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州桥什么人来修?

 泉源阁 2016-05-10



“赵州桥是谁修的?”
“是鲁班吧。”
“肯定不是,鲁班是战国时代人,我记得桥是隋代的。应该是李冰……不对,李冰修的是都江堰。”
“好像是姓李……李什么来着?”
临行前,我们一边做攻略,一边进行弱智对话。
两天之后,我们顶着烈日,走在摩肩接踵的赵州桥景区里。整个景区就像一台被按下重放键的燕舞牌双卡录音机,反复播放着那首河北民歌《小放牛》: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
玉石栏杆什么人留?
什么人骑驴桥上走?
什么人推车压了一道沟……
歌词第二段是对四个问题的回答,答案分别是:鲁班、圣人、张国老、柴王爷。
“赵州桥来鲁班修……”小萃一边哼哼唧唧一边说:“你看,这不怪我吧?”
从景区大门通往赵州桥的甬道上,有一排粗制滥造的八仙雕塑,塑像有台基供游人小憩。我们在张国老身边刚坐下,就被一浓眉大眼的中年大汉驱赶:“劳驾二位,我要在这儿照张相。”
我们赶紧起立避让,看这位长着一张燕赵悲歌脸的汉子很娘炮地和张国老合影留念。
赵县不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我们是来看正定县大菩萨的。但赵州桥太有名,终于没能抵抗住诱惑,从正定奔袭七十多公里,还在让人崩溃的石家庄南焦客运站转车,来了趟赵县。
来之前想,赵州桥收费40,怎么个收法嘛。难不成要在河两岸砌两堵高墙?最好是再加盖个顶,防止飞机上的人偷窥。
对政府而言其实很简单。离河两岸几百米的地方都被圈起,成为一个硕大的景区。这届人民群众眼神早就不行了,连35都能看成3.5,景区外是断断望不见一丝桥的影子的。
据说造桥在古代是耗资巨大的民生工程,李春和腐朽没落的隋帝国一定没想到,1400多年后,这座桥成为政府日进斗金的摇钱树。
硕大的园子里也就一座桥可看,旅游性价比超低。于是资源被充分利用,人们都站在桥上,抱着桥柱,钻在桥洞里。
想想好歹是1400年前的东西,赵州桥的价值岂是区区40元可以衡量的?于是心中释然。
出了园子,沿街是一溜煎饼果子。我们挑了个面善的中年大姐摊位,打算照顾她的生意。小萃绕到摊位后面,想拍一张大姐工作照,这个时候看见大姐脏兮兮的左手直接插进了稀面桶,熟练地舀起一坨面就砸在烧红的铁皮上……
只好饿着肚子落荒而逃。
回正定县的路上,滴滴快车司机说,现在的赵州桥其实是座新桥。建国后多次重修,除了基座,基本上面目全非,老石块等原来的构件都收在博物馆里,现在的铺桥石、护栏、桥头均已全部拆换,就连桥上的马蹄印、足迹什么的,都是人工再现。
我说怎么看上去那么新呢,还让人随便踩踏、攀爬。
太热了!风这么大还得开车窗。除了吐槽天气,对别的事情早就没了脾气。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小萃唱。
“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我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一起唱。
唱歌果然有缓解疲劳、愉悦身心的作用,不一会儿我就在后座上睡得东倒西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