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悟空好心落埋怨,他首次离开师父是何原因?

 快乐老年435 2016-05-12

孙悟空好心落埋怨,他首次离开师父是何原因?孙悟空虽是妖猴,有一身毛病,自高自大,自己为是等等。但他是个热心肠,刚成为唐僧徒弟,他便开始为唐僧着想,只是他想不到,这位师傅太过较真,太过软弱,太过无知。

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虽然心有不甘,但他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取经路上,孙悟空不止一次向唐僧提起《多心经》,让唐僧放宽心,只要诚心求佛就好。很多事情,孙悟空比唐僧了解的清楚,他之前跟须菩提祖师学艺,后来在天庭任职,再后来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多年。特别是被压在五指山下那500多年,他想通了很多事情,也明白了很多道理。由于看守孙悟空的是佛家弟子,因此,孙悟空也会听到过一些佛经,也会悟出一点佛理。

孙悟空走上取经路后,他已经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在于保护唐僧,在于纠正唐僧的一些思维误区。

这样的一个孙悟空,是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想看到的孙悟空。孙悟空是聪明的,当他在两界山附近遇到六贼时,他首先想到了这是一次测试。为何六贼是测试呢?因为六贼的名字,原著道:“行者道:我也是祖传的大王,积年的山主,却不曾闻得列位有甚大名。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

这六贼没什么奇怪的,在那深山老林,有这样的一帮强盗靠着拦路抢劫为生也正常。可他们六人的名字却很奇怪,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从这六个名字来看,这分明是《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静”中的“六根”。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意是念虑之根,身是触根。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心中不因接收到感觉而起涟漪、妄想,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孙悟空好心落埋怨,他首次离开师父是何原因?孙悟空何等的聪明,他虽不清楚这六贼究竟是真的六贼还是如来佛祖考验他而搞出的六贼。但他清楚一点,既然成为佛家弟子,那就要“六根清净”,这也是他与师傅必须要做到的。所以,孙悟空毫不留情的打杀六贼。他用打杀六贼来表达自己追随唐僧的决心以及自己改变的决心。可唐僧却忽视了六贼可能存在的寓意,而是计较孙悟空随意杀人。

后来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提到这样一段话:“行经一个多月,忽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傅,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甚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行者道:老师傅,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这段原著描写,证实了孙悟空当初打杀六贼的真正原因。他意识到六贼所代表的意义。而这意义隐藏在《多心经》里,唐僧之前没有念过《多心经》,但他一定知道“六根清净”。可孙悟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位圣僧师傅听到六贼的名字时,竟然没有联想到“六根”。这令他十分厌恶,外加唐僧对他的指责让他难以接受。所以,他一走了之。

孙悟空好心落埋怨,他首次离开师父是何原因?当孙悟空跑到龙王那里看到“圯桥三进履”时,他悟出了这其中的道理。当年黄石老人让张良帮他捡鞋、穿鞋,都是在考验张良,看张良是否能担当大任。而此处的他就是张良,唐僧就是黄石老人。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是借唐僧西天取经考验孙悟空。于是,孙悟空赶紧回去保护唐僧,这也出现了孙悟空见到观音菩萨后,表现出慌张的样子那一幕。原著道:“正走,却遇着南海菩萨。菩萨道:孙悟空,你怎么不受教诲,不保唐僧,来此处何干?慌得个行者在云端里施礼道……”

假如当初孙悟空耐得住性子,观音菩萨可能不会让唐僧给他戴上紧箍咒。可孙悟空还是老毛病不该,因此必须用紧箍咒来控制他,用紧箍咒来改变他。

孙悟空第一次的离开,也注定以后他与自己师傅之间的矛盾。这矛盾直到真假美猴王之后才被化解。

看不懂“心空局变《西游记》”?请关注我,从第一篇看起,你会被这悬疑且环环相扣的解读所吸引。

欢迎关注我们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