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歌工程总监:“奇点”来临,人类将在2045年实现永生

 冯洪 2016-05-10

谷歌工程总监:“奇点”来临,人类将在2045年实现永生

2016-05-09 商业周刊/中文版618评

来源:《花花公子》

撰文:David Hochman

编辑:温雅曼、郑夕冉

翻译:程玺

《花花公子》专访了谷歌工程总监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库兹韦尔认为,科技和医学的进步正将我们推向一个他所称的“奇点”。2045年,人类将经历一场深刻的文化和进化的变革,电脑的智慧将超越人脑,而人类将实现永生。

很多人都认为作家、发明家和数据科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是数字时代的一位预言家。少数人则认为他是个十足的疯子。库兹韦尔在谷歌(Google)担任工程总监,手下有个40多人的团队。他相信,科技和医学的进步正将我们推向一个他所称的“奇点”,在这个临界点上,人类将经历一场深刻的文化和进化的变革,电脑的智慧将超越人脑,而人类(包括你我他,包括在星巴克坐你前面的那个扎发髻的男子)将实现永生。他将这一时间点定在了2045年。

雷蒙德·库兹韦尔(Raymond Kurzweil)出生于1948年2月12日,至今,他依然带着纽约皇后区出身的清晰的鼻音。他的犹太父母从希特勒统治下的奥地利逃到了美国,但在库兹韦尔的成长过程中却常去一神教堂做礼拜。在他的心目中,知识的地位高于一切,尤其是计算机。他的祖母是欧洲首批取得化学博士学位的女性之一。

他的叔叔曾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上世纪50年代,这位叔叔交给了库兹韦尔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而到了15岁,库兹韦尔已经设计出了帮自己做作业的程序。两年后,他编写了一段能分析和模仿多位知名作曲家作曲风格的程序。这一程序为他拿下了著名的西屋科学人才奖(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Search),进而让这位17岁的青少年接到了白宫的邀请函。同年,在一个名叫《我有一个秘密》(I’ve Got a Secret)的游戏节目中,库兹韦尔在一台小汽车大小的数据处理机前按下了一些按钮,接着这台机器便吐出了仿佛勃拉姆斯手写的原创曲谱。

在麻省理工学院拿到了计算机科学和创造性写作的学位后,他开始出售他的发明成果,包括第一套可阅读一切常规字体的光学字符识别系统。库兹韦尔知道“阅读机”可以帮助盲人阅读,但为了让“阅读机”能正常工作,他不得不首先发明了一种文字转语音的合成器,以及一种平板扫描仪;这两样设备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上世纪80年代,库兹韦尔发明了首台能复制三角钢琴等众多乐器音色的电子音乐键盘。但凡看过摇滚演出的人,很可能都在合成器的背后看到过库兹韦尔的名字。

近期,库兹韦尔扮演了一个面向硅谷精英的科技先知的角色。他在其畅销书《智能机器时代》(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和《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对于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以及人类进化给出了诡异具体的预测。库兹韦尔的多数工作听上去都像是科幻小说,但他也会在各类研讨会、大学讲座以及西南偏南(SXSW)和TED这样的演讲场合,理性陈述自己的设想。

如今,68岁的库兹韦尔仍身兼数职。他联合创立了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这是一家研究机构和智库,专注于通过科学来解决一些人类面临的挑战,包括水资源匮乏、人口膨胀、能源短缺等等。而他的谷歌团队正在开发一些关于机器智能和自然语言理解方面的工具,包括一系列的“聊天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与人对话,且具有不同的性格。此外,库兹韦尔还在业余时间创办了一只对冲基金,且刚刚完成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同时,他还是一个丈夫、父亲以及祖父。

特约编辑戴维·霍克曼(David Hochman,之前曾为《花花公子》采访过蕾切尔·玛多/Rachel Maddow)在旧金山和库兹韦尔聊了很长时间。“和库兹韦尔聊天,有点像同时和爱因斯坦、《星际迷航》里的史波克先生(Mr. Spock)以及谷歌的员工们一起聊天。”霍克曼说。“他的学识无与伦比。他通晓一切的一切,而且全都经过了网络世界新潮镜头的过滤。”霍克曼说,库兹韦尔一只手上带着谷歌手表,另一只手上带着米老鼠手表,数小时滔滔不绝,而眼光一直锁定在不远处,仿佛正处于某种恍惚状态。最讶异的事?“我们一起待了两天,库兹韦尔从头到尾都没有查看过电邮或短信。”

Q&A

你说在不太远的将来,纳米机器人会住在我们的血管里,我们的大脑会向云端上传数据,而人类将实现永生。这听起来很吓人。

答:每当谈起科技的未来,特别是谈起人工智能时,人们往往会想起好莱坞常见的反乌托邦电影模式:人类与机器作战。而我的看法是,人类将运用这些工具,就像我们运用所有其他工具一样,来拓展我们的边界。所以关于未来科技,我们将拓展我们拥有的最重要的属性,即人类的智慧。

信息技术的能力每年都在成倍递增。与此同时,同等功能产品的价格每年都在减半。这些都是我所说的“加速回报法则”的表现。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花一半的钱,买到比两年前好一倍的iPhone或安卓手机。1965年,我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时,曾使用一台1100万美元的IBM7094型计算机,而如今,我的智能手机已经比那台计算机强大数千倍,便宜数十万倍。这还不是这部手机最有趣的地方。如果我想要一万倍的计算和通讯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我需要接入一万台计算机的话,我可以在云端轻松实现这一点——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我们甚至不知不觉。当你安静地坐在公园的某个角落,执行一项复杂的语言翻译、一项复杂的搜索,或许多其他类型的任务时,你便会接入成千上万台的电脑。而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将会与这些工具整合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

人类正进化成iPhone吗?

答:我们正在与这些非生物科技融合起来。我们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我的意思是,我把这台微小的安卓手机戴在皮带上,虽然它还不在我的物理身体内,但这种内外之别不过只是人为的区分罢了。它已经成为我之为我的一部分——不仅是这台手机本身,也包括它与云端的连接,以及我能在云端接入的一切资源。

难道自然给予我们的还不够吗?

答:人脑的能力有限,至少比电子计算设备慢一百万倍。在我们的大脑中,用于思维的部分被称为新皮质。它是大脑周围一层很薄的结构,大约在两亿年前与哺乳动物(当时均为啮齿动物)一同出现。一个重大的创新在两百万年前来到,当时,类人猿进化而成,并拥有了很大的前额。你去观察其他的灵长类动物,它们的额头都是倾斜的。它们没有额叶皮质。这个额外的新皮质被我们用来增加更高层次的抽象,也正是这个层次使我们具备了发明的能力,我们首先发明了语言,同时也发明了幽默、音乐之类的东西。没有其他动物能打出节拍。也没有其他动物能讲笑话。

所以将大脑接入机器,就会使我们的聪明程度呈指数式提升,并让我们变得更有魅力吗?

答:正是如此。到了本世纪30年代,纳米机器人将可以透过毛细血管,无创伤地进入我们的大脑,与我们的新皮质连接起来,同时,基本上将它与云端上的以同样方式运行的人造新皮质连接起来。如此一来,我们就拥有了一层额外的新皮质,就像我们在200万年前进化出了额外新皮质一样,而我们也会像利用额叶皮质一样,加入更多的抽象层次。我们将打造出更深刻的通讯形式,我们将创作出更深刻的音乐和更好笑的笑话。我们将变得更风趣、更性感。我们也将能够更自如地表达爱慕之情。

从用户端来看,这会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呢?

答:比如说,当我看到谷歌的老板拉里·佩奇(Larry Page)迎面走来。我有三秒钟的时间想出一些机灵话,但我的新皮质中的3亿个模块有点力不从心。我需要用两秒钟时间调用10亿个模块。我将会在云端接入那些模块,就像我们为智能手机接入云端中额外的计算力一样,然后我便可以说出恰如其分的那句话。

但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真实的情况会如何。一旦我们能将思维拓展至云端,我们的智能将会超越如今所能理解的一切。我们关于未来的直觉是线性的。我们脑中的电路就是这么设计的。一万年前,当我们在野外狩猎时,我们知道,动物逃走时会加快速度。由此,我们会对它的逃跑方向进行线性预测,这样才能抓住它。这种思维方式合情合理,但它无视了我们从科技中看到的那种指数式增长。我们正在接近一个临界点,科技的进步将变得极为迅速,普通的人类智能无法继续跟上它的脚步。这是一条新的地平线,跨过它后,我们所熟知的概念将彻底改头换面,因此我们很难预知之后的情况。

这就是你称为“奇点”的那个事件地平线。为何你如此确切地将它的到来时间定为2045年?

答:那一年制造出的非生物智能将达到一个量级,比今天的一切人类智能强大10亿倍。但在此之前会发生一些巨变。数十年来,我对这些年份的预测都是一以贯之的。2029年也是一个重要年份,届时计算机将会通过有效的图灵测验,也就是说,在人机对话中,我们将无法区分出哪个是计算机,哪个是人类。

Q&A

这些技术如何让我们活得更久呢?

答:我们先来说遗传学,即现在所称的生物科技。它已经开始为临床医学带来一场革命,而在未来的一二十年内,它将让医学彻底改头换面。我们正开始对落伍的生命软件进行重新编程,这些软件即是我们体内的2.3万个称为基因的小程序。我们正在通过对基因的重新调校,让它们远离疾病、远离衰老。

例如,乔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的研究人员去除了脂肪胰岛素受体基因,该基因会让我们保留脂肪细胞中的所有卡路里。在我们基因形成的一万年前,这么做无可厚非,因为下一个狩猎季未必会有这么多的收获。但今天,这个基因则构成了肥胖、糖尿病和心脏病流行的肇因。因此,我们很乐意去除这一基因。研究人员们为此开展了动物实验。那些动物们胃口大开,但依然身材纤瘦。它们没有患上糖尿病。也没有患上心脏病。它们的寿命还延长了20%。而这只是2.3万个基因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有人因为缺少一个基因而患上了一种名为肺动脉高压的绝症,我们参与的一家公司可以为此类病人添加那个缺少的基因,此项治疗方案已经在人体实验中取得了成功。我们可以删除基因。我们可以更改干细胞,以达到预期效果,比如当一些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受损(半数心脏病发作的患者均是如此)后,重新为他们的心脏赋予活力。

我的意思就是,如今,医疗已成为一项信息科技,它和其他科技领域一样,都遵循着同样的加速和进步法则。很快,我们将能重塑体内一切组织和器官的活性,并能够开发出药物,直接锁定一种疾病背后的代谢流程,而不必再采取试探性的治疗手法。而纳米科技是一个真正在超越生物学的领域。

袖珍机器人在我们的血管中打击疾病?

答:没错。到本世纪20年代,我们将开始利用纳米机器人来执行免疫系统的工作。我们的免疫系统很了不起,但是它形成于数千年前,而当时的状况和现在已经大不一样。当时,个体的长寿并非人类的整体利益所在,因此,人们往往在二十多岁就去世了。当时人类的预期寿命只有19岁。比如,我们的免疫系统对于癌症的应对就很糟糕。它认为癌症就是你本人,没有将癌症当作敌人。同样,它对于逆转录病毒的应对效果也不佳。它不太在意那些往往会在生命后期伤害到我们的东西,因为长寿不是它的目标。

我们可以从一种非生物的T淋巴细胞开始,来完成这项工作。T淋巴细胞实际上就是天然的纳米机器人。它们的大小类似于血液细胞,它们相当智能。我曾经亲眼在显微镜玻片中见过我的一个T淋巴细胞在攻击细菌。我们可以通过编程,让纳米机器人去对付所有病原体,如果有新的敌人出现,比如某种新型生物病毒,我们也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新的软件来应对它。

随着这项技术在本世纪30年代的腾飞,我们血管中的纳米机器人将能够摧毁病原体,移除残留物,干掉我们体内的凝块、血栓、肿瘤,矫正DNA的错误,并切实扭转衰老进程。一家研究机构已经通过一种血液细胞大小的设备治好了老鼠的1型糖尿病。

这么说,只要我们再坚持15年,基本上就能永生了?

答:我相信,到2029年,我们将抵达一个临界点,医学科技将让我们的预期寿命每年都增加一年。这里的预期寿命不是指出生以来的寿命,而是指余下的寿命。

这样一来,我们岂不是要重看很多遍《老友记》。人们不会感到厌烦吗?

答:倦怠感绝对是挑战之一。如果我们在千百年里都做着同样的事情,生活必将变得乏味至极。但这样的事应该不会发生,除非我们大大拓展了生命的长度,却未能拓展生命的宽度。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就像我们已经在做的那样,而随着我们直接与这项科技融合起来,将我们的思维拓展至云端,我们将会在思维中加入更多的抽象层次。

正如从灵长类动物进化为人类后,我们发明了美术、音乐和科学,而当我们有了额外新皮质后,我们也会如同为大脑中的新皮质增加层次和范畴一样,为那层新的新皮质加入更深刻的通讯及活动方式。我们将拥有奇妙的虚拟环境。我们能享受一切尘世中的环境,同时也将拥有奇妙的想象环境,这一环境无远弗届,仅受制于我们的想象力,而我们的想象力也会变得更加强大。

到本世纪30年代,你我可能天各一方,却能像现在这样面对面坐着——甚至有技术能让我们触摸到彼此。实际上,我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专利。Facebook耗资20亿美元收购Oculus Rift只是即将到来的虚拟现实时代的一个序曲。今天,这项技术还不够逼真,但到2020年代中期,等我们拥有了可直接将图像传至视网膜上的视网膜设备,和类似的耳膜设备,以及能激发触觉的其他传感器后,你我便可置身不同场所,但完全就像面对面坐在泰姬陵内的一张桌子前,或并肩行走在一片虚拟的地中海海滩之上,并且能感受到湿润的暖风吹过我们的脸庞。

到本世纪30年代,这项技术将会深入到我们的神经系统。我在前面提到了纳米机器人将把我们的新皮质与云端连接起来。而另一项应用则是,云端可直接向我们的新皮质发送信号,就像是由我们的感官亲自发出的一样。如此一来,我们的大脑就会感觉仿佛真实置身于虚拟环境之中。整个体验将极为逼真,一切感官都会被整合在内。

色情业往往会成为科技发展的排头兵。眼下来看,这片阵地似乎将涌现出大量的创新。

答:没错。在采用新通讯技术的早期,往往会应用到色情方面。古登堡(Gutenberg)印刷的第一本书是《圣经》,但很快就有大量的黄色书籍应运而生。电影、录像带和互联网的情况也是一样,包括第二生命(Second Life)这样的早期虚拟现实尝试,也有大量成人色情应用。而随着虚拟现实变得愈加逼真,色情应用必定会广为流行。

在你心中,未来的性爱将是什么样的?

答:人们不仅能发生远距离的性爱,而且能够改变自己和自己的伴侣。在虚拟现实中,你无需置身于真实的躯壳之中。比如,一对伴侣可以互换身体,从对方的视角来体验这份恋情。你也可以将更理想的自身版本传输给你的爱人,或者她也可以根据她的期望来更改你的样貌。

这么说,以后长相正常将不再是选择性伴侣的条件了?我们都将拥有无与伦比的外形吗?

答:我认为,我们会拓展何为“正常”的概念。其实我们已经在这么做了。一些在几十年前看来还十分激进的对待身体的做法,如今人们已经习以为常,比如纹身、穿孔,也包括整容。随着人们进入虚拟环境中,有些人会打造出很像自己的化身,有些人则会打造出美妙的新型物种。而鉴于虚拟现实的自由度,我们的审美将会发生改变,你不必再永远做同一个人,但如果你愿意如此,也没有关系。

你所说的这些将改变恋爱的本质,当然也会重新定义何为一夫一妻制。

答:我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将性爱的生物学功能,与其交流的、情欲的和娱乐的功能区分了开来。你完全可以发生关系而不生孩子,你甚至也可以生孩子而不发生关系。而在虚拟现实中,我们将拥有更多的探索空间。

相比从前而言,我们已经有了更多不同的路线。看黄片算是不忠吗?对此伴侣之间可能存在分歧。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观点。以情欲的姿态在网上交流算是不忠吗?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不是。如果你厌倦了自己的伴侣,你可以把伴侣变成其他人,或者你可以变换自己的模样。伴侣也可以这么做。

我们换个话题。你的雇主谷歌现在是一个庞然大物。它要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IBM呢?

答:我认为谷歌的领袖们(如同多数心明眼亮的科技领袖们)知道,范式都很短命,你必须不断地重新发明你自己。你不能只仰仗于一个范式和一个算法,当然,搜索背后的PageRank算法无疑是史上最成功的算法之一。

在谷歌,我们永远在寻找新的想法,永远在寻找能成功落实新想法的人。我的团队中有超过40名非常杰出的科学家。我们在研究自然语言理解,努力让计算机弄懂文档的意思,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团队。实际上,这也是我在谷歌找到的最重要的资源:人才。

你觉得一百年后,大学还重要吗?

答:这些机构是高智商人才的聚集地。好的想法源于聪明人的通力合作。但教育正在发生改变。科技能带给我们的其中一项好处就是高质量的教育,从学前教育一直到研究生教育,全部免费,全部都在网上进行,包括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我认为,教育的主要作用应该是鼓励一切年龄段的人们投入在各种项目之中,并从这些项目中学习知识。而对于我们所称的硅谷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拥有失败的自由。在这里,我们称之为经验的失败。要做企业,你必须得是个乐观主义者。

你无疑非常乐观。但从很多方面来看,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艰难和危险。看看中东没完没了的暴力,看看非洲和朝鲜的集权体制,更不用提腐败、种族主义和贪婪的盛行。

答:嗯,我不会囫囵吞枣地对待所有这些现象。尽管世界上存在一些暴虐政权,但人类的共识实际上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即更多的解放、自由和民主。这些可不是这个世界一直以来的哲学。你想想,两百年前,世界上还几乎没有什么民主政体,一百年前也只有区区几个。今天,当然并非每个社会都是完美的民主政体,但多数社会都相信,这是我们应该追寻的常态。

现在是人类历史上最繁荣与和平的一段时期。斯蒂芬·平克 (Steven Pinker)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一书中记录了暴力的逆指数趋势,这一点的意义极为深刻。人们在数百年前被杀害的可能性远远高于今天,因为当时的资源极为短缺。科技也在推动这方面的进步。如今,我们见证了越来越多的暴力,一个原因就在于人们正在用他们的手机记录下这些暴力。这一点提升了人们对于暴力的意识。而从前,即便附近的整个村子被毁掉,我们都可能一无所知。

人类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难以估量的改善。如今连穷人都能享受的便利设施,往前回溯一两百年,甚至国王和王后也享受不到,包括冰箱、马桶,更不用提计算机、电视以及录制的音乐了。

如今,在能接入通讯科技的人与无法接入的人之间,出现了一道巨大的数字鸿沟。这道鸿沟只会越变越宽吗?

答:不会。人们感觉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穷,但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过去二十年来,亚洲的贫困人口减少了90%,原因就在于,这些社会从原始的农业化经济体发展为了繁荣的信息化经济体。互联网正在迅速进入发展中地区。如今,一个有手机的非洲儿童,要比十五年前的美国总统,具有更强的接入信息的能力,而此类进步的传播非常迅速。今天的世界和几十年前相比已经大不一样了。

我们活在有趣的时代。

答:非常有趣。人们说自己不希望永生。但通常情况下,他们之所以存在异议,是因为他们不希望几百年都活得像普通的99岁的老人那样,年老体弱或疾病缠身,需要机器来维持生命。首先,这并非我们所说的情况。我们说的是永葆健康与青春,实实在在地逆转衰老,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维持自己的理想状态。另外,他们也没有想到,他们将会在岁月中见证到多少不可思议的事情——层出不穷的变革和创新。总之,就我个人而言,我愿意不死。

去年,比尔·盖茨(Bill Gates)曾说,“在这个还存在疟疾和结核病的世界,富人们掏钱研究长寿的秘诀,这似乎有点太自我中心了。”

答:比尔·盖茨完全忽视了信息科技固有的50%的紧缩率。20年前,你的确要很富有才买得起移动电话。它们的功能不佳。只能做一件事,就是打电话,效果还很差,而且装不进口袋里。今天,世界上有数十亿部手机,发挥着上百万种功能,而且几乎不值一文。当技术成熟起来的时候,它们就会变得物美价廉,几乎人人皆可享用。到了2020年,你基本上不需要有太多钱。

以后我们不需要钱了吗?

答:我们活下去只需要很少的钱。并不是说我提倡贫穷。金钱还会很重要。但等到2020年,我们将能通过3D打印和类似技术打印出多数我们所需的材料和资源。只需要几个小钱,就能打印出衣服来,3D打印就是这么便宜,而且会有一个开源市场,其中有很多免费设计可供你下载,然后用你的打印机打印出来。

那我们的能源和食品需求呢?

答: 20年内,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肯定能满足我们的全部需求。我们拥有充足的能源,来自太阳的能源是我们需求的一万倍,而我们将逐渐转向这些可再生能源,不仅是因为我们更重视环保,也因为它们将变得更廉价、更经济。

我们知道如何通过一些其他的新兴技术,比如迪安·卡门(Dean Kamen)的弹弓蒸馏系统(Slingshot water-vapor-distillation system),来净化水源或进行海水淡化,相关成本很低,特别是当我们拥有了廉价能源的时候。我们将经历一场垂直农业革命,我们将在垂直的建筑内种植食物,对一切材料和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不会带来任何生态破坏,不同于会造成环境灾难的农场化经营。我们可通过水耕栽培获取无农药的水果和蔬菜,通过体外克隆获取肉类。

你的很多预测都成真了,但也有不少错误的判断。你在《奇点临近》一书中提到,2015年,我们将能把打扫房间的任务交给机器人。

答:我不认为我真的说过这话,不过你要是搜索一下我的预测,会发现我的整体表现还不错。我曾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写的《灵魂机器的时代》(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一书中对2009年做出了147项预测,现在回头去看,其中86项都是准确的。即便有些不准确,比如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预测,也没有错得太离谱。只是时间晚了几年而已。仅就方向而言,还是非常准确的。

有些人认为你是个疯子,这种看法会影响到你吗?获得普利策奖的科学作家侯世达(Douglas Hofstadter)曾将你的作品比作“狗屎”。

答:我想这样的评价损害的是他的形象。我本人和批评者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虽然我们都在观察同样的现实,但他们是通过线性直觉来判断人类未来的道路,而我会通过一种指数级的视角来判断。好消息是,支持我立场的证据无处不在。不久前,我曾向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得科学奖项的初中生做了一番演讲,他们后来告诉我,“你说的确实非常正确。今天的情况和我八岁时已经大不相同。”(笑)如今,人们能看到指数式增长的结果,因为你不再需要等那么长的时间,就能亲眼见证到这样的变化。

另一些批评者说你是个乌托邦梦想家。我不是要泼冷水,但是,我们该如何阻止某些黑暗力量运用你所说的那些技术呢?我们该如何防止社会陷入严重的危机呢?

答:首先,我对于未来的见解并非乌托邦式空想。问题永远都会存在。比如,隐私就是个大问题。但是从某些方面来看,隐私保护也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在我成长的那个年代,人们甚至无法在电话中进行私密的对话:你不知道有谁在线上偷听,因为还有一些其他分机。而今天,通讯已经是私密的,即便偶尔的一些侵入行为,基本也都是无害的。只有很少人(即便有的话)告诉我,他们的生活被某些侵犯隐私的行为给毁了。我并不是说这件事不严重,的确有些大公司发现了一些严重的侵犯隐私的行为。但目前来看,加密技术的发展步伐要比解密技术更快。

如何应对生化恐怖主义呢?

答:这是个问题。如果有恐怖分子释放一种新型的生化病毒,会造成严重的威胁。但我们有能力战胜它。我是军事科学顾问小组(Army Science Advisory Group)的成员,我在那里负责的议题就是如何应对生化恐怖主义。今天,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快速响应机制。我们几乎可以瞬间完成病毒测序。

这又是一个指数式增长的案例:我们花费了5年时间才完成对HIV病毒的测序;而对SARS病毒只用了31天。现在,我们只需一天即可。如此,我们便可迅速制造出一种基于RNA干预的药物,或一种抗原疫苗,以便在病毒爆发的时候,快速铺开保护网。这也是阿西罗马会议(Asilomar Conference)促成的协议的部分内容,这场会议为相关的实践方确立了指导方针和伦理标准,以及以防不测的快速响应机制。

黑客能利用计算机病毒让互联网瘫痪吗?

答:早些年曾有人预测,当时刚刚出现的一些软件病毒最终会变得极为强大,它们将让整个互联网变得毫无用处,如今,这个预测已部分成真。软件病毒的确变得非常成熟而强大,但我们也拥有了一套科技的免疫系统,能够侦测到新的病毒,对其展开半自动式的逆向工程,藉此研发出应对它的解药,然后以杀毒软件的形式,通过互联网,病毒式地将这些解药传播开来。这就是我们用来确保这些技术安全而采用的范式,但这并非一种完美方案,因为技术也在变得越来越成熟。的确,威胁越来越严重,但我们手中战胜威胁的工具也一样变得越来越强大。

有一种意见说,如今有超过25%的车祸跟使用手机有关,而且已经有人前往戒断中心戒除网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需要更多科技吗?

答:这要看你说的是哪类科技。汽车这种科技是不错,但还不够好。人类其实是很糟糕的司机。就在我们对话的这段时间里,全球就有几十个人因为人类的驾驶而丧命。每年,人类司机会造成120万人死亡,以及数百万人受伤,这就是为什么自动驾驶的汽车正在路上。这只是科技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安全、更健康的又一个例子。

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在每一个红绿灯前、在每一次谈话的间歇去看手机,你怎么看这种指尖上的冲动呢?这可不健康吧。

答:人类有上瘾的倾向,这一点无疑也波及到了科技层面。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等人的书中已经清楚表明,我们更愿意透过手中的设备交流,而不愿意当面交流。但一般而言,设备的另一端总是存在着另一个人。在今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甚至更小的儿童们,他们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的方式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也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实际上,时间分流是我们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我们将如何打发时间?随着我们越来越了解我们的大脑,并通过与科技的融合来拓展我们的大脑,未来,我们将把它视为一个网络,我们将以更具创造性和更深刻的方式,来改善我们的时间利用水平。

你会说科技是你的宗教吗?

答:宗教发源于近代科学以前的时代,它试图回答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比如我们为何会在这里,那些从不存在的人为何会存在,这种不可思议的奇迹到底是怎么回事?接着,又是什么样的奇迹让他们消失不见?他们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何为意识的本质,我们真的拥有自由意志吗,而当我们在这里时,我们理应做些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宗教都带来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洞见。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那条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今,我们通过物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科学,对于现实的本质有了更多洞察,因此,我们也应该根据我们对于世界的更多的理解,来更新那些问题的答案。

有很多事情是科学无力解释的。

答:的确如此。尤其是科学对于意识的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实际上,我们无法开展一场证伪的实验,来明确回答某个对象是否具有意识的问题。你可以向一个对象提问,今天的电子游戏中的一些角色会说,“没错,我有意识,你让我很生气,”但我们不会相信它,因为它不具有我们认为与这些主观状态相关联的那些微妙线索。但是我的观点是,等到本世纪30年代,人造意识将变得非常逼真。这就是通过图灵测验的意思。到时候,我们将会相信这些意识,如果我们不信,意识就会被激怒,而鉴于它们将变得非常聪明,我们可不想激怒它们。但那是意识吗?伯克利的一位哲学家约翰·瑟尔(John Searle)说意识只是另一项生物属性,和消化、哺乳或呼吸一样,但问题不在这里。我们无法真正切入另一个对象的主观体验。动物是有意识的吗?我们不知道。这个问题正是动物权利问题的根基所在。我认为我的猫活着的时候是有意识的。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点,但他们大概都没见过我的猫。

如果你在奇点到来之前死去,是否就表示你失败了?

答:是的。我认为死亡是最大的悲剧。人们口口声声要习惯死亡接受死亡,但每一个生命的结束都是可怕的损失,就像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烧毁一样。所有信息、所有技能、所有人格、所有记忆都一去不返。爱他们的人也一样要承受痛苦。人们的新皮质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为了理解死去的那个人,与那个人交往而形成的,而转眼间,那个人就不在了,于是,他们无法再继续使用大脑中的那个部分,从而导致他们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我称这种悲痛为爱的代价。

但我认为,超越局限是人类的使命所在,而我们最深刻的局限就是我们的寿命。这是人们最难以接受的事情,因为自从有迹可循的历史以来,生生死死一直伴随着我们。但我可以看到一条并不遥远的道路,这条道路将能无限延长我们的生命。

当我们抵达你所说的这个时期后,我们是否能察觉出来呢?

答:这是个好问题。我的意思是,从来没有什么东西是确定无疑的。我可能明天就被巴士撞死。我确实相信我们将开始克服一些造成我们短暂寿命的原因,而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会见证到一波巨大的浪潮袭来。但你是对的: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弄懂何为永恒。即便我付出了辛苦的努力,我也永远无法对你说,“嘿,我成功了,我永生了,”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永远有多远。

立即获得关于TA的更多信息!

清华96级丨天才改变未来丨资产转移丨铁锈地带丨特朗普世界观丨

普利策丨手机大洗牌丨年度书单丨特斯拉丨布隆伯格毕业演讲丨

......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