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境铁汉、风流元帅——罗科索夫斯基

 cntagu 2016-05-10

二战结束后,美国曾令尚且在世的德军将领撰写回忆录以总结战争经验,其中给这些昔日的敌人出了一道简单的问答题——谁是苏联最杰出的战地指挥官?美国人本以为答案会是朱可夫,毕竟朱可夫把德国人打得最痛。但出人意料的是,几乎所有德军将领的答案都是苏联的另一位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能让敌人心服口服,这是比任何勋章都更加真实的奖赏。但这位得到昔日死敌们一致称赞的苏联统帅,从某种意义上说,居然是一位“外国人”。



▲幼年时期的罗科索夫

斯基,圆脸圆眼很可爱

 

这位元帅的全名为“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俄语Константи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Рокоссовский),1896年12月21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如果按今天的疆域,他应该就是个“波兰人”,但波兰从1815年起从一个沙俄的附庸王国慢慢变成了被彻底吞并,丧失主权的“行政区”了。原波兰王国被划分为五个省,罗科索夫斯基出生的华沙只是“华沙省”的首府而已,所以在当时他仍然是个俄国人。罗科索夫斯基有一半波兰血统——父亲是波兰人,母亲是俄罗斯人,是个“混血儿”,也许是因为这个先天因素,罗科索夫斯基不仅儿时模样可爱,成年后也是健壮英俊,是一个“帅哥”。他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收入可观,因此他出生后的还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但随着父亲因工伤去世,顿时就家道中落了。为了维持生计,他的母亲不得不辛苦劳作,四处打零工养活几个孩子。但即使生活艰难,曾经当过教师的母亲仍然坚持让孩子们上学,所幸这位未来的元帅也是聪明伶俐,喜欢学习,对英雄人物的故事尤其感兴趣。

 

 

 

但到了1911年,积劳成疾的母亲去世了,年仅14岁、刚刚上完市立学校四年级的罗科索夫斯基就只好辍学去“参加工作”,当了袜厂工人。按现在的标准,那时候的工厂基本上都属于“血汗工厂”,条件恶劣自不待言。一年之后,不堪忍受的华沙工人们举行了罢工,罗科索夫斯基也参加了,并因此被监禁了两个月。就是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布尔什维克思想。两个月后他被释放,到一个石匠作坊当了学徒。如果没有战争,他也许只是这样平静的生活一辈子,但历史的大潮涌来时,许多人都会身不由己地被卷走。1914年7月28日,就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的这一天,早已磨刀霍霍的俄国立即行动起来,俄军第五骑兵师卡尔戈波尔龙骑兵第5团开进了华沙。正值热血青春的罗科索夫斯基就像同时代的朱可夫一样,不愿在作坊里默默无闻地了此一生,为了改变命运,也为了“报效祖国”,他谎报年龄参军,因为长得结实高大,瞒过了征兵官,成了该团第6连的一名列兵。

 

 

 

参军后罗科索夫斯基受到了一些基本的军事训练,在与德军的战斗中,他显示出军事方面的天赋,作战也很英勇,两次受伤,由一个列兵升为军士和尉官,并获得过第四、第三、第二级“圣乔治勋章”,差一点就集齐了“圣乔治勋章”的“大满贯”(能集齐的只有布琼尼)。1916年7月初,罗科索夫斯基作为优秀军官被选送到后方教导队接受更为严格的军事训练,这也是他首次受到了系统的军事教育。1917年,另一股历史大潮汹涌而来——“十月革命”爆发了,已经受到过布尔什维克思想影响的罗科索夫斯基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红军,他的第一个正式职务是东方面军第3集团军乌拉尔第3师骑兵第1团第1骑兵连连长,并在1919年3月7日加入了俄共,紧接着又被任命为乌拉尔独立骑兵第2营的营长。到1921年内战结束时,他已经是第35独立骑兵团团长,并两次获得“红旗勋章”。由于表现出色,罗科索夫斯基受到上级青睐,力荐他去科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之后还曾在蒙古国当过骑兵教官。

 

 

 

在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中,当时已经是第5骑兵旅旅长的罗科索夫斯基得到了出战的机会,在这场一边倒的冲突中取得了战绩,因此他在1930年被提拔为第七骑兵师师长,而该师下属的第2骑兵旅的旅长正是朱可夫,两个伟大的军人正是在此相识并保持了终生的友谊。由于训练工作成绩突出,他在1932年又获得了列宁勋章,并于1936年被提升为第5骑兵军军长。



▲位于彼得堡的克列斯特监狱,

罗科索夫斯基就被关在这里

 

到此时为止,罗科索夫斯基的人生顺风顺水,但猝不及防的历史大潮突然又将他冲倒——“肃反”运动来了。1937年8月,在没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罗科索夫斯基被突然逮捕,理由是他有波兰血统,还有在远东的经历,涉嫌“里通外国”,充当了波兰和日本的间谍。罗科索夫斯基百口莫辩,被关押在监狱中遭受严刑拷打,受尽了折磨。他的几颗门牙被打掉,肋骨被打断三根,审讯人员还用铁锤敲打他的脚趾,令他痛不欲生。但正所谓“烈火见真金”,这种严酷的环境反而显示出这位铁汉坚忍不拔、人品优良的一面——他没有在重刑之下自诬,更没有为了自保而乱咬其它人,但是然并卵——没证据的情况下,他仍然被判了死刑。



▲这种情景,罗科索夫

斯基竟然还经历过两次

 

在这关键时刻,罗科索夫斯基的老上级铁木辛哥发挥了重要作用,铁木辛哥因为受到斯大林的信任而未影响,这位老帅多次在斯大林面前为罗科索夫斯基说情,由于确实也没有证据,最终斯大林下令释放了罗科索夫斯基。即使如此,他还是被两次拉到刑场“假枪毙”——旁边的人真的被枪毙了,而他被打了一发空包弹。这是最后要吓一吓他,看能不能榨出点什么来,好在他足够坚强,没有被吓倒。1940年4月,被关押了近三年的罗科索夫斯基被释放,但不知为何,他的死刑判决却并没有收回,直到他逝世都还是一个“死刑犯”,这也成了苏联时期的一大笑话。



▲罗科索夫斯基喜欢钓鱼、篮球等运动,

坚持洗冷水澡,身材健壮(像不像普京?)

 

死里逃生的罗科索夫斯基官复原职,并于1940年5月被授予少将军衔,之后被挑选到新组建的装甲部队,出任第9机械化军军长。这个任命使他进入了机械化作战的新领域,也许是骑兵天生就对机动性很敏感,他很快就意识到这将是未来陆战的主要方式,并且预感到了战争的临近,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尽管波兰的大部分士兵和军官在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时都十分英勇,但是波兰的武装力量还是被闪电般粉碎了……这充分证明,有强大的装甲和摩托化军队以及强有力的空军的德国拥有多么大的优势……坦率地讲,我们都不相信德国会恪守同苏联签定的条约……但是苏德条约给了我们赢得巩固国防的时间。”嗅到了硝烟味的罗科索夫斯基努力训练部队,力图在战争来临前使部队具备战斗力。

 

 

 

1941年6月22日早晨4点,罗科索夫斯基收到了值班军官递交的一份发自第5集团军的电话电报:“打开绝密作战文书”。这样做就意味着要调动部队,但当时所有的联络都已中断,无法核实电报内容。如果集结了部队但最后又没发生什么,就是杀头的大罪。罗科索夫斯基果断负起责任,打开绝密文书,调动部队开拔,并强行打开了几个弹药库补充弹药(如果那天最终没有战争,这又是另一条大罪),因此第9机械化军齐装满员,战力充足。罗科索夫斯基也没有理会“不许后退”的死板命令,而是灵活作战。在试探了德军火力后,考虑到本方坦克又少又旧的情况,采取诱敌深入、火炮设伏之计,干掉了许多德军装甲车辆,跟其余不是陷入重围就是一触即溃的部队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德军掌握了空中优势,罗科索夫斯基孤立无援,也没有任何情报来源,为避免被合围,只能且战且退以保存有生力量。到7月14日,他受命将部队交给副职后飞赴莫斯科,奉命组建新集团军,说是“组建”,实际上只有一套参谋班子和十数名士兵,要一路去自己“收编”队伍,实质上是“光杆司令”。但是这也没办法——部队都在前方苦战,预备队还在上万公里以外的远东,哪里有富余的人马?

 


 

情况紧急,罗科索夫斯基也没法计较了,他于1941年7月17日夜间开始前往亚尔采沃,一路上还真的收编了不少溃逃或撤下的队伍,在几天内组建了“新集团军”,也算是个奇迹了。罗科索夫斯基带着这些“捡来”的散兵游勇投入了战斗,坚守亚尔采沃直到7月底,随后突围而出的第16和第20集团军并入新集团军,番号仍为16集团军,兵力加强的罗科索夫斯基甚至还向西推进了25公里。由于在战争初期的有力表现,罗科索夫斯基被升为中将。在紧接着的莫斯科保卫战中,他与朱可夫紧密配合,先是顶住了德军进攻,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在等到了远东预备队增援后,罗科索夫斯基的16集团军发动反击,一口气将德军向东击退了100多公里,收复大片国土。



▲罗科索夫斯基会见被俘的保卢斯

 

1942年3月8日,罗科索夫斯基在进攻苏希尼奇的战备过程中遭德军炮击受伤,弹片击中脊椎,打穿了肺部,好在没有击中心脏,身受重伤的罗科索夫斯基血流如注,非常危险,被紧急送往莫斯科救治。好在罗科索夫斯基常年锻炼,身强体壮,恢复得还算不错。到5月,按捺不住的罗科索夫斯基不等痊愈,就跑回了部队,但此时莫斯科保卫战已经结束了。7月初,罗科索夫斯基被任命为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10月初又转任顿河方面军司令员,参加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据朱可夫的“天王星”计划,瓦图京的西南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和叶廖缅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三个方向发起进攻,形成了合围德军的三只“钳子”。“天王星”作战虽然由朱可夫制定,但围歼保卢斯第6集团军的战斗却是由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1943年1月31日,走投无路的保卢斯向苏军投降。而在此之前的15日,罗科索夫斯基已经晋升为上将,有意思的是保卢斯也是刚刚被晋升为元帅。



▲库尔斯克——苏德战争中的“突出部之役”,

图为德军的原计划——南北对进,切掉突出部

 

罗科索夫斯基在战役结束被立即召回了莫斯科,这次他的任务是组建中央方面军,应对德军在库尔斯克方向上可能的攻势,并于4月28日被晋升为大将。由于苏德两军在库尔斯克的阵线形成了苏军凸向德军的形势,德军决定在此发动攻势,消除这个突出部。罗科索夫斯基对德军的主攻方向判断准确,构筑了大量纵深防御工事和坦克、火炮等兵器,给德军挖了一个巨大的坑。7月4日,一个偶然的机会出现了——前线部队抓获了一名俘虏,供称德军已经开始集结,将要发起进攻。此时罗科索夫斯基面临选择,如果招供为真,那么先敌打击将会取得巨大效果,但反过来却会导致苏军暴露实力并且浪费大量弹药。罗科索夫斯基根据其它情报综合判断俘虏的供词为真,但此时已经来不及请示了,他再次扛起责任,果断下令炮击德军可能的集结地。事实证明,这次开火只比德军炮火准备早了十分钟,但却给德军造成了巨大损失,德军被迫将进攻推迟,为苏军赢得了时间。库尔斯克会战挫败了德军的企图,虽然苏军损失不小,但德军也遭到沉重打击,装甲部队损失惨重,几乎丧失了战斗力。为庆祝库尔斯克的胜利,斯大林下令124门礼炮鸣响12下“向杰出的部队和他们的指挥员致敬”。



▲罗科索夫斯基与前线士兵在一起


1943年10月2日,中央方面军改称白俄罗斯方面军,1944年2月中旬又改称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仍由罗科索夫斯基担任。在1944年6月开始的白俄罗斯战役中,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发挥了关键作用,在200公里正面上以迅猛的攻势突破德军防御,在5天内推进了110公里,围歼德军了博布鲁伊斯克集团,罗科索夫斯基也因这一辉煌战绩被获得了元帅军衔。他在7月中下旬又创造了12天前进150公里的速度,打到了自己的老家华沙城下。



▲1944年,罗科索夫斯基

和朱可夫在白俄罗斯前线


在白俄罗斯战役结束后,柏林的门户已经向罗科索夫斯基敞开,正当他积极准备直捣柏林的进攻时,斯大林却将他调往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部队则交给了朱可夫。地球人都知道攻克柏林是天大的荣誉,罗科索夫斯基也极其看重,他听闻此命令后非常难过,但还是忍痛服从,并且没有带走跟随自己多年、已经配合默契的参谋班子。这是非常富有人情味的举动——他不忍心让这些参谋军官也得不到攻克柏林的荣誉,他在朱可夫尚未到达之前就离开了,算是稍稍表达了一下不满。后来的学者研究认为,斯大林临阵换将并非出于军事目的,而是要把这个荣誉留给一个俄罗斯人,而非罗科索夫斯基这样的俄波“混血儿”——他的血统又一次影响了历史。


 

这位心情难过的元帅即使次要方向上仍然尽心尽力,消灭了东普鲁士德军,为柏林战役创造了条件。在柏林战役开始时,罗科索夫斯基向柏林西侧迂回,分割了柏林与其它德军的联系,并在5月4日与英国第2集团军会师。在纳粹德国灭亡后,苏联在莫斯科举行了盛大的胜利阅兵。为了弥补他未能攻克柏林的遗憾,斯大林任命他为阅兵式总指挥,而骑白马检阅部队的朱可夫其实上是斯大林的“替身”(斯大林骑术太渣),罗科索夫斯基骑在马上,朱可夫向他敬礼的镜头也是对这位受尽了各种委曲的元帅最好的褒奖。



▲身着波兰元帅服的罗科索夫斯基


1949年,罗科索夫斯基应波兰总统之“邀”,被派到波兰出任波兰国防部长,被授予了波兰元帅军衔,成为了“双元帅”,这也是历史上比较罕见的一幕。斯大林去世后,反斯大林的哥穆尔卡上台,认为罗科索夫斯基是“斯大林主义的象征”,解除了他的国防部长职务。罗科索夫斯基深感受辱,声称“我今后绝不会再踏上这片土地。”回国后他又得到了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的任命,但此时他又碰到了反斯大林的赫鲁晓夫,并被命令去写斯大林的“黑材料”,遭到了拒绝,理由是“军人不应介入政治”和“不应该打死去的狮子”。赫鲁晓夫一怒之下免掉了他的职务,但之后也并没敢把他怎么样,1958年他又得以复职,还曾当选过苏共中央候补委员。


 

1968年8月3日,这位功勋老帅因前列腺癌离世,享年72岁。他的葬礼于1968年8月5日在莫斯科隆重举行,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等苏联领导人出席,莫申科元帅、科涅夫元帅和戈尔什科夫海军大将亲自护送灵柩到克里姆林宫墙下。也许正是因为没有朱可夫那样大的名头,他反而得以安度晚年,身后也很风光,没有像朱可夫那样为大BOSS所忌惮,被克格勃监视了半辈子,死后也不得平反,这可能是他的波兰血统能带来的唯一的好处了。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轶事:

 

1. 罗科索夫斯基在战后曾被斯大林问到在监狱中是否挨打,他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说在监狱里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2. 保卢斯投降时坚持要向罗科索夫斯基亲自缴枪,以维持一个将军的尊严。罗科索夫斯基满足了这一要求,并且把这把战利品一直带在身上。他的妻子后来询问为何如此,他回答如果再有人来抓他,就开枪自尽,决不再到监狱里受罪。

 

3. 罗科索夫斯基为人正直,赫鲁晓夫曾猛烈批判朱可夫,人人都以为他会借机报仇(因为当年攻克柏林的大功被朱可夫“抢”了)时,他却为朱可夫仗义执言,也因此像朱可夫一样,被发配到高加索军区去“吹风”了。

 

4. 罗科索夫斯基在战前早已有了家室,他于1923年结婚,妻子是尤利娅·彼得罗夫娜·罗科索夫斯卡娅(1900-1986),这位妻子可以称得上是“贤妻良母”,无论是他被捕入狱还是在前方战斗,都患难与共,无怨无悔。按理说有这一个贤妻应该足够了,但在他1942年受伤治疗期间,却传出了与著名女演员瓦连京娜·谢罗娃的“绯闻”。



▲瓦连京娜·谢罗娃,人称“苏联的梦露”

 

传说谢罗娃是在去医院慰问伤员时,与英俊魁梧的罗科索夫斯基互生好感成为情人。当时谢罗娃是一位年轻的寡妇(亡夫是一位牺牲的飞行员),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众人又觉得这对帅哥美女很搭,于是就风言四起。据说阴险的贝利亚就此事向斯大林打小报告,斯大林一笑置之:“同志,我们应该羡慕他……”。但实际上两人并无此事,顶多算暗恋,因为谢罗娃第二任丈夫是苏联诗人西蒙诺夫。

 

5. 虽然与美人谢罗娃的绯闻存疑,但这位元帅确实有一位战地情人——第85野战医院的女军医加林娜·塔拉诺娃,这位1941年刚刚从医学院毕业加入军医院的年轻姑娘,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与罗科索夫斯基相识并成为真正的“战地夫妻”,甚至在1945年还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娜杰日达。



▲这就是那位“战地情人”,这

是她后来有点“发福”的照片

 


▲罗科索夫斯基一家

 

那么他的合法妻子在哪里呢?其实战争爆发后有一段时间里他和妻子是处于失散状态的,而后来取得联系了又不能随军,她对于丈夫有一个战地情人的事情也只能默默地忍受,以维护丈夫的名誉,好在战争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又回到妻子身边,塔拉诺娃则带着女儿嫁给了一位试飞员,两人的战地情缘就这样结束了。

 

6. 在卫国战争期间,苏军中流传着一句话:“遇到困难时候,斯大林首先想到的是朱可夫,朱可夫首先想到的则是罗科索夫斯基。”

 

7. 罗科索夫斯基在去世前不久对朱可夫说,“我并不怕死,但这座高墙令我生畏。”“高墙”就是克里姆林宫的红墙——纯粹的军人往往是搞不懂政治的。

 

 

2015年5月6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纪念碑的揭碑仪式在莫斯科举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仪式上致辞,高度评价了罗科索夫斯基的伟大功绩。罗科索夫斯基是苏联杰出的将帅,与朱可夫和科涅夫一起被誉为苏联陆军的“三驾马车”。他以善打硬仗而著称,从战争一开始就被屡次被派到最危急的地方“抢险”和“堵枪眼”,数次挽救了战局。他在战役组织上能够果断地集中兵力兵器于主要突击方向,大胆机动,始终顾及敌人的强弱两个方面,摈弃作战中的陈规旧套,常以奇招取胜。他被认为“有朱可夫的能力,没朱可夫的缺点”,对待部下富于人情味,也善待俘虏,在关键时刻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敢于担责和随机应变,是扭转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军事家之一,也是俄罗斯人民长久怀念的英雄人物。

 

参考资料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小传》 作者mars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战争回忆录》

rgxpku的博客

新京报网


《军武次位面》官方新浪微博:@军武视频 

《军武次位面》总导演的个人微信号:crazy262a2

欢迎广大粉丝关注互动!



想了解更多关于军事知识的朋友们欢迎在各大视频网站观看《军武次位面》系列节目,在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凤凰网、土豆网、乐视网、ACfun、Bilibili、网易等视频网站,每周五晚同步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