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洋强国一步大棋】我国涉海教育与科研投入进入井喷期

 快乐的御风而行 2016-05-13



原载于:轮机工程


5月8日,由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承接建造的厦门大学3000吨级科考船“嘉庚”号下水。而就在本月5日,4500米载人潜水器工作母船及深海科考通用平台“探索一号”在广州南沙中船龙穴修造船基地中船澄西船舶(广州)有限公司完工,并交付中科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6日从三沙启程,驶往三亚。然而,近期下水或交付的科考船、教学实习船还不止这两艘。





今年的3月26日,4500吨级的“向阳红03”海洋综合科考船在厦门交付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



3月27日,由广船院负责设计、建造工程总包的3000吨级海洋信息设备综合试验船“电科1号”在江苏扬州下水。



3月24日,4800吨级的万米级深渊科考母船“张謇号”在浙江温岭下水。



去年的11月27日,大连海事大学教学实习船“育鹏”轮在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下水;去年的8月3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向阳红81”科考船下水;去年的5月6日,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的“向阳红18”下水;……科考实习船下水态势堪称下饺子,短短一年不到便有至少8艘下水或交付,而明年中国海洋大学投入7亿元的5000吨级“东方红3号”科考实习船也将下水,这样的国家投入和支持力度绝对是建国以来的最大手笔,当然当前船价低,抄底也是一个原因。





除了以上新造船,我国高校和科研单位拥有的科考船及实习船基本都加入了国家海洋调查船队,主要有:






除了硬件上的投入,涉海人才和科研环境也发生了“井喷”。近期,新闻媒体报道的国内新设涉海单位有(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清华大学深研院海洋学部、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中科院三亚深海所、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大连理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海洋工程系、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在这波高潮之前,国内涉海学科主要可分为基础学科的海洋科学、应用为主的海洋工程与技术、渔业科学、产业上游的涉海航运经管法等相关学科,基本上各高校各有所长、术业专攻。





如海洋科学(海洋生物、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与资源、地球与大气科学)为主的高校及科研单位有: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国家海洋局系列研究所、中科院系列海洋研究所等;




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轮机工程、水声工程)学科为主的高校有: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




渔业科学相关学科:中国海洋大学及各海洋大学;




航运学科(航海、海运物流、海事海商法、航运管理、海洋经济)相关高校: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集美大学等。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支撑下,很多专攻一方面的名校也开始向涉海学科的各个方面进军,发展大海洋学科,搞工程的开始开设海洋科学类专业,研究科学的也开始涉足海洋工程学科,如海洋工程名校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均新开设了海洋科学学院。浙江大学更是从无到有,投入20亿元新建了海洋学院,涵盖海洋工程学系、海洋科学系、海洋经济与管理学系,硬件投入上更是令人瞠目,一口气建设了一大群世界一流的实验设施群,如消声水池、波浪水池、超大超深压力筒、大型六自由度平台、圆形操纵性水池、450米拖曳水池等,还拥有一个小岛作为海洋试验基地。清华、北大也不甘落后,在浙大行动之后,也纷纷设立了海洋研究机构。


不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海洋大国来说,我们的投入还远远不足,我们在海洋科学技术方面与欧美还有很大的差距。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仰望星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的足迹到达了太空深处,然而占我们自己脚下地球面积四分之三的海洋我们却对他知之甚少,目前为止我们举全国之力打造的唯一的“蛟龙号”带着我们的科学家到达的最大深度是7062米,距离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深度还有相当的距离。这一次,希望我们不再因海洋而落后挨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