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100多年前,在俄罗斯人绘制的《大清皇舆图》上,标注的湖北地名只有两个,一个是汉口,另一个是赤壁市(原蒲圻县)羊楼洞。羊楼洞只是坐落在湘、鄂、赣三省交汇处的一个山间小镇,在当时为何能与大汉口齐名? 这段传奇故事,要从古镇的悠悠茶香说起。
在中国历史上,从羊楼洞经汉口、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蒙古至俄罗斯圣彼得堡,是一条以茶叶贸易为主的通道,因茶而兴,是一条严格意义上的“茶马古道”。时间从17世纪后半叶起至20世纪30年代,时间跨度约250余年。 这条茶叶之路由湖北向北延伸,穿越茫茫戈壁,然后由东向西,横跨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在近三个世纪的时间里,它推动了中、蒙、俄三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现代交通的发展,羊楼洞逐渐被人们遗忘,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中俄“茶叶之路”和起源地赤壁羊楼洞再次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和热议,不少俄国商人还专门造访羊楼洞,寻找祖辈们曾经的“乡愁”。 羊楼洞,明清之际系蒲圻6大古镇之一,为"松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羊楼洞镇区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主街宽4米,长2200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街面以青石铺设。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成寸余深槽。 东西松峰港上多为吊脚木楼,有3座长条石桥贯通港东。街道随松峰港曲折逶迤,别具一格。街东南松峰山下,有观音名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水源。还有制茶作坊、鸡公车局等,鲜活地记载了中俄两国近代茶叶贸易的兴亡。 羊楼洞古街现有明清民居建筑160余幢,其中不乏豪门大宅,住宅形式多为封闭的四合院式天井院,以斗转封火墙围合成一个院落。 多进厅最为多见,亦有纵向数进和横向护厝相结合的大型合院。大量的石柱、石门坎、石鼓、雕花条石、雕花窗棂、石雕漏窗及彩绘屋檐、吊脚楼等遗迹,依稀可见羊楼洞昔日的喧闹和繁华。
羊楼洞可称为是中国制茶业发展的历史缩影。2010年,羊楼洞被确定为中国文化名村,2012年入列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如今,赤壁市提出“擦亮百年品牌,延续百年茶香,打造百亿产业”口号,大举复兴茶产业,羊楼洞博大的砖茶文化和凝聚了百年乡愁的古街,将在保护和发掘中获得新生,书写百年古镇的又一次传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