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甲重骑兵最后的辉煌-罕见的西亚铠甲

 天空勇者 2016-05-11

伊朗、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这些国家同属波斯文化圈(有几个是突厥人国家,但整体性质仍是大伊朗文化区的一员),在甲胄与武器上也是大同小异。中世纪晚期,他们分别处于萨非王朝、奥斯曼帝国、布哈拉汗国等朝代,恰好是世界级的帝国。

我们最常见的这种头盔,名叫土尔班盔turban,由于像极了波斯人的传统头饰——turban而得名。因为坚固、可靠、耐用,所以这种头盔在16、17世纪被大量生产,同时尖顶的洋葱形状也使得这些头盔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突厥—伊朗骑兵的标准装备,一个文化符号。

另外一种形制的头盔被冠名为库拉kulah。也是标志性的尖顶,但细看会发现与上一种头盔还是存在不少不同之处。这种头盔在波斯军队中装备较多,在不少冷兵器发烧友的印象中,属于波斯骑兵另一种标志性头盔。



这种是奇彻克(chichek)盔,奇彻克在突厥语中有“花、花骨朵”的含义,这种头盔往往带有形状像花朵的护鼻。这种头盔在奥斯曼鲁米利亚省(核心版图的欧洲部分)的士兵中比较常见,从外观上可以看出是亚洲工艺与欧洲工艺融合的产物。同时,波兰、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的士兵也有不少装备。


15、16世纪的中亚西亚,由于文化的交流,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进一步强化等因素。甲胄进行了更新换代。新型的甲胄取代了比较陈旧的甲胄。图中所示的链板混合甲、混合式重甲是这个时代最为常见的卫体装备,在波斯语中有jawshan、yawshan等称呼。16世纪大伊朗大战时期(指奥斯曼、波斯、莫卧儿、布哈拉相互搞基),奥斯曼人、波斯人、土库曼人、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等都大量装备这种甲胄。


不过有两种铠甲不同于普通的链板甲。一种就是图中的char aina,在波斯语中是“四镜”之意,所以被称为四镜甲。在波斯各个王朝,印度莫卧儿王朝,以及塔吉克—乌兹别克的布哈拉汗国军队中,这种甲胄很常见,在奥斯曼军队中倒是比较少见。


另外一种便是这个了。正式名称是科拉津krug,而广大古兵器爱好者给这种甲起了通俗易懂的名字——大盘子甲,碟甲,因为圆盘子一般的形状而得名。这种铠甲在奥斯曼军队中普遍装备,尤其是大名鼎鼎的西帕希骑兵,几乎是西帕希骑兵的标志之一了。


此外还有不少形状特殊的甲,具体看胸部凸起的两块就知道了。据推测,这些甲估计是为女兵准备的,因为当时(16—17世纪)各个突厥—波斯—伊斯兰王朝中有不少女战士。



16—17世纪正是奥斯曼帝国、波斯萨非帝国、布哈拉汗王朝等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大规模重甲具装骑兵最后的辉煌了。中世纪晚期,采矿业、炼铁业、锻造业、畜牧业的发展,给组建重装骑兵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波斯人与这些突厥语民族又是剽悍善战、精于骑术的民族,这个时期,西帕希,卡皮库鲁(宫廷卫队),克孜勒巴什,古拉姆(同中世纪早期的古拉姆并不是一个概念)等耳熟能详的名称活跃在舞台上。17世纪以后,随着火药武器的发展与战术的进步,铁甲重骑兵也由辉煌走向了落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