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温病专辑1_友保堂大药房

 韦Bb 2016-05-11
严苍山
慧眼独具,顾护津、肠、脑
机杼自出,妙用汗、下、清
严氏擅治温病,既有丰富经验,又有独到的学术见解,他认为伤寒和温病是根叶相连,不可分割,对叶桂“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之说,极为赞同;但对“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固定程式则特怀疑而予补充。他指出温病疫疠变化迅速,事实上难以循序相分,主张从临床实际出发。他一破前人之说,对汗、清、下治温三大法则有独到的用法;同时根据温病的变化规律,提出温病的“三护”法则,防病于未然。这是他积数十年治疗温病经验的总结。
防微杜渐,治温三护
“夫温病者,总以邪热为患。邪热鸱张,最易出现伤阴、便结及神昏之变,以致日趋严重。故善治温病者,必须防微杜渐,护于未然。”这是严氏提出的治疗温病“三护法”的指导思想。“三护”即为护脑、护津、护肠。应用“三护法”以治温,确为严氏卓有成效之创见。
温病之邪热亢盛者,每致神昏谵语,治者必须预识病机,先事预防,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故当其夜有烦躁,睡则梦语,醒则清明,或高热而见舌质红绛者,即须于大剂清热方中加入紫雪丹、牛黄清心丸等品。或谓早用此等药,犹如开门揖盗,引邪入脑。但据严氏数十年的经验,早用紫雪、牛黄,每获热退神清之效;若待谵语、神昏、痉厥时始用此等方药,效果相差悬殊;说明护脑法是提高疗效的一种方法。
温为阳邪,易于伤津劫液,初见舌质干燥、乏津口渴者,即用生津之品,如生地、石斛之属,毋使津劫而阴伤也。迨阴液既伤,再予甘寒咸寒之药,则有杯水车薪之感。故护津法乃未雨绸缪,与临渴掘井者自有高下之别。
温病初用发汗,使邪从汗解;药后热不解,而大便不畅,或三四日未行者,即用下法,以温病下不嫌早也。盖扬汤止沸,何如釜底抽薪,邪无凭借,热自得退,严氏用之临床,辄收良效。若必待腹满便秘燥实已甚而始下之,实已邪势鸱张(或见下血等),则危象已见矣。护肠法之所以可贵,正是因为它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例1:周××,女,6岁。门诊号8254。
一诊:发热1月,初则较低,日来转炽,汗出不多,肌肤疮溃,咳嗽痰少,形萎,心烦纳差,口不渴饮,神识清明,苔薄腻,舌略红,脉数不静。小儿阳旺之体,热毒素蕴,温热之邪,又逗留气分,日久未罢,今已渐露热变端倪,劫液痉厥之变,不可不虑,况病久体虚,轻舟重载,恐难任风波。亟拟清气
凉营,泄热解毒,以冀逆流挽舟。
鲜生地 鲜石斛 天花粉 甘中黄
板蓝根 大青叶 金银花 粉丹皮
肥知母 嫩白葳 连 翘 神犀丹
(2004年9月22日,据赵绍琴老先生所论加以分析,此方以鲜生地、粉丹皮、板蓝根、大青叶、神犀丹等凉血清营,再以金银花、嫩白薇、连翘宣透以透营转气;鲜石斛、天花粉、肥知母以养液护津,甘草和之)
六诊,连进神犀丹两剂,蕴毒渐清,温邪见戢,身热顿退,知饥索食,精神转爽。还拟清理余热,养正搜邪,以免炉灰复炽。
鲜生地 鲜石斛 北沙参 金银花
天麦冬 粉丹皮 生甘草 生扁豆
炒知柏 元 参
本例初诊时,无明显营分症状,但考虑到发热日久,且有烦躁不安之象,况小儿稚阳之体,热毒内炽,已具热变之兆,不能墨守前人治温成规,即在清气药中加入凉营之品及紫雪丹,堵邪深入,防止神聩,此即护脑之举。至五诊时,改紫雪为神犀,两者虽同为开窍之剂,但前者以清热泻火为主,后者以透斑解毒见长,而患儿显系热毒内盛,故得神犀而奏效。
鲜生地、鲜石斛等甘寒养液之品,应用于全过程,使患儿始终未出现伤阴症状。这个护液的方法,是严氏几十年来接受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所得出的结论。一次,上海某名医的夫人患湿温证候,苔白腻,舌干,神识呆钝。(2006年8月14日,此湿温虽在气分,但已经热重伤阴,故舌干而神呆,再予以温燥劫阴,遂致动血)严氏应邀参加会诊,主张早投紫雪、地、斛,惟在座多数医生认为有引邪深入之虞,建议用三仁汤,严氏力争不得。后未二日,即舌转红绛,狂躁亡血而殁。
擅用汗法,气营不避
汗法、清法、下法,严氏归结为治温病的三大基本方法。无汗则发,有汗则清,腑结则下,三者不可偏废(2001年7月5日从以上观点,知严老先生达邪之法,是使得邪有出路。发汗、清热、通腑之法,均是使邪有出路。故邪路一开,正即祛邪,使之排出体外而病解)。由于治温之法,在里贵通,在表贵达,所以严氏对于汗法、下法尤为重视。
关于汗法,严氏指出:由于多汗伤阴的概念禁锢了医家思想,使有的医生对汗法的运用颇多犹豫;或因受西方医学观点的影响,一遇外感,即用清热解毒之剂,对汗法有所忽视。他认为温病重视护养津液,并非禁汗。相反,“令热达腠开,邪从汗出”,是治疗温病的一大法则;同时治疗温病也决非单纯用“清”一法所能获效,若因此而忽视汗法,是不妥当的。
严氏运用汗法的范围颇广,就温病而言,不只局限于卫分,尽管其他多种手段,诸如养阴化液、透热转气、凉营泄热、分消走泄、和解枢机等,都可导致汗出热退,但是汗法的直接应用仍不失为一种驱邪外达的主要方法。即使邪气在气分,甚至在营分,只要存在“闭汗”的病理现象,都不避汗法。根据病情需要,汗法可与清气同用、凉营生津同用、通下同用、开窍同用,凡此等等,说明严氏对应用汗法,已臻变化随心,左右逢源之境。同时,又注意汗法用宜适度,避免过汗伤正。严氏于临床擅用豆豉发汗。认为既无麻桂温燥之弊,而解表退热的功效又很显著。葱豉、栀豉、黑膏等是他经常应用的方剂。对于汗出后邪未净退者,则改用炒豆豉,如有薄荷、荆防等亦俱炒用,以免汗多伤正。
(2001年4月21日 星期六 阴雨
读严苍山老先生高论“即使邪在气分,甚至在营分,只要存在‘闭汗’的病理现象,都不避汗法”,体会如下:所谓“恶寒发热”,其实是下丘脑在致热源等物质刺激下,升高了体温阈值,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体表毛细血管收缩,体表供血减少,对温度感受器形成冷刺激,从而使体内产热,并逐渐达到与下丘脑阈值持平的过程。所以,辛散解表的实质就是要使体表毛细血管达到扩张的目的。
2001年5月3日 星期四 晴
从另外一个角度,就中医自身的理论来讲,应该明确一点,就是“外邪始终是邪气”;当外邪侵入人体时,首先会在体表激发卫气的抵抗,如同两军对垒一样。此时,由于卫气因为不能正常敷布于体表,就会让人产生“恶寒”感;而卫气为了抵抗邪气,会首先在体内聚集,以鼓动正气驱邪,这个时候,体内就会产热,最终出现“发热”的症状。因此,在治疗上,疏通卫气是治疗外感疾病卫分证所必须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热病表证,究其缘由,均是邪气从体表、肺卫入侵,束缚肌表,遏郁卫气所致。其实质是邪气闭塞腠理,卫气不得宣达。故不论寒温热病,其表证皆应以“辛”开之,使邪气发散,卫气宣达,则邪气外解而肌表通畅,随之有汗出溱溱耳。所不同者,仅只邪气性质不同而已;因邪有寒温之别,故治也有辛凉、辛温之别。非为“辛温发汗”,而辛凉不为“发汗”也。盖“发汗”本身并不是一种解表祛邪的方法,而是邪气外解而肌表通畅的一个结果,也是邪气祛散的象征。世医不解其中奥妙,故独胶柱鼓瑟于“发汗”与“不发汗”矣,实令人叹哉!)
下不嫌早,畅便为度
关于下法,严氏认为是温病中祛邪退热的重要手段。他对“温病下不嫌早”的说法十分赞赏,认为温病与伤寒不同,不仅可早下,而且可汗、下兼施。伤寒为寒邪,邪在太阳,未入阳明,虽见便秘,未致燥实,则不可下,以正气祛邪,欲从外解,下之则逆其正气。故伤寒必先汗,有里证燥实始可攻下。而温为阳邪,阳盛必伤阴,便秘则里热日炽,待腑气燥结而始下,则已热灼津伤。故温病下不嫌早,早下所以泄其热也。虽表证未解,但见便秘二三日者,即可用下法。当然,下法同样也可与其他治温诸法同用,如养阴通便、泻下开窍等等,常用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凉膈散,枳实导滞丸等。须强调的是,绝不可蛮下,以得便畅为度;若再秘则可再下,或改用润下,总以祛邪安正为首务。
提前用清,卫兼清气,气顾凉营
至于清法,有清气、清营、凉血之分。叶天士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对此,严氏根据其经验,认为叶氏所论虽然有理,但若因循执泥,则未免有失治病之机,须作补充。他提议:“在应兼清气,在气须顾凉血,以杜传变为上工。”这是严氏治疗温病的宝贵经验和新的创见。
从上可见,严氏所以的汗、清、下三法不是孤立的,而是根据辨证,灵活掌握,综合运用。兹举严氏暑热验案一则,以说明之。
1962年夏,某产院邀请会诊:产妇张××,高热40度,1周不退,神昏抽搐,曾用大量抗菌素、退热剂以及物理降温、冬眠疗法,均未见效,病势危急。严氏仔细诊视后指出:时届溽暑,而患者体若燔炭,肌表了无汗液,乃闭暑重证;暑温之邪,不从外解,化火逆传,蒙蔽心包。令撤除冰袋,以免凉遏邪伏。重用淡豆豉,以透达热邪;(2004年9月22日该病人的病情虽与赵老所治老妪救逆案不全相同,但道理却不谋而合,均撤冰袋而与宣透,救逆实在是说明温病治法不可以不重视宣透祛邪也!)生川军、鲜生地、鲜石斛泻热养阴,并资汗源;紫雪丹清解热毒,镇惊开窍。1剂之后,遍体汗出如洗,热降神清痉定。继予原方损益2剂,热退至38度以下。再予清理余邪,养胃生津。调理1周,病愈出院。
上述已见严氏长于治温之一斑。但须指出的是,他并不因此而废《伤寒论》诸法;相反,常常以《伤寒论》的精神指导实践,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等的应用历历可见。然而他又不主张一成不变地固执古方,认为应当按证加减损益,所谓“读仲景书,用仲景法,不必守仲景方也”。严氏融贯伤寒和温病两种方法,灵活地治疗外感热病,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严世芸 潘华信 李国兴 潘华敏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