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诗札记之五

 江山携手 2016-05-10

读诗札记之五

    同时写诗又必须互相呼应,例如南宋田园派诗人叶绍翁写的《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个“关”字用得特别好,正因为关不住,才引起红杏出墙。而且明明是主人不在家中,他偏要在首句写道:“应怜屐齿印苍苔”,似乎在埋怨主人在家中恐怕客人雨中穿的钉靴,踏坏了园中的苍苔,从而破坏了整体的满园的春色,故意装作没有听见而不去开门。客人又是十分知趣,只是轻轻地小扣,因被枝头的红杏所吸引而久久不肯离去。这是在久雨之后,雨虽止但晴未放的情况之下,因此红杏开得特别茂盛,园中又长满了苍苔这一雨中的景色。红杏不辜负自己的芳容,到墙外来,让别人尽情观赏。这首诗完全是凭他的想象来写的,究竟是否真有其亊,谁也无从知道。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中“低”和“近”都是神来之笔,而且是从长期的实际观察中得来的。四野极为空旷,扩展视线,一无遮挡,似乎远处的天空反低于树木。江水清了,月影照在水里更显得清楚,似乎月亮离开人更近了。虽然是写景,而把上面的“日暮客愁新”衬托得更有情致。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因此无论诗、词均宜写景和抒情相结合,一味写景就显得单条,一味抒情就显得无力。总应该是景情结合,情景交融才是。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河怎么能上到白云间去,这也是从平时的观察中而得来的,在旷野中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是常有的事。诗中写的杨柳本义是羌笛吹的《折杨柳》曲。但玉门关那里气候较冷,杨柳生长的速度不但较迟而且易凋,所以更是别有一层含义。黄河离玉门关相距遥远,怎么也联不起来,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诸地名,皆遥远不相属。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如刻舟求之,失其指矣。”此语诚然。因此太直露的诗,反而不好,倒不如隐秘含蓄,有时虚写反而比实写更好。

 

              读诗札记之五和王成纲先生赴扬州集唐感赋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三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