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关注滇池

 wenbinglun 2016-05-12
本来我与箫寒约好初四去寻访冷水河,但他的春节大理访友之行由于主人热情挽留而延期返昆,我们只好把出行的时间改为初五。

说实话,在道路的熟悉程度与方位感方面,箫寒不能不令人佩服,我以前一直认为从昆明到白邑只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是沿盘龙江过中坝再经由小河通达,二是从茨坝经大哨迂回小河,当然里程太长可不予考虑,可箫寒告诉我其实还有第三条路线可选择,从金殿后山走双龙、青龙和坝箐,再经富家村和者纳坡即可进入白邑。


当我们从金殿水库大坝向右,行驶在车辆很少且路况很好的山间公路上时,我不由得又一次赞叹箫寒。


车过富家村后,拐了个急弯,冷水河进入我们的视线中,河水水位很低,往常的水域变成了草地,那些本应该在水底摇曳的水草而今却在风中枯黄地招摇。







冷水河下游,富家村附近,这里同时也是松华坝水库的尾水区,现在的水位很低,看看这些平时在水面下的水草。





我和箫寒望着眼前的景象驻足叹息了很久,然后继续向前。我们计划先赶到青龙潭,以龙潭为主线沿途探寻冷水河。

到了青龙潭,虽然事先知道潭水已经干涸,但我们仍然为干涸的龙潭和遍地白色垃圾感到震惊。这一切都写在《 春节期间昆明水源地青龙潭几近干涸,垃圾成堆!》一帖中,不复多述。还是上两张青龙潭的美好一面的图,冲淡一下对它的负面印象吧。







春天里的青龙潭






春天里的青龙潭





实际上,青龙潭原来是一个龙潭群,以人为因素为主导致的环境变迁使得青龙潭群逐渐消失,甚至连青龙潭也几乎不免,我们现在在距青龙潭不远处仍然可见到另一泉眼,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人告诉我们,这眼龙潭叫“回子龙潭”,与青龙潭不同的是,我们看到它时仍然在涓涓出水。





告诉我们龙潭名字的就是这位大妈,她以很便宜的价格将采来的新鲜野生荠菜卖给箫寒



回子龙潭这名字让我胡思乱想的心绪穿越回到元朝,想象着蒙古军队中的回回骑兵当年见到这里的美泉丰草为之惊叹并驻扎饮马的情景,眼前的一片荒芜反而显得有些不真实……


走出青龙潭,我们在白邑(现在叫滇源镇)吃过午饭后,循着冷水河道继续往下走,河道干涸的冷水河畔,不时出现形状各异的石拱桥,这些桥大多改造过,历史的痕迹在实用功能面前渐行渐淡。






白邑旁一座荒芜的单孔老石拱桥





白邑附近的盘江大桥------- 一座双孔石拱桥




在接近黑龙潭时,冷水河中的水从无到有,渐渐多了起来,而我们原计划中的黑龙潭行程却因游人太多,找不到停车位而取消,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以前已经多次到过黑龙潭。






黑龙潭中的海菜花(2010年9月11日摄)





黑龙潭中的海菜花(2010年9月11日摄)






黑龙潭(2010年9月11日摄)






黄龙潭是四个龙潭中常年出水量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少受到外人侵扰的一个,同时还是最具神秘感的一个。




黄龙潭(2010年9月11日摄)





黄龙潭 (2010年9月摄)




从后山上俯瞰黄龙潭



黄龙潭的神秘之处有二:一是天坑;二是龙的脚印。

在黄龙潭后山半山腰上,柏树林中,有一个神秘的天坑,天坑深不见底,取一块石头扔下去,好半天尚有回响,惊起鼠鸟四散。2010年9月的一天,小营村一位邹姓老大爷引导我来到坑口,并给我讲了一个让人惊心的故事:很多年前,一名怀有身孕的未婚姑娘,自感无脸见人,从坑口纵身跳下,村里人悬绳下去找了三天,只找到这位姑娘的一只绣花鞋。





黄龙潭后山神秘天坑,应为岩溶漏斗。洞口有扔过鞭炮的痕迹。



黄龙潭的另外一个神秘之处是印在龙王庙后面大石上的奇异脚印,这个神秘的脚印中的脚趾和足弓等清晰可辨,似是某种巨型动物的足迹,带领我们至此的一位本地八旬老人声称,这是龙的爪痕。






黄龙潭后山上的“龙脚印”,为使形状明显,图像中的脚印区域做了色彩处理。




黄龙潭后山坡地里一块神秘石





白龙潭是冷水河源区中我们寻找的最后一个泉眼,我上回来寻访未果,不想今天一来箫寒就从新修的道路标志牌中找到了它的所在。





通往中所(白龙潭方向)的道路






白龙潭位于中所村和皮家营之间,白龙潭水由后山缓缓渗出,渐渐汇集而成,水源地土质松软,一踩一个深深的脚印,很快就会浸满水。




白龙潭





白龙潭----汇水成潭,现在是某钓鱼场所,从源头另分一支水流辗转入冷水河




白龙潭源头的涓涓细流一部分汇集成潭,另一部分以沟渠流入中所村后,再辗转汇入冷水河。
自冷水河过黑龙潭以后,河道中的水越来越多,这说明了四龙潭在冷水河的重要水源地位,一路上,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四个龙潭中单单青龙潭干涸了呢?查四个龙潭周边的环境,感觉最大的不同是,白龙潭上面不远处有大型的人工工程---- 修建了一个水库,而其它三个龙潭周边没有较大的人工工程设施,这会不会是原因所在呢?






中所附近的冷水河






中所附近冷水河畔的芦苇








黄梨庵附近冷水河上一座奇特拱桥





冷水河流经甸尾



当我们行走在甸尾附近的冷水河畔时,日头已西斜,寻访也进入尾声。这一天的所获与感受不少,有关冷水河的详细情况,请看我以后要写出的《冷水河寻访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