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在哪里?

 鹰丰斋 2016-05-11

近年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这一名词,正频繁出现于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上,出现于各级政府的文件、会议、报告中,出现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里。“十二五”之初,党中央、国务院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高度,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战略部署。自此,“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进。目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制度红线的倒逼机制,带来了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用制度创新破解水困局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比人均耕地占比还要低12个百分点。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水问题,已被大家深刻感知,并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实行该制度作出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最严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确定“三条红线”,实施“四项制度”
我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四项制度、确立三条红线。其中,四项制度分别为: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针对这四项制度,划定了三条红线,分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最核心的内容是“三条红线”,“三条红线”都有总的指标,逐级分解到每个区域。在一个区域里,如果要新建项目或新建企业,要执行严格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排污制度。经过水资源论证,如果区域用水总量超出指标,就会受到严格限制。这样,通过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来限制高耗水企业或者用水效率低下企业发展,使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发展更加可持续。
“最严格”体现在哪里?
——目标更清晰,制度更严密,
    措施更严格,责任更明确
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相比,“最严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管理目标更加清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不能超过7000亿立方米。为实现这一管理目标,国家还提出了阶段性的控制目标。
二是制度体系更加严密。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度框架下,各地要完善和细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计划用水制度、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使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每一项行为,都有章可循。
三是管理措施更加严格。对取用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制定节水的强制性标准。对现状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限制审批入河排污口。
四是责任主体更加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和问责制度。
 
“最严格”进展和成效如何?
  ——全面推进,严格考核
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强力推动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成效显著。
——制度体系基本建立。2012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水利部制定了落实国务院意见工作方案。目前31个省区市出台配套文件60余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指标体系全覆盖。水利部加强协调督导,将“三条红线”4项考核指标和阶段性管理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级行政区,推进53条重要跨省江河水量分配,着力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和流域省界断面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体系。
——责任体系逐级落实。各省区市全部建立了由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由部门推动向政府全面推动转型。
——考核问责严格实施。水利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成立考核工作组,对各省区市进行考核,并作为省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全国有29个省区市实施了对辖区内各地市的考核。从考核结果看,2013、2014年“三条红线”四项指标全部实现年度控制目标。

来源:中国水利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