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精选:母亲的算盘人生

 昵称535749 2016-05-12
花花  日期 : 2016-05-08  来源 : 阅读时间

今天是母亲节,我又想起了天堂里的母亲,在极度思念母亲的同时,我也想起了母亲的算盘人生,在脑海深处勾起了我的思绪。

过去,我家写字台上一直摆放着一把暗红色的老式算盘子,也算是那时家里的一种装饰,更重要的那是当年母亲自己买的心爱之物,凝聚着母亲深深的感情。那把算盘子曾伴随着母亲走过县里、大队供销社、副业社、办公室,算盘珠上计算过、记载过供销社的烟酒糖茶、油盐酱醋;计算过副业社里的面粉、玉米、烘炉收入、花生油;还计算过全村的苹果、葡萄、桃子、梨……母亲灵动的指尖不停地拨动着算盘珠子,母亲仿佛从指尖上体现幸福与快乐。可天长日久,那算盘珠上留下了母亲辛勤劳作的指痕,当年算盘珠的“叭叭”声敲响了母亲的算盘人生。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已从县属供销社里辞职回到了家乡,在大队副业社里当会计,那时就见她面前的办公桌上始终摆放着一把算盘子,也便知这是她的专业工具,常见到母亲左手拿着一页页账单,右手指不停地拨拉着算盘珠子,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变换的数字,熟练自如,天天如此,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儿时的我就对母亲非常羡慕,她作为一个农村妇女,竟能把算盘打得如此熟练,真是不简单,也真是不容易,这背后不知付出了几多辛劳?

回忆起母亲的算盘人生,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她与父亲常常对账单的情景,父母每人拿着一把算盘子,打着复写的一样的一摞摞账单,嘴里都不停地小声念叨着账单上的数字,手指不停地拨动着算盘珠子,瞬即记载下准确的数字。据我常常不经意间的观察,母亲打算盘的速度决不亚于父亲,俩人几乎同时打出了总数,且绝大多时候算盘上的数字都是一样的。写字台两旁不停地响着“叭叭”的算盘珠子声,一如美妙的琴弦,令人回味,并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这”叭叭“的算盘珠子声里,更凝聚着夫妻间的情谊,仿佛合奏着一曲美妙动听的音乐,在老屋回荡、共鸣。我儿时就很羡慕父母都是会计,这在全村是绝无仅有的。其实羡慕的不仅仅是我,因为后来我就在田间劳动时亲耳听到一位中年妇女对我说的话:“爹会计、娘会计,以后肯定错不了。”我当时听后心里美滋滋的,对父母更加敬佩了,尤其是母亲,作为农村妇女当会计,实属不易。

后来,大队里成立了供销社,母亲从大队的副业社调到了供销社,也把那把心爱的算盘子带到了供销社,平时放到柜台上,不停地递减着货物,递加着收入,到了点货的时候,算盘的用途就更大了,算盘算出了收入和支出,算出了供销社明白帐,算盘珠子声声敲在乡村百姓的心坎里,只要提起母亲打算盘来,都很佩服,有人说:“一个女人把算盘打得这么熟练,平时不知下了多少功夫。”是啊!母亲是一个肯吃苦,很要强的人,她总想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

有时我就想,母亲的人生轨迹可能与她练就的算盘功息息相关,也许是算盘影响了她的整个人生。这不,后来大队里又需要一名会计,母亲又从供销社里调到了大队当会计,那时仍是计划经济年代,大队里既有总账、又有分账,记着副业帐、林业帐,还有现金账、会计账,每天总是忙个不停,白天办公室里人多嘴杂,对打算盘影响很大,母亲常常晚上算账,经常看到她在煤油灯下拿着账本,在算盘上敲敲打打“叭叭”作响,祖母经常心痛地劝说她:“光白天忙得还不够累的?晚上就别再忙了。”母亲感激着祖母,表面上答应着,手上的活又开始干起来,就这样一直坚持着,春夏秋冬,算盘在她手中一直响个不停。母亲用算盘敲出了“个、十、百、千、万……”,敲出了一个好名声,算盘敲的让老百姓放心。有时为了几角钱,甚至几分钱,母亲也要紧锁眉头,反复地敲打算盘子。有人就劝她说:“这么大一个村子,有的是钱,还差几角、几分钱?何必那么辛苦。”可母亲不行,办事钉是钉,铆是铆,非要查个水落石出,直到一分不差。

母亲正是凭着过硬的算盘技术和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的信任,赢得了全村老百姓的支持。《中国日报》(海外版)、《大众日报》、《农村大众》、《青岛日报》等多家媒体,分别以“山村女会计”、“不徇私情的女会计”为题,对她连续报道,1976年的时候,我在不经意间看着学校墙上贴着的一张报纸,突然,我发现上面写着我母亲的名字,开始还有点怀疑,再仔细一看是《大众日报》,写的题目是“不徇私情的女会计—官美华”,我这才相信。放学回家后,我十分高兴地告诉了母亲。母亲淡然地一笑说:“咱没有多少文化,就会打打算盘子、记记账,这也是应该干的工作,其实并没有报纸上说的那么好。”面对这些,母亲总是很谦虚,她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人。

记得1995年,我在公司一个下属单位里当过司务长,对算盘、记账不太熟悉,我就向母亲请教,母亲便不厌其烦地教我,我现在仍清楚地记得母亲在教我算盘时的情景,其中一招就是让我不停地敲打着“125+125+125……”后来我悟出了道理,这样看似只打着这三个数,实际对所用的三个指法都练习着,按照母亲的教法练着打算盘,我更佩服母亲和她练就的算盘术了。

母亲从村会计岗位退了后,又干起了邮政储蓄代办员,工作更忙了,算盘总是不离身,一直干到69岁,算盘整整陪伴了她50年,50年来,算盘珠在母亲娴熟的拨动中跳动出不同的音符,演奏出她人生美妙的合奏曲,成就了她的完美人生!(文/乔显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