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谥文

 雨霖铃图书 2016-05-10
谥文的其实不少.......但是跟功绩什么的关系不大.......王士禛的《》中说:刘后村云:“谥,古也。复谥,非古也。”封演云:“谥二字者,一字为文,一字为质。”世言欧阳永叔卒,将谥文,常秩时为太常博士,议当谥文忠。或谓必留此以待介甫,已而果然。然唐宋以来,谥文者,独韩退之、晦为不愧。他如、李翱、陆希声、权德舆、杨亿、、姚燧、欧阳玄辈,皆谥文,亦未尽允也。独孤及云:“二字不必为褒,一字不必为贬。果在字数,则是尧、舜、禹、汤、文、武,不如威烈、慎靓王也;齐桓、晋文不如赵武灵、秦庄襄、楚考烈也。”唐人论如此,则谓文必优于文忠,亦未必然。初,元晦议谥文忠,刘后村时年十七,代其父尚左作驳议,因止谥文。其略曰:“正主庇民之学,郁而未伸;著书立言之功,大畅于后。合文与忠谥公,似矣而非也。有功于斯文而谓之文,简矣,而实也。请以韩子之谥谥公。”右谥议见《》第二十五卷。及以前,赐谥系统混乱,单谥双谥均有,多谥亦有,没有一套固定体系。也谈不上单谥双谥哪个更好,这就是独孤及说的“二字不必为褒,一字不必为贬。“唐代开始,逐渐形成一套规范的双谥体系,即封演所云:一字为文,一字为质。(但是唐代单谥依然比较常见。)这套体系在宋代基本成型,所以宋代的单谥就比较少见了,大都是符合规制严格评议的双谥。再往后打了明清时期,系统益发严格。如清代就我所知,明确规定王公贵胄享一字谥,而一品大臣配享二字谥。在文官中就再也找不到单谥了。——————单谥文的这几位,唐朝几个不谈,只看宋朝这几个:杨亿: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王安石:两任同平章事。:基本没在官场做出成就。姚燧: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此人为元人)其实很明显可以看出,”文“这个谥号,是赐给一些在文坛做出卓著贡献,而同时在政坛没有多大贡献的文臣。王安石在当中,是个例外,因为死时是作为政治斗争的输家而死的,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配享神宗庙庭。崇宁三年,又配食文宣王庙,列于颜、孟之次,追封舒王。钦宗时,杨时以为言,诏停之。高宗用、吕聪问言,停宗庙配享,削其王封。《》中没有更多记载,我不太相信他死的时候没有赐谥,而更可能是史书没有记载。所以这个“文”是追谥,还是改谥,区别还是很大的。不过无论如何,这个单谥的意思,就是在称赞王安石的“文采”的同时,嘲讽他的政绩配不上第二个字。与王同时期的死后,有人也提议赐谥“文”(因为欧阳修乃脑残粉,这是为了拍欧阳修马屁),被言臣上奏驳斥,说应该加个“忠”字来壮大“文”字的声势。(大意,原文我不记得了......)————谥号系统是被百官和皇室联合把持的,所以,单谥”武“的恐怕只有乱世之时军阀有资格获得,反正我是没听说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