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网页版

 远望生活 2016-05-11

24倍!渤海打新产品突破杠杆极限!


先来看下渤海证券这款产品的情况:


陈先生向媒体爆料称,去年6月,渤海证券广州营业部向其推荐了渤海分级汇利13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下称“渤海分级汇利13号”),并称这是一款带杠杆的打新产品,随后陈先生委托其太太购买了1000万元的产品。


随即发生的股灾导致新股停止发行,陈先生要求赎回该产品,但渤海证券广州营业部相关人士表示,产品有3个月的封闭期,不能够赎回。直到2015年9月20日陈先生才将该产品赎回,最终亏损超过580万元。


 “渤海证券营业部推介这款产品时说是1∶3∶5的杠杆,实际杠杆却高达1∶3∶20,我购买的是劣后端产品,买入1000万元该产品后,将搭配次级份额3000万元、优先级2亿元,合计一共2.4亿元进行投资,对应杠杆倍数高达24倍。”陈先生出示的渤海分级汇利13号管理合同显示,集合计划推广期最低规模为0.3亿份,存续期不设目标规模,管理人可以控制各分级份额实际募集规模。其中优先级A份额不超过次级B份额及次级C份额合计数的5倍,次级B份额数不超过C份额数的3倍,利息转增份额带来的偏离除外。


按照1∶3∶20杠杆比例计算,正好满足了上述“目标规模”的要求,但高杠杆倍数或与监管要求冲突。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201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显示,“权益类产品初始杠杆倍数应不超过5倍,其他产品初始杠杆背书应不超过10倍。”


而在预期收益方面,优先级A份额的约定年利率为6.8%;次级B份额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9.5%,在此基础上,根据集体计划实际收益情况享有浮动收益,在集体计划终止清算时,本集合计划资产净值扣除优先级A份额、次级B份额本金及预期收益、次级C份额本金后仍有剩余收益的,次级B享受该剩余收益的20%。


渤海分级汇利13号于2015年9月29日发布的清算公告显示,该计划于9月22日终止。截至清算结束日,优先级A份额、次级B份额、次级C份额分别约为4亿份、6000万份和2000万份,合计约4.8亿份,对应各单位净值分别为1.0207元、1.0292元和0.4151元。这意味着,陈先生投资3个月的亏损基本来自于承担优先级A份额和次级B份额高额的利息亏损。



5-10倍!嘉合基金打造量化专户“绞肉机”


事实上,渤海证券的这款产品并不是最惨的,中山证券旗下一款今年1月到期的中山金辉C类份额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净值跌至0.055元,这就意味着投入100万最后只剩5万5!要知道这款产品可是2014年7月成立的,刚刚牛抬头的绝佳建仓时机啊,结果一年半的封闭期不仅没错过一波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三波凄凄惨惨的股灾也是一波没拉啊!厂长简直难以想象投资人该有多心塞!虽然没有产品合同,无从查询其具体杠杆倍数,但从A类份额1.1元和B类份额1元来看,C类份额这亏损比例十有八九又是吃了高杠杆、高利息的亏!


而与上述两家券商相比,JH基金的量化专户系列堪称“绞肉机”,旗下多款产品杠杆超过5倍,最多的一款杠杆高达10倍。这款10倍杠杆的鑫泰量化进取截至4月15日的净值为0.321元,另一款杠杆为5倍的鑫源三号进取净值为0.234元。最惨的是杠杆为8倍的万鑫二号进取B,截止4月15日的净值仅为0.199元,而同期进取A净值则为1.03元,真是利息猛于虎!此外,鑫源六号进取、鑫源八号进取、鑫越量化进取、优选十二号进取、中盛一号进取、龙腾一号进取等多款产品净值接近腰斩,这些产品的杠杆也基本都超过5倍,惨烈程度令人心惊肉跳。


为什么发行如此多的高杠杆分级产品?答案还是一个利字!以JH基金为例,作为一家2014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凭借来自原HT证券的量化团队原班人马,公司另辟蹊径大力发展量化专户业务,通过高杠杆的结构化产品,其规模最高跃升至百亿大关;截至2015年末其专户规模依旧有81亿。杠杆带来的规模大跃进,使这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在短短两年内就实现了盈利。统计显示,JH基金今年一季度以0.97亿的净利润,在所有公募基金公司盈利排行中跻身前十。


然而,随着这些分级产品的陆续到期,伤痕累累的投资人也将“用脚投票”,公司的管理规模亦将和股市一样,打哪来回哪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