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标本理论运用经方治疗妇科急症体会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6-05-13


《经方》杂志

第20160509期


基于标本理论运用经方治疗妇科急症体会

陶方泽[1]   周小敏2  

(1.陶方泽,主治中医师,医学博士;2.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淮安  223002)

摘要:中医临床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一书中载有许多急危重症的治疗方法,诚乃开中医急诊医学之先河。笔者在认真学习本书的基础上,遵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揆度阴阳,权衡邪正,识病察变,辨证论治,基于《内经》标本理论分别从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等方面,运用经方或合方、或转方、或守方治疗妇科急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文章通过介绍笔者经行腹痛、崩漏、妊娠浸淫疮三则具体验案从而阐述临证经验体会,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标本理论;经方;妇科;急症

经方一般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笔者在深入学习《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运用经方治疗妇科急症,按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揆度阴阳,权衡邪正,识病察变,辨证论治,或急则治标,或标本同治,或辩证与辨病迅速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结合腹痛、崩漏、妊娠浸淫疮等具体验案,将笔者基于《内经》标本理论运用经方临床治疗妇科急症的粗浅体会略述如下,旨在抛砖引玉。

经行腹痛案
    顾某,女,20岁,淮阴工学院大一学生,未婚未育。初诊2009-12-20:痛经6年。患者自14岁月经初潮起即发痛经,每次都是来经后六个小时左右续发痛经一天,表现为小腹阵发性痉挛性、胀痛伴下坠感,痛甚则周身汗出伴恶寒,甚至呕吐,经色黯有块,每发作则服用止痛药方得缓解,迭经中西医治疗效不显。
   
来诊时正值经前数日要求中药调理,脸上痤疮密集,疮体多小而饱突无脓头亦有痤疮未发出经久而不消退呈瘢痕状。观其形体略丰腴;平素胃脘痞满不适;舌质淡略黯紫,苔略薄白,脉沉濡弦。妇科彩超示子宫、附件正常。中医诊断:经行腹痛;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此乃寒湿夹瘀,治当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予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方药:葛根30g,生麻黄12g,桂枝10g,赤白芍各10g,炙甘草6g,干姜5g,红枣12g,炒白术12g,茯苓12g,桃仁8g,丹皮10g3剂,煎药机煎成9袋,200ml/袋,1/次,3/日。
    二诊2010-01-18:来告之服完三剂后第二天经至,经行腹痛即在可忍受范围。脸上痤疮较前明显好转。嘱每于经前三五日来诊连调三五个月经周期以求根治。后患者坚持三个月经周期经前三五日来诊均予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调治,后随访四年均无痛经发作。

按:根据女性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规律,排卵后逐渐阳生阴长,行经则是阳极生阴的过程,该患者痛经合并痤疮,乃阳不能极,阴不能生,阴不生,经血不能顺畅的排出故作少腹疼痛,面部痤疮不能透发甚则疮体色黯,乃清阳之气不能升,浊阴之血不降也。从经络阴阳气血辨证,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太阳阳明合病即是阳极之处,故当以阳极为务,着眼于经络归经,治疗上调和阴阳且兼以活血化瘀。

葛根汤原方虽主治项背强几几,传统认为该方是主治风寒表证的经典方,有发汗解肌、疏经通络、调畅经脉气血之效;桂枝茯苓丸为活血化瘀之良方,适用[1]于盆腔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痛经,也用于痤疮颜色暗红,疮体饱满硬结,有疤痕结节。现代医学认为[2],子宫平滑肌收缩、子宫血管收缩是引起痛经的主要因素,葛根味甘能缓解平滑肌痉挛而止痛,味辛能行气活血,缓解血管痉挛,增加子宫血流量,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麻黄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疏通肌肤经络,内可深入积痰凝血,实乃活血化瘀之佳品[3]。芍药甘草汤也是解痉止痛名方。为扩大经方的临床应用,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痛经,确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痛经用药时机的把握,遵《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旨,经前三五日,乃阳极生阴之际,助以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则阳极而阴生,清升浊降,气血通畅,使得经来前即已温化寒瘀,经来则经水畅行,通则不痛。

崩漏案

顾某,39岁。初诊:2013-08-15。阴道不规则出血18日。生育史1-0-2-114岁月经初潮,经事素调。自今年5月份以来无明显原因出现经期偏长,每月淋漓12~15日方净,经本市多家医院妇科诊治,病情未得控制,查妇科彩超无异常,宫颈筛查无异常,拒绝行诊断性刮宫,予止血宝、八珍颗粒、安宫黄体酮片口服, 一般服药3~4日后经方净。此次月经历时18日未净,量中等,经行有血块,无腰酸腹痛,自觉疲劳,纳寐可,二便调,观其形体胖,视其舌淡紫,舌体略大。中医诊断:崩漏;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辨证:冲任虚寒,瘀阻胞宫。治法: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方选温经汤。处方:当归10g,吴茱萸8g,川芎10g,桂枝10g,炒白芍12g,丹皮10g,生姜5片,姜半夏10g,麦门冬15g,党参10g,阿胶10g(另烊),炙甘草6g2剂,水煎400ml,分2次温服。再诊言经净,复予上方2剂巩固。
       2013-09-03二诊:来诊言此次月经至今日已历7日未净,此次经行已无血块,无腰酸腹痛,害怕月经又淋漓不净,要求中医治疗。  视其舌体略大舌质淡紫,知其胞宫虚寒,辨证:冲任虚损,血虚兼寒。予胶艾汤,处方:阿胶10g,川芎10g,生炙甘草各3g,艾叶15g,当归15g,炒白芍20g,生地30g3剂,水煎服。服上方1剂经净。后虽随访2年月事正常。


      按:崩漏的病机与肝肾内损,奇脉失养,冲任不固有关。在治法上,《妇科经论》引李太素说:“崩宜理气、降火、升提;漏宜滋阴养气养血,或兼制火”。 治疗时当不拘一法,诸法可单用或同时并用,或参考塞流、澄源、复旧三个法则辨证立法。久漏气血必耗,且有瘀血内停胞宫,新血不生,血不归经,遂致阴血耗伤,虚热内生。因此崩漏初期多为虚寒而兼瘀,病久则伤阴而兼虚热。本案患者初诊时崩漏反复历经3月,久崩致虚,久漏则瘀,以致冲任虚寒,瘀阻胞宫,故用温经汤温肾固经,兼能养阴清热,标本同治。

温经汤系张仲景《金匮要略》方剂。为妇人“病下血数十日不止”,“瘀血在少腹不去”、 “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而设。临床根据“虚”、“寒”、“瘀” 的偏颇,及“瘀热”之有无调整方中药物的用量及药味的加减,以及虚实夹杂病机,多能获效。

二诊时月经周期第7日,经行无血块,视其舌淡紫,考虑与冲任脉虚,气血两亏,血分虚寒有关。《金匮要略》曰:“妇人有漏下者……胶艾汤主之”。胶艾汤调理冲任,有养血活血、暖宫散寒、调经止血、缓痛安胎之功效。综观胶艾汤方药,补中有通,补而不滞,通而无破血之忧,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是为止血之妙方[4]

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首诊投温经汤“塞流澄源”,是方温经散寒止血,祛瘀养血之用,瘀血得祛,而新血复归其经,则血止而病愈。二诊选用胶艾汤“复旧”,该方作用和缓,具有止血而不伤血的特点,能起到以“养”为“塞”的作用。

妊娠浸淫疮案

张某,女,35岁。初诊2012-05-16,妊娠22周,全身皮肤泛发栗粒状红斑、水疱疹,伴流滋、瘙痒20天。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双手掌开始泛发栗粒状小水泡伴瘙痒,搔抓后溃破结痂、皮肤潮红,逐渐蔓延至周身。2天前曾求治于本市第某医院皮肤科,诊为湿疹,予外搽药膏(药名不详),因妊娠未予内服药,病情未得控制。 今日求治于本院皮肤科,因其妊娠,未予处理,建议看中医,遂来诊。 目前肤痒以夜间为甚。自觉胎动较前有所减少,纳可,小便黄,大便溏,带下量多色黄质略稠,外阴有肿胀感伴瘙痒,自觉耻骨联合处按之胀痛。刻诊:形体胖壮,少腹隆起,营养良好,肤色偏黄黯,周身皮肤多粟状丘疹,水疱密集成片,皮色潮红,有较多的痂皮。口苦。舌淡红,苔薄黄中根略腻,舌体偏大,舌边有齿痕,脉沉濡滑。既往有“乙肝”病史,“银屑病”史、曾两度发作均被治愈,生育史G3P2。查妇科彩超示:1.单胎头位妊娠,本次检查胎心胎动未见明显异常;2.羊水偏多(羊水最大深度7.5cm);3.胎儿-胎盘间血循环良好。肝功能、胆汁酸化验结果正常。

中医诊断:妊娠浸淫疮。西医诊断:妊娠特应性皮疹。

辨证:风寒束表,湿热蕴肤。治法:辛温宣散,清利湿热。

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二妙丸加减。                                     

处方:生麻黄5g,连翘20g,赤小豆30g,杏仁12g,大枣6枚,生姜3片,生甘草5g,桑白皮15g,黄柏10g,苍术15g,黄芩12g

先后服用12剂后,患者自觉身体较前轻松,精神得振,纳增,小便转清,胎动增多,白带几无,外阴肿胀感消失,局部偶有新发水疱疹,全身消褪皮疹处干燥瘙痒难耐,耻骨处按之胀痛,舌脉同前。目前湿疹发作甚少,惟皮肤瘙痒问题突出,《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上方加药对茯神30g,夜交藤30g3剂。
    2012-05-31来诊,双手有新发水疱疹伴瘙痒,周身原发病灶处瘙痒以致夜不得安卧,舌淡红,苔薄黄,脉沉濡弦滑。方悟上方虽能止住湿疹发作,但不能止痒。与当归芍药散加味。处方:当归12g,炒白芍20g,川芎6g,炒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5g,荆芥15g,防风12g

服用上方后,瘙痒渐止,粟粒状水疱疹渐少发作,上方前后服用27剂(后6剂隔日服用)。瘙痒不作,湿疹临床治愈。期间于2012-06-14查妇科彩超示:1.单胎臀位中期妊娠,本次检查胎心胎动未见明显异常;2.胎儿-胎盘间血循环良好。后于2012年国庆节期间顺产一男婴,母婴俱健。

按:患者既往有乙肝及银屑病等病史且妊娠5个月时正值梅雨季节,应时而激发了湿疹发作。 患者开始来诊时属于急性湿疹发作阶段,导致羊水偏多,胎动减少,并有带下、耻骨外阴郁胀痛感,经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发作较少惟皮肤瘙痒难耐,带下及会阴部不适感消失,再转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后皮肤瘙痒渐得控制,复查彩超羊水未见异常,守方后最终临床治愈。

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思路,患者形体胖壮,肤色黄黯,麻黄体质明显[5],以皮肤瘙痒、水泡、糜烂、渗出等为特征的皮肤科疾病如急性湿疹、水痘等情况可以考虑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清热利湿。
     用荆防当归芍药散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经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后患者以皮肤瘙痒为主,新发湿疹不多,乃风邪未尽,此时实证不明显,不宜用峻剂麻黄,代之以荆防缓和祛风;“若属外感证, 用麻桂嫌热、嫌猛; 用银翘嫌寒时, 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2)祛风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疗效已得到临床证实[6],荆芥偏入血分,防风偏入气分,两者相须为用,以加强祛风、祛湿止痒之功。3)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当归芍药散有养血活血之功效;且当归芍药散乃保胎名方,且可治疗如羊水偏多之血水不利诸症。4)患者后期湿疹属于亚急性期,疾病处于迁延阶段,证属“血虚风燥”,阴血已亏,“风邪”未尽,“血瘀”在疾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湿邪”始终对本病有重要的影响,上述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相互胶结,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使病情缠绵复杂。共凑养血祛风,活血利水之功的荆防归芍散,可以考虑为治疗妊娠湿疹非急性期专病专方。

本案湿疹虽为急性发作,综观治疗过程,有攻有守,基于《内经》标本理论,在急性病、新发病从实证论治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二妙丸以急则治标;后期则从体质考虑,结合既往病史、妊娠期以及发病季节,用荆防当归芍药散调理体质以标本兼治。

小结:妇科急症发病迅速、病情变化快,其对患者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由于妇科急症的这些特征,中医诊治时应采取紧急、合理的处理措施。妇科疾病的变化虽多,总不出“标本”两字的范围,故在临床上只有分清标本间的关系,才能决定治疗的先后缓急。《内经》标本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8]:⑴治病求本;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⑶标本同治。经方组成以精明简炼、配伍恰当、药少效宏而为后世所推崇。对于妇科临床急症基于标本理论及时运用经方治疗,能较快地缓解患者病痛,提高临床疗效。

经方出自仲景,为千百年来经实践验证而长盛不衰的效方,其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科学性、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的效验性。而被誉为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又名《伤寒卒病论》,顾名思义可看出该书乃一部救急之作。书中很多内容都阐述了治疗急危重症的原则和方法,对我们中医急诊科学仍然有较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笔者上述用经方治疗妇科急症的经验举隅,挂一漏万,书中大量宝贵经验,仍值得深入探讨。希冀中医同仁秉承“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仲景治学精神,研读经典,实践临床,古为今用,旨在提高中医妇科运用经方诊治水平,提高妇科急症中医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波.黄煌经方医学思想整理研究暨2004-2007临证病案分析[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138-141.

[2]陈碧法.葛根为妇女痛经良药[J].中医杂志,1999405):262.

[3]韩冠先,连华敏.麻黄的活血作用[J].中医杂志,1992,(3):5-6.

[4]吴秀青.胶艾汤治疗崩漏的临川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46A):81.

[5] .中医十大类方[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4-36.

[6]邓厚德,沈小珩. 祛风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8):92-94.

[7]权文芳.治标与治本探讨[J].中医研究,200215(6)20.

第一作者简介:陶方泽,主治中医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经方医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