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村志】桐庐石阜村之石阜由来

 由感而发 2016-05-11

(二)


(上图为:石阜村一隅)

        石阜开村于南宋,宋乾道淳熙年间,芦茨白云源方干公十二世孙方逸公携长子璿由浦江迁入石阜仰卧山居住,璿公始为桐南方氏始祖。而方逸公因排行第四十四,石阜后人均尊其为四四公阿太。

        元末明初,石阜一带还是大源溪改道后留下的一片荒滩。明太祖朱元璋实行“军屯”,时常扰民。斛山阿太方礼提出“包荒”行“民屯”法,为了发动更多的村民垦复荒芜之地,不辞劳苦奔赴各地劝耕,并身体力行率家人带头垦荒。四乡民众为之感动,纷纷响应,不仅使桐庐江南一带的荒地很快得以垦复,而且屯军扰民之灾也随之消除,出现了“民耕物阜”安乐太平的兴旺景象。

        在方礼的带动下,造田风气大兴。在溪滩改田中,许多石头就堆积成阜。后来田越造越多,石堆就星罗棋布。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尚存一百余石堆,远远望去,好似奇妙的石堆阵。石阜因耕阜而积石成堆,石阜的村名也就自然形成了。诗曰:峰岭险峻独崔嵬,皆是垦田石阜堆。谁道荒田难觅句,方公豪气共春醅。


文字:李龙

摄影:李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