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外敷治疗小儿鞘膜积液、风湿性关节炎、妊娠浮肿、甲沟炎

 能能医学 2016-05-11




作者 / 姚昌武 陈华 罗顺洪 李长合

姚昌武安徽省淮南市中医院

陈  华山东省烟台市肺科医院

罗顺洪云南省宣威电厂医务所

李长合山东省泗水县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 / 许琦 ⊙ 校对 / 刘刚


I导读给大家介绍四个外敷治疗的小效方,在生活中不妨可以试试。



1贴敷治疗小儿鞘膜积液3——姚昌武


鞘膜积液是小儿睾丸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超过正常量,引起睾丸肿胀、疼痛的疾病。笔者运用自拟外治方治疗3例,效果较好。


药物组成及用法

方药组成:威灵仙15克,肉桂15克,苍术20克,小茴10克,大黄10克。


用    法:将其研极细备用,用时将其药粉倒入碗中加陈醋调成糊状,外敷在小儿患侧睾丸表面,再裹上塑料薄膜,并以绷带外加固定。24小时后取下,一日一次,以愈为度。


典型病例:


患儿陶x,5岁,1991年7月就诊。检查:患儿双侧阴囊肿大,左侧较甚,直径约4cm大小,局部皮肤发亮,触之有明显波动感,但质软、光滑、压痛不明显。透光试验阳性。诊为小儿鞘膜积液,因患儿父母不愿手术,故予以本处方药粉180克,嘱其分3次使用。三日后复诊,见睾丸基本恢复常态,又予两次量令其继续外敷以巩固疗效。随访二年未见复发。


体会:


小儿鞘膜积液属中医“积聚”范畴,多由寒湿侵袭、脏腑失和、湿痰内聚、阻滞气机,导致津液不能正常代谢。本方中威灵仙祛风通络、消痞止痛,肉桂温阳散寒、化气通络,苍术温燥化湿、调和气机,再配大黄攻积导滞,行疲通络,并制约前四味药物的温燥之性,故可治疗本病。


2风寒消痛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陈华


药物组成

方药组成:生川乌20克,生草乌20克,透骨草20克,威灵仙20克,独活20克,牛膝20克,生铁末100克,樟脑10克。


用    法:将上药研粗末,加铁砂拌匀。用时再加食醋适量搅拌装入布袋放患处烫贴,每次15~30分钟,每天2次,每袋药物可用3一5天。


典型病例:


孙x,男,55岁,因工作受潮湿的影响,双膝关节疼痛较重,行走困难,经用风寒消痛砂外敷烫法进行治疗两次,疼痛明显减轻,10次后临床疼痛症状消失。

 

治疗效果:


本组53例患者,治疗中除4例疗效不显著,其余临床疼痛症状全部消失,总有效率为92.4%。

 

体会:


风湿性关节炎,多诊为风寒湿痹,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多因风寒湿邪所乘袭,在治疗中多以祛风除湿,温通经络,消肿止痛为法,诸药合用,达到治愈的目的。


3甘松子治疗妊娠浮肿——罗顺洪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家传以甘松煎汁洗治疗妊娠浮肿,经临床验证,效果很好,笔者认为本法药物价廉,方简效宏,特介绍于下。


药物组成

方药组成:甘松100一200克


用    法:根据患者浮肿情况之轻重而决定甘松的用量,一般用量为100一200克,重者可酌情增加;先用开水浸泡药物1~2小时,然后煮沸数分钟,去渣,待药液温度降至40℃左右时,擦洗患处,每天1~2次,每剂药可洗2~3次更换。


典型病例:


张x,女,26岁,干部,1977年6月19日初诊。妊娠七月,近来双足浮肿,延至大腿。用上方治疗,每日2次。嘱护注意休息保暖,避免疲劳,两腿适当抬高,宜低盐或无盐饮食。6月21日复诊,用药后双足及大腿浮肿已消大半,证药合拍,继用甘松200克煎水擦洗。二剂药浮肿全消。平安分娩一女婴。

 

体会:


妊娠浮肿,主要是素体脾肾阳虚所致。脾气虚则运化失职,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聚生水湿,浸溃肌肤,溢于四末而为肿。肾气虚则不能化气行水,孕后阴聚于下,胎阻气机,有碍肾气敷布,膀胱气化失职,且肾为胃之关,关门不利,聚水而从其类,浊水泛滥而为肿。甘松味辛性温,辛行温通,辛能燥湿,温则利水,因而浮肿得消。

4蒲公英外敷治疗甲沟炎——李长合


笔者自1990年5月至1994年8月用蒲公英外敷治疗甲沟炎2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药物组成

方药组成:鲜蒲公英全草适量。


用    法:取鲜蒲公英全草适量,用凉开水洗净凉干,捣烂呈糊状。将患处用生理盐水洗净,如已化脓用消毒棉球擦洗干净,然后将捣烂的蒲公英敷患处.外用消毒纱布包好,每日换药一次,一般3一5次痊愈。


一般资料:

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红肿热痛者15例,疼痛伴有脓性分泌物者11例。

 

治疗结果:

前15例全部治愈,后11例治愈8例,总治愈率为88.5%。


体会:

甲沟炎属祖国医学“蛇眼疔”范畴。多由外伤感染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火毒郁结而成。现代医学认为,甲沟炎多因甲沟创伤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据抗菌试验,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与中医认为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观点是完全相吻合的。若用本法疗效不佳,配合西医治疗。【岐黄民间传承(微信号:qhmjcc)编校发表】



来源出处:本文摘自《中医外治杂志》1995年 第4期。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