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有光的长寿四要素

 豆20710111103 2016-05-12

学思:阅读与思考。

简单:三不主义---不立遗嘱,不过生日,不过年节!生活简单,需求就减少;拒绝荤菜和油煎类食物,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不少;喝红茶、穿棉布衣、住小房、用小桌;

大度: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从容、淡定。

乐观:老不老我不管,活一天挣一天。



从非专业角度看周有光先生为何长寿:

本报评论员喻植桃他一生跨越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经济、语言、文化三个领域;他是“汉语拼音之父”,爱因斯坦的“陪聊”;他是沈从文的连襟,张允和的丈夫。他就是周有光。

周有光面色红润,鹤发童颜,甚至长出了黑发;他起居定时,饮食清淡,爱吃面包饮红茶;他坚持读书,笔耕不辍。昨日是周有光111岁寿辰,回顾他的一生,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彩……(详见今日本报12版)

周有光不仅长寿,还是高质量的长寿,虽然身体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但他的思想却愈老愈有光泽。

老先生为何长寿?长寿的原因有很多很多,这里想从非专业的角度试作分析。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周有光一生随遇而安,既能享富贵,也能安于困苦,良好的心态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周有光在银行任职,生活的富足是可想而知的。1956年,周有光从上海来到北京,住处简陋,他写了个《新陋室铭》,“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文革时,一批知识分子下放到宁夏,很多人心情很坏,周有光却这样想:“不是下放,这种地方我怎么会来?都不知道中国还有这种地方……我不发愁,发愁没有用处。我遇到过许多困难,已经有经验了,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要慌。”

淡泊名利,钟情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安贫乐道、内心宁静也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周有光淡泊名利,是真淡泊,不是挂在嘴上。周有光有很多朋友同学都在政界,如果他想做官早就做了,但他一直未加入;他两次跟毛泽东等重要人物合影,但他家里从来不挂这些合影炫耀,“我家里只挂家人的照片”。

老先生为何能随遇而安、淡泊名利?因为他内心有寄托,一辈子就爱读书、研究学问、爱思考。49岁以前研究经济学、50岁后研究语言学,后来又做公知。痴爱学问,足以忽略其他……

更重要的是,因为眼界开阔,他能用世界的、历史的眼光看社会的发展、看中国的现状,而且看得清楚明白,他相信中国会进步,不起哄,不愤青,从容而又乐观。

说到最后,还是因为周有光有一个勤于学习的青少年时代,再加上接受优质教育,从而攒了一身的本事,功力深厚,否则,哪能把学问做成大师级别?

昨天是周有光老先生的生日,我们希望他更加长寿,也感谢他的人生读本给了我们除知识以外,取之不尽的人生经验与财富。

                                           知者乐 仁者寿 - 梦夏 - 夏梦的博客
 
              周有光先生已经105岁了,在不知情的人看来,他肯定已是老态龙钟、朽气十足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他除了稍微有些耳聋之外,其它方面都“平安无事”,而且思维清晰,充满活力。何以如此?不妨讲两个我所知道的小故事。一是:周有光先生刚从上海调来北京时,住在沙滩原北京大学内民国初年为德国专家建造的一所小洋房里。说是小洋房,但分配给他的房间其实很狭小,而且年久失修,透风漏雨。就此,他专作《新陋室铭》予以写实:“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二是:常听老年人说:“我老了,活一天多一天。” 周有光的想法则与此不同。他说:“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于是,他把81岁视为1岁,从头开始计算年龄。在他92岁的时候,有位小朋友给他送贺年卡,上面写的是:“祝贺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见了这张贺年卡,他高兴得三天没睡着觉。              

       周老认为,要健康愉快就要善于自己创造条件。 老人的书很多,却没有一个专门的书房,因此,在他的4间小屋子里都放满了书。有的时候,要查资料,常常要4个屋子跑来跑去,但老人并没有把这当成一种负担,反而乐此不疲。 他说:“古代有'陶侃运砖’,用搬砖来锻炼身体,我这是自己把书搬来搬去,叫'周有光运书’。”老人把没有地方放书的不利条件转化成搬书锻炼身体的有利条件,并乐此不疲,其情可敬矣。

       以上这些,已让我十分惊奇了,但让我惊奇的还远不止这些。譬如,他依然在坚持学习。他说:“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 他甚至把孔夫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改成了“学而不思则盲,思而不学则聋”。 于是,退休以后,他阅读了大量专业以内和专业以外的有关文化和历史的书籍。他不仅自己坚持学习,而且尽一切可能教育别人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前一时期,为大兴学习之风,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在历届学员中开展了“学习之星”评选活动,并编写、出版了《“学之星”风采录》一书。就此,他专门致信学校说:“这是知识化时代的号角”,“祝逻大朝着'大兴学习之风,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步步前进!”

      五代单传的周有光,年轻时患过肺结核、忧郁症,结婚时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

    自从过了80岁生日,周有光便从头开始计算年龄了。92岁时他收到小朋友寄来的贺卡,上边写着:祝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1947年,周有光在美国与爱因斯坦有过两次会面:“他非常随便,穿的衣服都没有我讲究。”他对爱因斯坦的一段话记忆深刻:“一个人的一生到60岁为止,工作是13年,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业余时间有17年。能不能成功,就看你怎么利用你的业余时间。”“97岁去体检,医生以为我写错了年龄,给我改成了79岁。”难怪医生自作主张,周有光老人除了耳背眼花,其敏捷的思维和健康的体态与真实年龄形成的反差的确令人惊叹。

       周有光的人生,其实是一个“错位” 的人生。大学毕业,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的毕业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学去和著名经济学家河

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了,他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了不小的成就,他却被指定去研究语言;他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却研究了大半生“现代”的知识。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周有光先生却很坦然,他说:“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他的“错位”就像金庸小说中的“百花错拳”一样,看似招招都错,却错得极有章法,错出了另一种境界。没有选择做

外交官,却无意中避免了以后在“文革”中遭受迫害;学经济不成,专攻语言,收集了不少语言方面的书,为后来研究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抛开自己喜爱的经济去搞语言研究,却躲过了“右派”的帽子;下放到宁夏改造,却治好了困扰自己多年的胃疾和失眠;回来后赋闲在家,“躲进小楼成一统”,却写出了不少语言学著作。 这一切,似乎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所以有人说他命好。其实,人生可错,但不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错的人生却要正确把握。这一切,实际上都是周有光矢

志报国却无意于政治的人生理想、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淡泊宽广的胸怀成就的。站在百年的这端回首来路,他显得很平淡,

似乎那一切真的成了过眼烟云,可是,设身处地为他想想,当时需要怎样的胸襟与智慧啊!“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正是周有光先生人生“错位”却依然精彩的最好注脚。

       周有光先生还谈婚姻,谈教育,谈历史,谈语言研究,品评人物。话语不多,但见解独特,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若只

看文字,谁也不敢想象这是出自一位102岁高龄的老人之手,   而细品其中滋味,若非阅尽沧桑、遍历坎坷、思想精深之人,

又有谁能有如此见识?而这一切,岂不都是拜那“错位”人生之赐?“错位”的人生,错出了先生一生的精彩。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生于中国江苏常州,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周有光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作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 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

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 
                                                                    知者乐 仁者寿 - 梦夏 - 夏梦的博客

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与昆曲研究家张允和结婚 


百岁老人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 MING - MING-BLOG百岁老人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 MING - MING-BLOG百岁老人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 MING - MING-BLOG百岁老人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 MING - MING-BLOG百岁老人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 MING - MING-BLOG百岁老人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 MING - MING-BLOG百岁老人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 MING - MING-BLOG百岁老人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 MING - MING-BLOG百岁老人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 MING - MING-BLOG百岁老人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 MING - MING-BLOG                                                    百岁老人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 梦夏 - 夏梦的博客

                                                             1938年,周有光、张允和夫妇在重庆南温泉。


                                                              知者乐 仁者寿 - 梦夏 - 夏梦的博客

                                                                               晚年的周有光与张允和

                                     知者乐 仁者寿 - 梦夏 - 夏梦的博客

 

  文学评论家解玺璋在《北京日报》上发表评论说:“周有光先生以105岁的高龄,开博客,写博文,不能不被看作是一件奇事。

在成千上万的博客中,以周老先生年龄之高,学问之深,恐怕再也找不出一个来了。”

                                            百岁老人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 MING - MING-BLOG

                                              (2010-07-04 百岁学人周有光先生接受《财经》记者访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