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过于心死 许多时候 让我们颓丧不已的 不是那些不可知的事物 而是可知却不可得 热望落空 频遭打击 于是习惯性的对新鲜事不抱有希望了 感情上遭到挫折 生活给了你一记左勾拳 社交遇到了不如意 又接着来一记右勾拳 然后你就被打蒙了 沮丧,失落,气馁,自我否定 ...... 负面情绪环绕着你 天气不好交通拥堵都显得无比应景 倘若这时候伴随点抑郁的小雨 一个人独处剩下的就只有惆怅了 在这里,自我否定成了常态。而当它们不停地重叠相加,人生就进入一个灰暗的死胡同,渐渐地就生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想法。 有这么一个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透明的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会积极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虽然徒劳无获,但是仍想到对面去捕食它们。于是,每天都上演着冲撞那块玻璃的好戏,渐渐它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 持续了一段时日,鲨鱼开始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味美的热带鱼也视而不见,仿若它们只是一段放映的影像。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让鲨鱼重新与热带鱼共处。但鲨鱼仍然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熟视无睹,甚至连原来就存在身边的鲫鱼,也放弃了追逐。 就这样,凶猛的海上霸主,最后成了最懦弱的鱼。 这个实验产生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倘若我们观察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的长期经历失败的人群,那些久病缠身的病患,以及那些无依无靠的独身者,就会发现他们也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特征。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将丧失,最终会放弃一切努力,并陷入绝望的心境之中。而'习得性无助'所产生的绝望、抑郁、意志消沉,正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我们是社会动物,所以许多客观行动和心理活动是对外界的反映,因此自我的评判和情绪把控也会受到外界影响,而带来这些最直观影响的便是人际交往。 生活里,好人坏人的区别,总没有一个绝对的评断。因而在我看来,能给你一点关怀一个微笑一些小小鼓励的人,就是好人。因为正面的肯定,对我们渺小而脆弱彷徨无助的生命而言,是珍贵无比的!我们要想远离失望,就必须拥有经常性成功的体验;然后再有适度的自由,丰富的生活阅历等。 但丁曾说过:“能够使我漂浮于人生泥沼中而不致陷入的,是我的信心。”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生活的各种磨难里增长技能和信心,不要急于否定自己;要学会在平凡生活里接纳积淀别人的赞赏肯定。正能量就得自于这些自信的累积,毕竟生活中的沉落总有过去的一天,大家又何必那么忧郁呢。 |
|
来自: hellorumia > 《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