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脊柱布病——记SCI发表的漫漫长路

 panyunbo 2016-05-11

非常幸运,我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一文去年在《Radiol Med》发表。

谈到写作初衷,是近年来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组腰痛患者的MR表现,非常类似于脊柱结核,却又没有结核破坏力强,脓肿也没有结核大,通过一部分手术病例的随访结果,以及一部分患者体液及血液的病原学培养,我们发现这是一组以前不认识的脊柱感染性病例——布氏杆菌感染。

这个疾病并不是新发的,以前有很多散发病例,但是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增高,对乳制品的需求增多,养殖业迅猛发展,形成了一个可能接触感染牲畜的产业链。而这个“布病”也逐渐多了起来。

我们回顾性总结了近70例确诊的布氏杆菌感染患者的脊柱MR表现,并通过查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写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一文。在这一过程中,非常感谢郭主任及我的同事们,以及兄弟科室检验科、骨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同志们给予的无私帮助及指导。

什么是布病?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国内多见于东北和西北等牧区, 羊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牛和猪。根据《Human brucellosi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2005–2010》调查,山西是全国位居第三位的高发区。有三类人群好发,第一是牧区的农牧民和兽医;第二是饮用过未经消毒灭菌乳品或进食未煮沸病畜肉类的人群;第三是与含菌培养标本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近年来城市发病率有所上升,多因进食乳制品或涮羊肉所致,成为食源性疾病。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发热、多关节痛、肌肉酸痛,然后骨骼受累,脊柱受累最常见,尤其以侵犯腰椎多见。所以临床中如果以腰痛就诊,有发热,有牲畜接触史的话,要高度怀疑布病的可能。在MR检查中,除常规扫描外,还应加扫抑脂T2WI,必要时可能还需要做增强扫描。

我们科室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早读片、周学习、病例讨论等,养成了我们追根究底的好习惯。郭兴华主任非常支持我们做这项研究,好的想法就在同事们讨论中你一言,我一语中产生了。刚开始,我们并不认识这一疾病表现,是郭主任帮助我们,引导我们,指导我们,查文献,复习相关流行病学知识,最终取得了一定成绩。

对于正在准备论文的同事,我建议查文献资料时,除了国内好的文献,更应该查阅国外文献,比如BMJPUBMEDMEDLINESpringerlink等数据库里查阅相关,把好的文章下载下来,仔细研读。读英文文章很费劲,我英语也不好,一篇文章大概要几个月才能读通,但我们网络上有很多翻译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读懂文章。就像MR(磁共振),它们翻译成“先生”,虽然不专业,但不妨碍我们理解文章意思。对于一个专题,多读几篇,就会越来越快了。再说写文章,我没有写成中文再翻译,而是直接用英文写,虽然很难,可能写的并不好,但是仿照文献资料的句子,尽量写短一点的句子,不要写长句子,把要表达的东西先写出来,后续可以请英语专业的人修改语法错误。如果是先写中文再翻译成英文的话,很有可能不太符合国外审稿人的习惯。我这篇文章就是请了一位英语专业的老师帮忙修改的,在这里非常感谢她。


总结一下,写这样一篇文章,从2012年开始有想法,到查资料,到2013年初写出来,在投搞,被拒,再投,再被拒,直到2014年被录用、见刊,历时大约2年有余。是对我个人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和磨砺、身边像我一样越挫越勇的人有很多,网络上也有很多写SCI的经验教训,大家可以参考下。

影像科的工作比较繁忙,可能在更多量的病患资料里,我们才更容易碰到感兴趣的病例,才更能发现素材,总结教训,找出好的idea来。我想给同志们的建议,不以事小而不为,即使再小的不起眼的病例,也可能探究出不一样的结果来。另外,就是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力,不怕失败,最终都会取得好的成绩的。

在未来的工作中,主要是在椎体DWI上做一些尝试,用来评价骨折的新鲜与否,这也要与骨科紧密配合,希望对他们即将开展的椎体成形术有一定帮助。

附:杨晓慧简历 1978年出生,主治医师,2002年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2004年进入运城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工作。20129月至20132月在广州孙逸仙纪念医院影像科进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