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结构思维
2016-05-13 | 阅:  转:  |  分享 
  
结构思维王一有时候发现一直被奉为项目管理经典语句的“唯一不变的是变更”真的又道理,发现自己的思想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的发生变化,记
得在高中的时候我最反对的就是设定各种框框的作文,例如那时候很流行的议论文的,立论,本轮和结论的写法,自己怎么也用不好这个框架。于是
对这种形式特别的反感。正好当时大家也在批判八股文,于是这种文章的写法也被认为是现在的八股文。大家一直反对这种写作方法,高考也没有再
考这种议论文。当时觉得自己是一直自由自在的鸟,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就是一个爽字怎生了得。但是过了
这许多年,发现自己渐渐的变了,变成了当初自己痛恨的样子。我现在就比较倾向于建立各种指导和框架,然后在这些框架内自由发挥,自由也是要
有一定的限制,没有了限制的自由反而是不自由。特别是有了这两年带团队的经验,我带一个团队通常先要建立几个制度,例会制度,周报制度。有
些成员和我聊天的时候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我们是团队而不是团伙,只有用这些制度帮助我们来帮助我们的团队我们的组织才会有长久的发展和健
康的发展。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够总结我们的工作,不断的提高。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减小我们人员变化的风险。因为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但是变化必须
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因此我要把项目结构化,这样我们对项目工作掌握的更深入,对工作的控制能力越强。我们做每一项有始有终的事情都可以叫
做是项目。与之相对应的是运营,就是重复工作。不管是项目还是运营我们都可以分解为三个纬度来进行认知:干系人角度、交付物角度、生命周期
角度。三个角度形成一个立体坐标系,就是我们立体几何中学过的三维。要理解三维这个词我觉得刘慈欣的《三体》中有一个定义把这个概念说的最
形象。就是未来战争中有一种打击叫做降维打击,把三维中时间纬度去掉。类似于闪电战,快速到可以忽略掉时间影响。但是我们日常的工作不管是
项目工作还是运维工作都做不到降维。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也是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注重交付物管理,这时候注重产品但是不注重干系人。一
些技术型领导有一些具有这个特点,注意力在自己的产品,而与干系人的沟通不充分。第二阶段是意识到干系人和交付物同样重要。但是没有时间(
生命周期)的考虑,很可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能够以三维化的结构思维对工作进行分析。1.干系人角度工作的干
系人角度可以分为供应商、客户和用户。供应商是交付物的生产者,客户是交付物的陈本提供者,用户就是交付物的使用者。我们先要确定自己的定
位,属于三种角色的哪一个。接着我们明确每种角色的目标和对项目的期望。干系人管理现在越来越重要。管理原则明确的权利和责任。2.交付物
角度交付物的组成包括范围、时间和成本。这三个纬度形成了交付物的管理质量。时间角度要设定里程碑,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管理。管理原则
关注产品。3.生命周期角度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启动、计划、执行、监控、收尾和运营,项目的五大生命周期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但是很容易把运
维这个阶段忽略。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运维工作越来越重要。现在不仅要有好产品还要有好的服务。服务就是运维工作,运维工作好可
以得到更多项目,项目做的好又会有好多的运维项目。服务、产品和用户形成了互联网时代企业生存的铁三角。4.整体的看待项目真正的结构化
思维是不仅能够将项目有结构的进行分解和梳理。要全面的全纬度的看待整个项目。分解只是为了更加了解项目。但是真正管理项目要从项目的整体
角度去管理,处理好项目交付物和项目干系人的关系,并能够用发展的眼光来对项目工作进行论证。保证长久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有了这
种结构化的思维,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德鲁克在他的《管理的实践》中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们也听过:三个建筑工人在砌砖,有人
为他们三个在干什么,第一个人说在挣钱糊口,第二个人说在展示他的高超技术,第三个人说自己在建一所大楼。第三个人才是真正的管理者,因为
他有结构化的思维,他脑子里有大楼的整个结构组成和整体形象。可以组织和管理一个团队共同完成大楼的施工。管理者的定义就是能够赋予资源生
命的人,只有像一个医生一样了解资源的各种生命特征我,才能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能够赋予资源生命,而且保证它们茁壮成长。
献花(0)
+1
(本文系王一之系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