些个平顶头盔大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