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义军老师聊天答疑选录

 采真堂 2016-05-10




王义军,当代青年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200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在读博士、川音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王老师,我现在临阴府经的同时可否也进行一些行书的临习


王义军

当然可以,长期只写一种东西很枯燥,也难深入



王老师,你说圣教序可以和白蕉的字一起练习吗?


王义军

两个最好暂时都不写白蕉容易上手,但难走远圣教是唐人路数,笔法又不清楚



您说过要临宋人墨迹,王字圣教可否也写一些


王义军

最好有较好基础之后再学



王老师,我原来的计划是先米、再王、再孙书谱,但从多数人看,是先米、再孙、再王,是不是后者更合理?


王义军

都可以,一个是行草兼修,一个是主攻行书


王义军

王老师,小字放大写,要注意什么?


王义军

小字放大可以说是一个课题,我们有兴趣的,都可以一起参与探讨


王义军

小字露锋多,直接放大势必偏薄,用笔是不是要参照碑的用笔?


王义军

我的理解是小字偏于独立,故以内敛为主,字字闭合,空间独立大字需要开阖,需要一种开放状态,空间相互咬合



大字的起收笔的动作是否要小字来的简化


王义军

笔法方面其实没有太大不同,只是小动作不要太明显(其实小字中也一样),笔法的难点在于技术控制



甚至要把几个字作为一个组合来处理


王义军

当然,小字中不也是这样吗?



请输入对话


王义军

说一点对比的方法把字帖到墙上,手拿字帖,胳膊伸直,对比这是我的对比方法,基本所有形上的问题我都靠这个方法解决跟很多人说过,就是没有人用 



胳膊伸直是指距离?


王义军

对,观察需要距离



临完后与原帖并排放在桌上,行不行?


王义军

不行



王老师,上次你提到上下的联系和手段,我最近看您的作品,发现有些是上个字连下个字,而下个字的下半部分反而分离,这也是常用手段之一吗


王义军

我没有想过


王义军

其实招式都是外在,说,我都肯说,保密在我看来不是江湖骗术,就是没有水平、没有自信,传统文艺,没有一个是需要保密的。但方法,我说得太多,基本没有人用



王老师,我插一句。我现在考虑在苏和米之间选一个来临,自己更偏爱苏字,可否


王义军

可以写苏,但难度会比较大.写苏之前,可以写点粗些的楷



其实对比的问题主要还是时间的问题,很多人写字都是硬挤的时间,能坚持天天写已经不容易了,哪有时间对着墙壁去发愣,现在大家强调的还是写,仔细想想这种不动脑筋的死临的确有问题,我想能否一天写,一天用于对比找问题第三天再加以改正,如此循环


王义军

对比就是磨刀,绝不可缺



对于传统文艺,往往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可能是不在一个层次上 


王义军

始终不要忘记临摹的目的是学习,是为了运用围绕这个,目的,对你有益的就是好方法,快慢无所谓但慢一点这个过程是一定要有的.我的习惯是一张一弛,一段时间慢,求深入,偶尔快,找手感



现在的阴符经的风格是否与苏不太对路


王义军

先写进去再说,不对比,眼力就没有办法提高,我给的意见,不通过对比,你们就没有办法真正理解,也就不可能学到什么 



以前听朋友说,国美学生临帖是相当慢的


王义军

大多数学生一直很慢,不能运用现在扩招之后,有些也写的快,一直没有慢过,不能深入写的好的多半有快有慢,快,老师没有要求过



请教王老师,当代人的东西究竟可否用来取法,比如林散之的


王义军

日后可以参考,现在学的话,短期效果大,日后你会恨他。如果只是偶尔参考一两个字,一两个用笔技巧,当代笔法比较到位的,都可以看看



快,老师没有要求过。  是不是说熟了以后自然能快?


王义军

不是,是对快有主动要求的是学生自己,原因是什么?——用心,他们在想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依赖老师,象国美那么好的学校,为什么很多学生也没有写出来??? 



王老师,临写是不是一定要能背临得象了才行,是不是也要加强背临功夫啊?


王义军

背临就像小学生闭卷考试,把课本知识死记硬背了就是,是一个方法,但缺少运用环境,死我更倾向于仿作,象开卷考试,训练的是把书本知识或学活用的能力


    


再请教老师
,有人说对性草有帮助的隶书只有石门颂,是这样吗


王义军

有人说?如果又有人说石门没有用呢?实践才有体会



对了,王老师,听说还有一种背临叫背行气,有没有这样的练习方法?


王义军

背一行的办法,我曾经试过,

中专的时候,看一行写一行,对行气有没有帮助现在也不知道了




我看过鱼非子临书谱很好,他是你的学生,可他的作品中书谱的东西也很少


王义军

就是活用的问题呀

他们班,我教过两三次课,让他们背临过,都做不到仿作,更是逃避




书谱前后,甚至一页之中也是很不一样的,临写时是不是要有真对性地临?比如重点选一两页?


王义军

要有所选择,很多部分只是参考



我还想问一下,关于笔法,是不是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写出字临中的样子就可以,还有,有时笔上还有不少墨却写不到纸上,是不是用笔不对啊?


王义军

笔法无非是中锋,你说笔上还有不少墨却写不到纸上,就是锋不对


王义军

也就是说,用同样的工具,别人写的比我写的要厚实,而速度不比我慢。是不是笔法问题?


王义军

多半是用锋问题


王义军

侧锋和中锋的质感不同

王义军

用锋问题只要考虑中锋和提按,都是为了点画质量


王义军

我老是觉得自己写字用笔尖在写


王义军

用笔尖就对了,辅以提按,使之丰富



从去年我就开始学书谱,学了一年反而不会写作品了,原来学王铎时还能写个作品,为什么?原来在市里还算好的,学了一年多书谱反而不行了,反以常常迷惑?


王义军

如果一直感觉好,就这么好下去就糟了 



我还是想说集古字的问题,集圣教序的工作量太大了,我们现在的人怎么办?我现在真想谁能够发明一个软件,像《米芾书法大师》,让书者自由组合,进行改造,那多方便啊!


王义军

偷懒集字是手段,不是目的集字要筛选,不是随便什么都可以往上面拼凑,不是搭积木



王老师,你写一个字之前脑子里是不是已经有这个字了,还是随手就写就那么好?或是一行字都在脑子里了?


王义军

我年前给渊源与流变之二王展写了个创作自述,谈到过这个问题我觉得胸有成竹有三个层次
1、以他人为竹,胸中之竹是古人或时人字形
2、以我为竹,胸中之竹是自己消化过的自家字形
3、以缥缈为竹,胸中之竹已然模糊,一任心手所之,听凭笔势纵横,心意驰骋。我在追求第三个层次



王老师,我还想问一些更具体的问题,就是眼光问题,比如网上那个于右任展,很多作品我都看不出好来?

是不是我的眼光很差啊?


王义军

这是一个如何看待传统的问题,我们要有更宽泛的审美 日后要谈当代人,最好只说异同、只论取舍,不要比较高下,没有意义



看到王老师把笔捆在一起,不知道这样写字会不会影响笔画的弹性


王义军

笔捆在一起不是写传统作品



笔捆在一起影响用笔,或就根本没有用笔?


王义军

也有,用笔是个认识问题,不只是外现的技巧 。真正论作品的境界,笔法不重要只是当代人多半不懂笔法,所以看重这个古人论用笔也多,但多为传承而已在你们现在这个阶段,点画质量要先及格,所以用笔就很重要,提高的方法就是前面说的中锋和提按




王铎写字是不是主要用笔肚?


王义军

不是,他用锋,只是笔法简单。败在提按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