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兵器:车之五兵——古代车战用兵器

 天空勇者 2016-05-09


从北京昌平白浮西周墓、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的资料看,随着战车和车战的发展,车上逐渐增加了矛、戟、鉞等格斗兵器,改变了商代战车格斗兵器只有戈的单一状态,以戟、矛为主的长柄兵器与短柄戈类兵器的组合日见形成,从而促进了“车之五兵”的发展,提高了战车的攻击性能。也促使车战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则和规律来进行。 


图:虢国国君虢季的陪葬车马坑遗址 木质的实用战车保存完整。 

春秋战国时期是战车和车战的成熟期,青铜铸造的兵器,包括车战兵器(“车之五兵”)达到了最高水平。前文提到的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湖北随州战国前期的曾侯乙墓等都提供了丰富而科学的考古实物资料,这里不再多加赘述。它的特点是战车装甲更科学,如河南淮阳瓦房店马鞍冢战国时期2号车马坑4号车,车厢外侧钉装青铜甲片80片(图八)。 


图八 战国装铜甲战车示意图(根据马鞍家2号坑4号车) 

有的战车的车毂上还装了带棘刺的矛状车軎(图九)。 


 图九 曾侯乙墓出土的柔状铜车叀 

驾车的两匹服马身上披有马甲,如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战车。车战兵器种类更完善,发明了“积竹法”, 兵器柄柲不再受材料的限制,可以根据不同兵器的实战要求决定其长度。并且各类兵器的制造有专门机构,有理论的指导(见于《考工记》),因此,不但质量大大提高,而且便于统一规制,批量生产。 

战车虽然是作战的利器,但也有其明显的弱点,就是受地理条件的局限,不适宜山地和丛林作战。昭公元年(前541年),晋国与狄人作战,魏舒为帅,因地形险隘窄仄,“乃毁车以为行(舍弃战车,采用步兵阵法作战)”,取得了胜利。数十年后,赵国的武灵王与牧猎民族娄烦、林胡作战,笨重的战车难于对付灵活迅捷的骑兵,他克服各种阻力,诏令百官和将士脱去褒袍大袖的传统服装,改穿适于骑射的牧猎民族服装,并且学习骑马射箭,发展骑兵。这一变革动摇了战车主宰战场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铁制兵器的使用促进了这一变化。从战国中期以后车战开始走向下坡路。这一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时间是缓慢的,直到秦代战车仍是中军主力。以秦始皇陵2号坑为例,应有木质战车89乘,驾车陶马356匹,车兵俑261件,骑兵俑和战马各116件,步兵俑562件。这些陶俑和陶马在2号坑的分布情况是,东部偏北为立、跪式弩兵俑,西部偏北部是12列骑兵俑,中部是三列驷马战车,南部是步兵俑。综合上述资料考察,2号坑的布局,仍是以驷马战车为中心,骑兵、步兵、弩射兵在周围与之配合。其二,战车的制作,车上的兵器配置处于最高水平。秦始皇陵一号铜车最形象,也最说明问题了。一号车是二号车的导车,兼有仪卫性质,所以属于兵车(图一0)。 


图一0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 

车双轮独辀,由四匹马牵挽。车上只有车御一人,车御腰间佩剑,双手执辔。车厢内树有车伞,车厢前軨与车轼的掩板架一弩(图一一) 


 图一一 一号铜车前軨上的铜弩 

左軨前部外侧置以筒形箭箙,内装铜箭12支。右輢内侧嵌以盾箙,盾箙内插有 铜盾。车厢内贴近前軨处还有一个匣形铜笼箙,内装铜箭54支。 

可以说到了战国晚期,战车和与之相关的车战兵器已象薄山的落日,但依旧是美丽的。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北击匈奴,以骑兵作为军中的主力兵种,卫青、霍去病常常率骑兵几万、十几万与匈奴作战,车辆则用来运输粮草辎重,兼作构筑营垒的器具。战车至此才退出了战场,车战兵器(“车之五兵”)也逐渐被适于骑兵作战的马戟、马矟和环首刀所取代。

文:古兵探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