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是一口强人吃的饭

 why619 2016-05-13

高建群

 你相不相信,艺术家都是天生的,各个门类的都是!他们天生慧根,他们被上帝打造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是来完成一次创造,就是用一己之燃燃来点缀这个平庸的世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很容易就能发现他们,多愁善感,郁郁寡欢,心不在焉,等待点燃。

 一位榆林城的业余女作家,由她的哥哥陪同,由荞麦园的老板巧巧引领,找到我的工作室。这女孩带了一本厚厚的小说,名叫《榆钱谣》。她请我看一看,看我能不能有话要说,然后把我的话,放在这部行将出版的小说前面。

 文学是一口强人吃的饭,在文学这个可诅咒的崎岖小路上,明明白白地躺着许多的失败者。有才华是一回事,能不能取得那种所谓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又是另一回事。当你写不出好东西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忽视你和藐视你;当你写出好东西的时候,你以为你已经出头了,红地毯将为你铺开,但是且慢,你错了,你发现所有的人都张开了双手,你以为这是在欢呼你,不是的!这是在伸出手,要将你掐死!直到——直到——直到后来掐了半天,发现你命很大,很硬,你并没有被掐死,于是这个世界在你面前就范,放你一马,无可奈何地容忍你出头。

 所以我常常想,我们为什么要从事这个恼人的职业呢?摸着自己满身的伤疤,我常常这样想。同时,我也常常劝那些年轻的朋友,远离文学。

 但是当打开刘小玲的这本书,当读了一段以后,我明白了,上面的世俗的法则也许并不适合于她。她是一个被打发到世界上来的艺术家,受苦受难是她的宿命。在这个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她的宿命。除了文学,大约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这个在榆林城中开一个小杂货店的女孩子高兴。我常常满怀烦扰,却不知扰从何来——正是如此。

 文字很干净,很简洁。干净和简洁得让人觉得不像一个初学的写作者。小说背景是一座中等城市,这城市该是以榆林城为原型吧!然后写了一群在这个动荡不安,充满机遇,人人都命运难卜的转型时期,一群小城年轻人的命运。

 小玲说,小说中的素材几乎就是发生在她同学、朋友、亲戚以及她本人身边的一些事情。这些人的命运每一次大转折都给她以震撼,这震撼包括死亡、突然的变故、荣升降沉,等等。她把它们归纳起来,放在几个人物的身上,于是成为这么一部小说。

 这正是小说的创作方法呀!真正的小说正是这样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呀!作者本来只是写的身边琐事,却一不小心反映出了一个偌大的时代。

 我是戴着老花镜看的。看得很吃力,视力不行了。因此不能说是细读,只能说是浏览。我的总体印象,小说是能够站得住脚的,人物是能够立起来的。那些小说中的人物,他们的行为举止都是可信的,也基本上得到了完成。比如说酸枣这个卑微的山村女保姆,在代别人生下孩子满百天后,毅然抱着自己的孩子逃遁,这一刻,这个人物完成了。

 小说最基本的职能还是讲故事,这位业余作家讲了她的小城故事,而且讲得还不错,有了这,就足够了!

 我祝贺《榆钱谣》的出版。榆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去年(2010)我光去榆林,就去了八趟。年初是去看我的电视剧《盘龙卧虎高山顶》的拍摄,去了四趟,后来又是“书香榆林”活动,又是榆林高端论坛活动。而今年,我又去了三次,去靖边统万城写电影剧本。榆林真是一个吃风干羊肉,喝大碗烧酒的张扬所在。

 就说这些吧!我们这一代人行将老去,这场宴席将接待下一批食客。前一段我去北京,许多人问我,你们这一拨陕军东征的作家之后,这些年还能冒出谁来?当初我还支吾其词,现在我来肯定地回答,有是肯定有的,但是这是一口强人吃的饭,得足够强的人来吃。

 是为序。

 

2011年中秋节西安

文学是一口强人吃的饭——《榆钱谣》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