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修脚,一个“鸡眼”变三个

 新浪跃春江 2016-05-13


“问题”脚病诊所

修脚不当坏大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  丁佩军 

 

走路时足部疼痛,可能是足部皮肤长鸡眼、胼胝、嵌甲等的缘故。有些患者不以为然,会在菜场、公园门口、美容院或浴场里找个扦脚师父修脚治疗。孰不知,足病虽小,但修坏了脚可要坏大事。


三个乱修脚的人


1  一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走起路来有点痛,认为自己右足前跖部长了一个“鸡眼”。在去洗足浴店和浴场时,他先后三次请了不同的扦脚师父治疗“鸡眼”。谁知过一段时间以后,一个“鸡眼”反而变了三个,走起路更痛了。上医院皮肤科,诊断为“多发性跖疣”,经激光治疗后才痊愈。


 还有一女病人,经常穿高跟、尖头皮鞋,走路的时候总是感觉有点痛,局部出现皮肤增厚的老茧(医学上称“胼胝”)。她心想:小事一桩,找个人修吧。于是,就到美容店修修脚——削老茧。谁知两天后,修过的脚出现红肿、热痛,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痛,伴有轻度发热。经诊断为皮肤感染伴淋巴结炎、足癣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才痊愈。


3  还有一50多岁的男性患者更惨。他因为左足大趾内侧出现“跖疣”,先后在上海某知名扦脚连锁店多次修脚治疗。“治疗”不仅无效,反而患处出现溃疡,皮损边缘散发色素。到我院皮肤科就诊,经活检病理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最后经截肢和化疗才保全了生命。


修脚技术到底可不可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脚病诊所?这还要从修脚技术的历史变迁说起。


修脚技术是中医治疗脚病的一种传统诊疗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约二千余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已有了“病足”的记载,并有了为帝王和贵族们修脚治病的专业人员。

明清以前,修脚师傅一般设摊或流动设点服务。以后沐浴业的盛行,使修脚技术转入浴室内挂牌服务。至20世纪80年代起,在民间流行的修脚技术又开始进入部分医院诊所,不仅在医院的皮肤科中运用,而且各地开设了不少脚病诊所、专科专病医院。

修脚技术和治疗场所扩大,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有利广大脚病患者的治疗。但临床上足病误诊以及修脚不当引起的误治,并发感染和传染性皮肤病(足癣、病毒疣等)的例子屡见不鲜。

因此,修脚行业亟待规范。不仅技术的传授、学习要规范,从业者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考核;而且,临床消毒、治疗的程序也必须严格规范,防止交叉感染。作为患者,不轻易去非医疗机构修脚实乃上策。尤其是疑难顽固的足病患者,更应该到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诊治。


不过,大家也不必因噎废食。只要正规操作,中医修脚治疗脚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而且无需特殊设备,非常适合普及开展。


我院皮肤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中医修脚诊疗技术治疗各种脚病,多年来,传统修脚术已经成为我院的特色诊疗项目。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由专业皮肤科医生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医生对皮肤和器械的严格消毒,防止了交叉感染

针对不同的足病,我们采用削胼胝、扦老茧、挖鸡眼、剔嵌甲等不同的传统修脚术治疗;对足底病毒疣采用激光或中药浸泡治疗;对足部纤维瘤、色素痣,则手术切除治疗。如治疗中有皮肤破损出血,则术后三天内不能接触水,以防感染。遇到嵌甲治疗的,如治疗中已有感染的,治疗后要口服抗生素治疗。


修脚治疗虽然快速有效,但治疗后还是要注意预防,否则,鸡眼、胼胝等还是很容易复发的。平时宜穿质软、肥大的鞋,避免穿高跟或尖头鞋。另外,跖疣是病毒感染,如发现复发病灶,需积极就诊,尽早治疗。

  



关注家庭真验方,参与更多活动、分享更多体验

1、点击微信标题下方蓝色家庭真验方字样,加关注

2、订阅《大众医学》杂志,关注家庭真验方专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