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视频 从医学观点谈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贝加尔王公 2016-05-13

谈起太极拳养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今天从医学观点谈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可打通经络,调节神经系统,下面随着太极拳视频练习一下吧!

从医学观点谈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太极拳结合中医原理,对身体各个系统均有辅助治疗的效果,坚持练太极拳能提高健康水平。

心脏血管系统

血液循环是由心脏收缩,将血液挤压至组织血管,再流回心脏。如果组织血管很通畅;心脏收缩的作功不必太大,就可以将血液挤压到各组织。反之,如果组织血管有堵塞或变窄,心脏收缩的作功就必须加大,以维持正常的血流。

一般的拳术运动,多半是将肌肉紧绷,成等长收缩,组织血管被压扁,阻力增大,而且运动中,血流量增加,心脏收缩的作功更形增加。

练习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要求身心放松,每天睡前练习太极拳,能缓解疲劳,同时还能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

太极拳则不然,轻灵松软,肌肉成自然放松状态,血管通畅性更好,运动时,心脏反而作功减少。夏威夷大学的临床研究,显示太极拳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最好的治疗性运动。

呼吸系统

太极拳的呼吸强调是细、慢、深、长。这与临床上,我们教导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的呼吸训练方法不谋而合。缓慢而细长的呼吸,可以训练横膈肌,增加对于疲乏的耐受力。

另外有二篇文章显示,长年打太极拳,会减少呼吸的生理死腔,增加呼吸效应。这个现象可能是因为打拳时,身体上下运动,肺部血流均匀,气体交换的效应性增加。

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可以使呼吸变得更深长,常练太极拳腹式呼吸,可提高肺活量。

然而,肺部并不只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也是很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因此血流分布均匀,生理死腔减少,不但有助于呼吸的有效性,对于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含有一定的助益。所以说,对于慢性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复健运动。

骨胳肌肉系统

太极拳的动作,讲求的是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松肩垂肘,松胯,膝不过脚尖,重心落在涌泉,重点就是不使任一脊椎椎骨或四肢关节负荷重力,以免关节慢性受伤。

而且,太极拳强调一动无有不动,全身性协调的运动,上下前后,左旋右转,每日持续性的舒展筋骨,缓和均匀的运动,对于骨胳肌肉的保健,有很大的功效。

有二篇文章就强调太极拳对于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很好的复健功效。对于老年人,也有助于平衡感的训练,而加强在日常生活上,动作的协调灵活性。

神经精神系统

学太极拳是内外双修,除了外在的动作是暖和而轻灵之外,内在的心理也要调适到遇事不争,一切随缘的境界,有文章指出,太极拳有如动态的禅,在遇到外界的干扰及压力之下,学太极拳者的适应性较一般人为高。

太极拳养生原理

一、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

同时太极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的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

练习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可以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释放大脑疲劳,太极拳是未来人类必不可少的养生运动。

二、太极拳是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强调全身心的放松。“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从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

经络不通,就有不健康的地方,行动不利索、血液不畅通,有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三、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和虚实转换会对全身300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

实际上就是对自己身体做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疏通经络,疏散内气,加强并维持各经络组织之间的生理功能,使全身处于平衡状态。

四、太极拳全身性的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利于脉气在全身上下、内外循环无端的经络系统中运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