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礼仪:道士出家,要经历哪些步骤?

 胜武工作室 2016-05-13

讲讲道教礼仪:道士出家,要经历哪些步骤?

道学苑道教礼仪陈耀庭2016-05-13 16:42

[导读]修道生活的实践决定了山居道士必然要出家。另外,道教的修炼生活又要求淡泊人生,清静无为,这也要求道士辞亲遣爱,脱落红尘。

道士为什么也要“出家”

“出家”这个词,顾名思义,出就是出去、离开,家就是家庭。离开家庭,进入道门,不论这个家是有妻儿的家,或者是只有父母兄弟姐妹的家,也不论这个家是富裕的家,或者是贫穷的家。道教的出家制度,似乎并不是早期道教一开始就已经有的。有人说,道教的出家制度是受到佛教出家制度的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是有的,但是,道教的出家制度恐怕主要是道教修道生活的必然结果。

讲讲道教礼仪:道士出家,要经历哪些步骤?

道教的修炼生活又要求淡泊人生,清静无为。(资料图:图源网络)

郭璞有《游仙诗》,其中有句称,“青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诗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六朝时期道士的修炼生活。这样清苦的修道生活,道士自己在吃松果,饮泉水,如果还要养家活口,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修道生活的实践决定了山居道士必然要出家。另外,道教的修炼生活又要求淡泊人生,清静无为,这也要求道士辞亲遣爱,脱落红尘。

“出家”道士与“火居”道士

当今的道教,人们总是认为,全真派道士是出家的道士,而正一派道士是在家的道士,又称火居道士。其实,正一派道士原来也有出家的。中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瞎子阿炳)的父亲就是无锡雷尊殿的出家正一派道士。阿炳以父为师,在道门打下了扎实的民族音乐演奏技巧的基础,后来离开了道门,编创新曲,成为名垂千古的音乐大师。而他的父亲却因为无法摆脱道门制度的羁绊,不敢面对和承认自己的骨肉。这里并不是来说这个儿女情长的故事,而是说明天师道及其后来的正一派原来同样也有出家的道士,当然,也有在家的道士。

讲讲道教礼仪:道士出家,要经历哪些步骤?

音乐大师——阿炳(资料图:图源网络)

《道藏》中收有北宋道士贾善翔的《太上出家传度仪》。贾善翔同苏东坡是朋友,还在毫州太清宫宣讲过《度人经》。贾善翔的时代显然前于全真道派创立的时代,因此,《太上出家传度仪》就说明天师道原来有过出家道士,而且有正式的出家礼仪。《太上出家传度仪》称,“夫出家者,义趣甚深,利益洪远。出家有两种,一者恩爱,二者诸有始学之人,既值明师,志能勤苦,执事奉承,餐受妙训。若在居家,父母妻子,爱累相缠,如处囹圄,不得自在,适意从容,远近随师,询请玄业。故告父母,请别妻子,舍离居室,远游山林,依凭道舍,弃俗服玩,黄褐玄巾,舍世荣华,随缘告乞,广建福田,惟道是务。”这段话明确地说明了道士出家的原因和目的。

出家礼仪节次

《太上出家传度仪》的节次,主要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三礼,其内容为,“引弟子于大道前,礼三拜,上香。度师祝香”,“度师于三师前设案,坐,《华夏引》,弟子礼度师,三拜,面北长跪,听说出家因缘”,“引弟子于庭下,北向礼”(皇帝四拜)。

第二部分三辞,其内容为,“谢先祖”,“辞父母”,“辞亲知朋友”。

第三部分皈依和成服,其内容为,“《华夏引》,弟子至三师前立,知磬请三师法事”,“三归依”,“弟子长跪具白刺,自陈如念,不得以木简写。如不用简,纸亦得”,“度师读白文”,“保举师与脱俗衣,先著履。度师赞,”“系裙,度师赞”,“著云袖,度师赞”,“披道服,度师赞”,“知磐举仙衣赞”,“顶簪冠,度师持于手中,赞”,“令弟子就坐侧长跪,度师与戴冠,知磬吟星冠赞”,“执简,度师赞”,“知磬举《三启颂》”。

第四部分说戒,其内容为,“度师说十戒,弟子长跪”,“举《智慧颂》”,“听度师教戒,弟子长跪”,“引新戒,礼三师”。

第五部分谢师,“十二愿”,“学仙颂”,“回向念善”,“引新戒,礼大道功德”,“礼度师”。

这样五个部分的出家礼仪,应该说是十分完备地对出家的道士进行了一场人道动机的思想教育,以及人道须知的规戒教育。

讲讲道教礼仪:道士出家,要经历哪些步骤?

全真道派的道士必须出家。(资料图:图源网络)

全真道派的道士必须出家,因此,全真派文献中对于出家的礼仪有许多规定。《重阳立教十五论》中的第一论就论“出家”,称“凡出家者,先须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气神和畅,入真道矣。”对于一个世俗之人而言,放弃世俗的家舍,投身到道观中来,无疑是准备放弃世俗生活,将自己的今天和未来奉献于道教事业的体现。但是,住进道观,并不表示此人已经是个道士。文献上说,此人只能称“童子”。一个童子要成为一名正式的道士,还要经过三个步骤,即拜师、改服和受戒。《全真清规》中有“指蒙规式”和“簪披次序”。其中“指蒙规式”就是说的拜师,而“簪披次序”说的就是改服。“指蒙规式”在后面的拜师礼仪中还要说到,这里先说“簪披次序”。

“簪披次序”说到,“弃俗簪披,先将簪冠道具等安于祖师案上。大众圆坐,拜辞俗亲,更换衣服、鞋袜等事。跪在祖师之前,引度之师,梳头簪披。道众上殿,开启诵经,引领祝圣,立于香案前,表白读词,三拜上香,复退六拜。祝念已毕,入真官堂,诵经行礼祖师之前,亦复如是。诵经已毕,大众复坐,香烛如法本师之前。引度领进,跪在师前三拜,迎香再拜,向前亲手递词,跪在师前表白。接而读之,听从本师授道,又再三拜。稽首已毕,抬香烛案,去就尊长逐一之前,各各拈香,并同如前。行礼已毕,次入斋堂,受供祖师之前,炷香三拜,大众两边,炷香六拜,劝斋。斋毕,起座送客,回来,再向厨中并行谢之。”从这段文字来看,全真派道士和正一派出家道士的出家礼仪,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节次安排上略有不同而已。

现代出家节次的趋势

这一出家礼仪,随着时代发展和变化,事实上已经大大简化。据日本学者吉冈义丰的记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京白云观“出家当道士没有什么年龄限制。大多数道士在十二至二十岁出家,”“要出家当到道士一定要有一个合格的度师。一般来说首先要到一个普通的小庙,求里面的道士当度师。找到了度师,就成了童道。当童道的仪式是先到法堂朝拜神位。然后到祠堂参拜本道派的列祖神位,最后叩拜师父。

讲讲道教礼仪:道士出家,要经历哪些步骤?

找到了度师,就成了童道。(资料图:图源网络)

从此童道开始留头发,学习打扫殿堂、煮饭、接待香客等道庙的规矩;另外要念孔夫子的《四书》,学诵早晚功课经、三官经、焰口经和斗科经,”“童道到了适当的年龄,师父定下吉日举行‘冠巾礼’,把童道的头发精心梳理盘成顶髻,戴上冠子。这以后童道就可以和师父以及其他道友一起做经忏了”,“举行了‘冠巾礼’后不久,童道在十方丛林里报名登录,等待开坛传戒时受戒。受完戒就成了正式道士,这时他可以留在十方丛林里,可以云游访道,也可以回到师父那里。中年人出家除了不用长期当童道之外,其它情况相同。他们一出家几乎马上择吉日举行‘冠巾礼’。道姑的情况和道士一样。”(编辑:云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