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互联网公司说要改变世界,他笑了

 真友书屋 2016-05-12

有了互联网之后,世界好像一天一个更迭。有时反应慢一些,都觉得跟不上App Store的更新提醒小红点。


手机变成了伸着长长触须的万能章鱼,所有人无分年龄大小都是网瘾少年,离开一秒就觉得孤独觉得心慌觉得天下大乱。


所以如果时间倒回荒芜的年代,我们是不是都要完蛋了?



意大利艺术家Biancoshock也在想这么一个问题。所以当他发现这个“与网隔绝”的小村庄,他的内心是欣喜的。


奇维塔坎波马拉诺(Civitacampomarano)位于意大利中部,这个小地方住着400个村民,基本都是老头老太太。小年轻来到这里可能会抓狂,因为这里压根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更别提你的基本生存需求Wi-Fi。



虽然没有“触网”,Biancoshock却发现互联网的那套,老人家们同样玩得溜。不信你看:


别人家的Facebook

▼ 



别人家的Google

▼ 


别人家的维基百科

带着徐娘半老的风韵

▼ 


别人家的YouTube排排坐

看得很开心:

▼ 


还有你天天用的邮箱:

▼ 


天天剁手的eBay和淘宝:

▼ 


天天聊骚的WhatsApp和微信:

▼ 


这当然是Biancoshock做的手脚。他把这个项目称作“互联网0.0”(Web 0.0),一下把你拽回最质朴的现实世界里。


所以你看啊,虽然没有互联网,这些老头老太太的生活也一直相安无事。求知欲和物欲,社交和情感沟通的需求,这些基本的东西一直都在。以往我们通过空间实体的方式解决满足(约出来饮啖茶食个包什么的),而互联网的出现,不过是把眼前人换成了发着冷光的屏幕而已。


你还觉得世界没了互联网不行?

是这届网民不行。



Biancoshock关于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思考

当然不止这么点。


比如说,这个忙着社交的纳粹德国

才看一眼就觉得自己被打了脸:

▼ 


2015年,他为了证明Facebook付费推广的无卵用,自己花钱买了条广告做对照实验。


24小时过后,那条言之无物的广告(NOTHING)被4000多人看过,而另一条说事的、没花钱捧的(SOMETHING)阅读量只有192。


想想多可怕啊,社交网络乃至整个社会,每天都在给你喂什么信息啊。你不需要的东西浮于表面熙熙攘攘,你需要的却泯灭在滔滔大流之中。



2016年,Biancoshock甚至在社交网络上发起了一场一个人的罢工。他把自己的Facebook、Twitter等等社交账号通通搞成无信号的雪花状。


所以你看,以往走上大街拉横幅玩静坐玩绝食的罢工,其实也是可以跑到社交网络上进行的。


社交网络是多么的万能啊。





话没说完,你就能隔着屏幕闻到Biancoshock的一身讽刺味了。


讽刺简直就是他的看家本领,不过Biancoshock最擅长的方式不是虚无,而是像Web 0.0一样,用些许城市街头装置让你会心一笑,再深深地怀疑人生。



Biancoshock原本只是个画涂鸦搞破坏的,从1997年开始,他就四处在墙上留下杰作。


后来到了2004年,因为觉得想说的话太多了,涂鸦无法完全表达自己,Biancoshock走上了街头艺术家的道路。他每周搞一件城市街头装置,然而,还死活不承认自己是个街头艺术家——


他觉得自己在创造体验,在表达观点;同时引起公众的反思,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表达。



他留给街头的有轻松的幽默,

当然也有难以下咽的鱼刺。


比如这颗药丸:

▼ 


这群蛇吃豆小朋友

▼ 


这起刚刚发生的盗窃案

▼ 


这个“捡垃圾最光荣”的垃圾桶

▼ 


这只伪装成Hello Kitty求爱的泰迪熊:

▼ 


这客加大号的开心乐园餐

▼ 


这两个正在“叠罗汉”的跨栏

▼ 


这段路边孤零零的姻缘

▼ 


以及这堆演技还不错的“锁”

▼ 


还记得这是一个对社交网络抱有些许质疑的家伙吗?实际上,Biancoshock很懂得利用这种疯狂蔓延的传播方式。


他把自己的作品统称为“蜉蝣主义”(Ephemeralism),全是短暂的体验,在街头存在可能不过几小时,稍纵即逝;但却可以凭借照片、视频和社交网络这些媒介,让一现的昙花盛开下去,流传下去,甚至得到永生



当然话说回来,Biancoshock之所以能小有名气,也全因为社交网络。


2012年,他心血来潮,在公交站放了些大小朋友都爱挤的泡泡纸。三种大小不一,预计戳完时间从3分钟到10分钟不等,任君选择。



望穿秋水的好奇宝宝们伸手就撩,这种幼稚而恒久的消遣方式,让等公交变得好像不那么难受了。




这件新鲜又减压的事后来在24小时内传遍了社交网络,然后Biancoshock就火了。(果然人生还是挺讽刺的)



这么又萌又正能量的事,Biancoshock当然干了不止一回。


2013年,他还伪装成地铁口指示牌,矗在入口跟匆忙路过的上班族们活力满满地击掌:



“又要开始忙碌的一天了?先来击个掌吧,加油!”


于是又把路人们逗得花枝乱颤:




被Biancoshock简简单单的蠢萌到了吗?然而大部分时候,看到他的作品,你是笑不出来的。


除了小小讽刺一下流行文化对你的温柔绑架,他还会狠狠批判资本主义。



比如说……这堆因为有了名牌的光环,

而变得有范儿、潮爆的废铁:

▼ 



金光灿灿的时尚

会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 


你看见那边在卖的名车了吗?

▼ 



甚至连整形丰胸这阵风潮他也没放过:

“100%天然,无硅胶”

▼ 


所以如果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轻松的形式下,Biancoshock的作品往往带着更严肃的主题。


他不怕谈论政治,但更多的落脚点都在民生。有些看完,会让人觉得胸前一闷:






2015年难民危机爆发的那阵子,人们对欧洲是否应该大开城门接受难民意见纷芸。


Biancoshock也不是激动的政治运动家。他花了些时间,将路牌改造成了船型,底下是以蓝绿色象征着的波浪;一如既往地,想以这种熟悉的方式向世界传递讯息:“我们应该尊重难民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





而最让Biancoshock挂心的,总是在生活边缘挣扎的穷苦人家。


2016年,他发现罗马利亚的首都原来有超过600人生活在下水道。他们大多是其他国家而来的移民,收入不高,甚至租不起地面的房间。



回到米兰,Biancoshock有感而发,在沙井盖底下设计了三个温馨浪漫的“家”。


他说,“如果问题注定无法解决,那就让他们过得舒服一些。”





而当你探头往里看,甚至还有点想住进去的冲动时,你难道不觉得这个世界真是又滑稽又难过吗?


Biancoshock是不希望大家关注他本人的。所以他连上TED Talk都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本文里露脸的,全都不是他)


在他看来,艺术比艺术家本人要重要得多。那才是大家应该关注的。



《有些人》(Someone),2014年,米兰。这个作品是把涂鸦用搅拌机搅碎后贴成的,含义是“艺术比艺术家重要”“向所有街头文化背后的无名氏致敬”


自始至终,他的想法都是:以简单有趣的方式向人们传达讯息。


当然最好的结果,是让所有人都成为他的同伴,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成为“蜉蝣主义者”。



现实的人可能会觉得Biancoshock这些作品无卵用,都是过眼云烟,博君一笑,还不能进驻画廊折现换钱。


但Biancoshock说,街头的涂鸦也好,艺术装置也罢,于他来说都像是在微积分课本上写一首诗。


“我喜欢把时间浪费在看不到未来的创作中,它们让我起鸡皮疙瘩;而只有在起鸡皮疙瘩的时候,我才会觉得开心。”



玩了10多年,这位蒙面大侠已经做出了超过650件作品。而他仍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要转载这篇文章,请先在后台回复「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