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非短命, 他会让“隆中对”彻底泡汤

 快乐老年435 2016-05-12

草上风语 时拾史事

“隆中对”是诸葛亮针对汉末动荡局面,为刘备量身定制的进取策略。其核心点是先夺荆襄为根基,再取益州(巴蜀),联合江东孙氏集团,最后定鼎中原。

若非短命, 他会让“隆中对”彻底泡汤

当时诸葛亮才27岁,虽然自号“卧龙”,在学术圈有些名气,但毕竟还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一出手便亮出这么牛X的策划案,刘皇叔当时就被亮瞎了双眼,犹如打了一针鸡血,浑身满满的正能量:“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以后的事态发展进程,几乎安全是按“隆中对”为蓝本导演的。如果不是后来关羽与东吴背盟,被曹、孙两家联手做掉,大汉朝没准还真能在刘备手里再续上二百年的香火。

率先启动的“江东版隆中对”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能预知三分天下,因此被后人誉为三国时期顶级的谋略大师。

但是当人们细细回味这段历史时,发现“隆中对”其实在第一步就出现了漏算:说好的要收入囊中的荆襄九郡,被曹操一锅端了,刘备不仅没能在刘表死后染指荆襄,而且连仅有的寄居地新野也丢了。地球还在脚下,支点没了。

即使是后来搭顺风车打赢了赤壁之战,别人家的勺子却早早地伸向了益州,而刘皇叔正忙着重组团队,根本无力西顾。高大上的“隆中对”一开始就面临夭折的危险。

若非短命, 他会让“隆中对”彻底泡汤

只是因为一个人的英年早逝,历史才把机会让给了草鞋贩子和他的团队,也让诸葛亮的“隆中对”由空想一步步变现。

一人之生死,左右天下之大势。这个牛人就是集才智与容貌于一身,女粉们昵称之为“周郎”,与诸葛亮并称“一时瑜亮”的江东统帅周瑜(字公瑾)。

通常认为,赤壁之战是三分天下的标志性事件。但事实是,战后曹操的势力被遏制在北方,荆襄九郡被曹、刘、孙三家瓜分掉,但最早将手伸向“天府之国”这块肥肉的,并不是刘备和诸葛亮,而是周瑜主导的孙权集团。

赤壁战后,周瑜跑到京口(今镇江)面见孙权,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趁着军威正盛,与奋威将军孙瑜(孙权堂兄)率兵溯江西上,夺取益州,然后让孙瑜固守益州,与曹操后方的马超等势力结盟,他自己则返回坐镇襄阳,两路互为犄角,以图北方。

这个策略简直就是“隆中对”的翻版,所不同的是,不带大耳朵刘皇叔玩,终极PK时没有第三者插足,是孙曹双雄对峙,而不是三足鼎立。

这个计划可行性极高。首先,益州的刘璋在汉中张鲁的挤压下,一直在寻找“外援”合作,逆江而上不仅不会遭到阻击,反而会得到益州方面的物资支援(刘备取蜀地正是得了这个便宜);

若非短命, 他会让“隆中对”彻底泡汤

梁朝伟版周瑜

其次,即使刘璋察觉,然并卵,他连张鲁都惹不过,不过是一盘好吃又不费牙口的牛腩;

第三,曹操新败,生理心理都需要疗伤慰籍,一时没心情南下报仇;

第四,刘备正埋头消化赤壁胜利的战果,现在还没有参与竞争的实力。

事实上,从稍后刘备入川的情形对比看,以周瑜的才能,取西蜀、夺汉中也并非什么难事。

只可惜,当周瑜费尽口舌,终于说动孙权,返回前线准备妥帖正要开拔时,旧伤复发,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具有大视野的完美统帅

周瑜之所以大老远地跑回去当面跟孙权谈,是因为他很清楚,孙权的心思始终在进取和守成之间游移不定,想着有所作为,却又缺乏自信。赤壁之战如果不是周瑜铁了心要打,很难说孙权会不会顺从了曹阿瞒。

周瑜的真正知音并不是孙权,而是他的哥哥孙策。当年袁术称雄江淮,相中了周瑜的才干,想委任他做大将,但周瑜认为袁术的心胸太小,成不了气候,找了个理由开溜,投奔了势单力薄却胸怀天下的 “发小”孙策。

由此,孙、周二人纵横江左,战场上所向披靡,携手打下半壁江山;情场上春风得意,连襟抱得乔家二美。

孙策死前(时年26岁),深知其弟孙权抚镇群属守成有余,缺乏争衡天下的雄略,而江东部曲中,胸怀全局,目光深远的唯有周瑜一人,故而留下“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政治遗言,试图延续他进取中原的宏愿。

赤壁战后,在周瑜的极力劝说下,孙权将大本营由京口迁往武昌。看看地图就清楚,武昌靠近中原,虽然是四战之地,但也更有利于统摄四方,这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强烈信号。然而,不久之后,在身边众多僚属“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鼓动下,孙权又将治所迁往安全而富庶的建业(今南京)。

若非短命, 他会让“隆中对”彻底泡汤

影视剧孙权

虽然孙权总体来说算是一代英主,曾让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但在赤壁之战前的患得患失和在哪儿安家这两个问题上,他的表现无疑逊色于曹、刘两个对手。

周瑜一死,江东再无胸怀全局的大战略家,而东吴的战略方针也从进取转向了守成。与蜀汉刘备“汉贼不两立,王室不偏安”的决心,以及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主动作为相比,东吴似乎很享受鱼米之乡的富庶,满足于埋头“自嗨”。

晚清名臣张佩纶(才女张爱玲祖父,李鸿章之婿,被袁世凯誉为“天下三个半翰林”中的第一个)对周瑜的评价很高。他认为与周瑜比,东吴后来的几位统帅中,鲁肃失于粗疏,吕蒙失于诡谲,陆逊失于柔弱。他判断周瑜与孙策的本意是取荆襄而袭许都,如果这哥俩不都那么短命,“天下事未可知也”。

N年之后,孙权在曹丕、刘备之后称帝。在典礼现场,他回顾身边君臣,伤感万分:周公瑾不在了,我的帝业大概没什么指望了吧?(周公瑾不在,孤不帝矣。)

没有东风,二乔也锁不进铜雀台

《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周瑜形象,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最后是被诸葛亮接连用计,“三气而绝”。但事实真相却让人跌破眼镜:

一、真实的周瑜,最大的性格特点不是气量小,恰恰是“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年纪轻轻统率三军,从孙权以下,文臣武将莫不宾服。唯一与之不睦的老将程普,最后也为他的气度折服,由衷赞叹: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二、史实中,周瑜想黑掉刘备的事确实存在,但这是为江东事业大局考虑,跟个人恩怨和度量大小无关。

赤壁战罢,周瑜向孙权提出,趁刘备来京口拜访答谢之机,将其软禁扣留,多与金珠美妇,并收服关羽、张飞诸将,根除一大隐患。孙权出于招揽天下豪杰的考虑,没有同意。这就是小说和戏剧《甘露寺》桥段的由来。

若非短命, 他会让“隆中对”彻底泡汤

三、周瑜赤壁大败曹操,当时江面上的确起了一阵东南风,但这股风跟诸葛亮没毛关系。而且没有这阵风,曹操也一样会败。

战前,周瑜准确地指出了曹军的四大隐患:后方不稳,马超、韩遂蠢蠢欲动;天寒地冻,马无草料;远来疲惫,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士卒多生疾病。而当刘备嫌他兵少时,他自信地表示:足够了,您就到一边凉快去吧!(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双方一交手,曹军果然因流行瘟疫,加上不习水战,初战失利,只能退回北岸。而曹操战后的评价是:“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不服归不服,但也从侧面证明了周瑜惊人的预见性!

江左风流美丈夫

有一句流行语是:本来可以靠脸吃饭,却偏要靠才华。

这句话简直就是为周瑜定制的。生活中的周郎精通音律,加之长相俊美,气质儒雅,不知迷倒多少粉丝。

在打下皖城,娶回二乔后(也可能是抢回来的),孙策曾不无自怜地对周瑜说:乔公遭逢战乱,颠沛流离,不过能有你我这样才貌双全的人做他女婿,也算很幸运了!

周瑜对音律的精通,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史载他即使痛饮三大爵酒之后,醉意朦胧间仍能精准地听出音符的微小差错,听出问题后他会不自觉地回头看看弹奏者。粉丝们都知道他这个习惯,所以一些美女(弹奏者多为女性)为了吸引他看自己两眼, 常故意弹错琴弦。

若非短命, 他会让“隆中对”彻底泡汤

唐代诗人李端据此写下一首流传千年的名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就连一本正经的南宋大学问家范成大,对周瑜也毫无保留地大加欣赏赞叹,他的两句诗至今被认为是寻周瑜最恰当的评价——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若非短命, 他会让“隆中对”彻底泡汤

来源:时拾史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