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拙谜(04)隔山隔水觅伊人

 wositouren 2016-05-13

闲话拙谜(04)隔山隔水觅伊人

 

·阶前立 云头息 隔山隔水 芳草无处觅 斜雁高飞处 了然一字迹(宋词人)陆游

 

这则谜,曾被多处灯谜资料和场所误写一字:面文中“了然”的“然”被误写成“解”。

我构思形类谜,总是设法将字的谜元交待得齐全些,谜元间的顺序也不怎么乱。

讲究齐全,虽然麻烦,但会有更多的字可供调遣,有利于创作出较佳的面文。

我觉得,只有自找麻烦,才能锻炼谜技,才能最大限度地以谜自娱。

 

解释谜意如下。

A、阶前立

“阶”字的'前’部,指谜元“阝”,要存在。“立”:存在(如,自立;独立。)

B、云头息

“云”字的“头”部,指谜元'二’,要停“息”,就是留下来。

C、隔山隔水

'隔’字,暗示谜元“山”与“水(=氵)”在谜底中是被分'隔’在两个不同的字中的。

D、芳草无处觅

由于“芳”字之部首“草(=艹)”'无处觅’,就只看到谜元“方”。

E、斜雁高飞处

“斜雁”在灯谜中认同如“午”字前两笔,按笔顺记为“午1-2”[见附注]。

'高飞处’,指“斜雁”的认同谜元于未介绍部分的'高处’。

F、了

认同构元“了”。

G、然一字迹

'然’而,有“一”的'字迹’。——大雁群飞,有时,排列成“一”字的形状。

ASCDEFG

综合8个不同的谜元(阝,二,山,氵,方,午1-2,了,一),组成'陆游’二字。

  

制谜,遣词造句,犹如排兵布阵,豪气自生,纵横自如,不亦乐乎?

谜制成,跟着感觉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足以自娱。

 

谜面,不管它是非会被谜意弄得支离破碎,在字面上,它的文义却必须要文从字顺的。

我设想的面文延伸义如下——

他在阶前伫立,云头似乎是在陪着他,不过,却驻息在天上,不知是不是想要弄清楚他何所思、何所忆?

常言“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时的他,却觉得那个她,相隔万水千山,芳草无处觅了。

一群大雁飞翔在高空,斜斜地。

忽然,他了然于心,大雁在空中排着的,原来是是一个大大的“人字。

一下子,他静寂的心湖,波动起来,心想:莫非那个从视线消失许久的人儿,要回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