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三日游之走马三河古镇

 芈笑 2016-05-13

作者:芈笑(微信:笑刀&春、QQ:笑刀)


       又是一年小长假, 今年”五一”小长假没采自驾,而是跟着夫人单位的旅游团去了趟安徽的肥西和六安,在人头攒动中近距离感受了三河古镇和天堂寨两个风景点,在游览风光放松心情的同时,又一次体验了大好河山的昳丽与壮美。


       4月30日早六点20分,旅行团启程。一路上车比较多,但很顺利,只是在合肥路段因修路和一部小车抛锚经历了且停且行的半小时。五个多小时的行程是枯燥的,不过有掼蛋可以打发一段时间。 中午11:45我们所乘的考斯特车进入三河镇,当地导游接站并安排就餐。三河镇的中餐安排不错,十几道菜分量足口味好,这令大家印象深刻,也冲淡了随团导游在与地导衔接安排上的不足。

       我们的游览就从这座拱桥三河人称“仙归桥”开启。 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江南水乡古镇,国家5A级景区。地理位于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三县交界处,总面积2.9平方公里。

       据介绍,三河镇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三河以水乡古镇为特色,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古河、古桥、古民居、古街巷、古茶楼、古庙台、古战场、古商埠的“八古”景观,与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英王府、一人巷、万年台、李府粮仓、鹤庐、刘同兴隆庄、杨振宁旧居、孙立人故居、董寅初生平事迹展览馆、大夫第、三县桥、望月桥、望月阁、鹊渚廊桥等历史遗迹组成三河独具特色的观赏点,同时又是庐剧的发源地。 这让我对接下来的游览充满了期待。

       站在“仙归桥”向东看去,葱郁的绿树归纳了一条碧绿的水湾,游船荡漾,水波涟漪。它也是三河镇的古护城河。

       踩着光滑的青石板路,随着三河本地一位美丽的导游姑娘,听着三河那古老的历史片段,心情也随之荡漾,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穿行在小巷中,老街的古香古色扑面而来......

       我们脚下所经过的是古西街,这曾是三河历史上一度最为繁华的一条街道,全街长500多米。青石铺就的道路,青砖小瓦的民居,飞檐高翘的防火墙,整齐划一的油漆门板。 让我们有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来到明清乃至更久远的朝代......

       一直偏爱在古老的街巷走上徜徉,总被老街古巷散发出的古朴气息所吸引,令我流连。其实,也去过不少的老街古巷,云南的丽江古镇,苏州的周庄古镇,嘉兴的乌镇古镇,湖南的凤凰古镇,甚至去歙县的徽州古镇,所到之处,都为其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气度唏嘘,折服,赞叹,感怀......

       今天,走在街宽不过3米的三河古镇的老街,又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意韵。那一幢幢清明建筑风格的店房鳞次栉比,白色的马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还有那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门挨门的各色商铺、破旧古朴的古玩店、特色各异的土菜馆、小而别致的手工作坊……构成了三河独有的市井文化。

       快来一张自拍!哈哈??。。。出发前跟儿子刚学了一招, 赶紧显摆显摆??。

       悠久的历史使古镇三河成为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之地,也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和历史文物。

       我们首先来到了著名人士董寅初纪念馆。 董寅初纪念馆位于三河镇西街 。该纪念馆围绕着“求学之路、实业报国、心系侨胞、维护祖国统一、招商引资”等方面,以图片和实物的形式集中展示了董寅初的生平经历。 董寅初,1915年9月出生于肥西三河,2009年6月逝世,是著名的爱国侨领和社会活动家。

       走出董寅初故居,一组人物塑像映入眼帘。这里依次排列着几位与三河镇有着历史渊源的著名人物塑像,李鸿章、孙立人、董寅初、孙仲德、杨振宁、陈玉成等塑像赫然其中。

       我伫立在孙立人将军的塑像前,耳畔略过的是战火轰鸣,眼前浮现的是战场上的血性厮杀...... 正是他,抗战时期,参加上海淞沪战役,血战苏州河身负重伤中弹十三处,昏迷三天,伤愈后参加武汉保卫战;就是他,曾经率部两次进入缅甸,抗击日本侵略者,任38师师长时,在孟关杰布山战役毙敌二千余人;孟拱河谷战役消灭日军一万二千余;第二次入缅任新一军军长,率部共歼灭日军3.3万余,更有针对俘获的日本兵”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正法”的”格杀令”坊间传闻,显示出其铁血军人的豪气,大振军威,大快人心,令日军胆寒,令国人称快!被誉为中国的抗日英雄,并被西方军界称为“东方隆美尔”。他是中国军队中唯一对日军保持不败战绩的将军,令人肃然为之敬仰: 不愧为中华军人!一个铁骨铮铮的真汉子!

       正沉吟在感佩故人的思绪时,那边又传来赶紧跟上来的吆喝声了。于是,我们又走进刘同兴隆庄。 此庄位于三河镇古西街,又叫做“刘记布庄”、“刘记米铺”。清末古西街的一家著名的商家。他是姓刘的人开的庄子,中间的“同兴隆”是这个庄子的商号。庄子的主人叫刘锦堂而称”刘同兴隆庄”。 这是用蜡像再现当年”同兴隆”经营时的场景。

       整座刘同兴隆庄为五进八厢三十二间房屋。临街是一幢二层木楼,二进为走马转心楼,后三进都是平房。第三进是敞厅,用于接待来客;四进是香屋,用于祭祀祖先;五进是居住宿舍,建筑面积约有700平方米。那时候的“同兴隆”真是无比兴隆,是古镇最有名气的商家之一。 刘同兴隆庄房屋结构具皖中徽派建筑特色,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与皖中地方建筑相结合,自成建筑体系,每两进房屋之间都留下天井,自成独特排水体系。同时,也象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经商理念。 不过,与我去过的徽州的正宗徽派建筑比较来看,三河的房屋建构及雕刻比较简洁粗犷,没有徽州的叠凿精细。皖北与皖南还是有区别的,就如我们苏北与苏南一样。 与江南水乡小家碧玉般的玲珑秀气相比,三河古镇则显得粗犷大气得多。

          我们从喧闹熙攘的古街经这条小巷转入小镇南街。

       边走边看边听导游介绍,还要不停地拍照,真是赶不上团体的节奏,只能草草看,粗粗听,快快拍,急急走,如赶集一般走马观花了。 古镇内十里长街,深巷幽远,古建筑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青石板路光滑圆润,古街道、古街巷、古桥以及古民宅一起,构成了皖中地区独特建筑风格的“古镇核心保护群”,是皖中地区反映晚清时期历史风貌,保存古徽派建筑特色最完整的水乡古镇。

       据导游介绍说,三河历史上曾多次遭遇过灭顶之灾,最近的就要数1991年那场大洪水。 1991年7月11日,三河遭受百年一遇的华东大水,23分钟全镇淹没,水位达4米多。这次洪灾重创了三河镇,众多民居古房屋倒塌,令三河人刻骨铭心。现在的街区很多是之后重建或仿制的。在游览中我们还看到了当年洪水淹至的水位标志。

       眼前的鹊渚廊桥因三河古称鹊渚而得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1982年重建。廊桥上有由12根立柱撑起的两层飞檐翘角式的长亭,桥两边建有美人靠,供游人在桥上观景。桥两头装有4根四方青石灯柱,外国人称廊桥为情人桥,当地人都说,有情人若从这座桥走过,爱情定会天长地久。

       离开廊桥,我的视线被河对面的望月阁吸引。据资料,这座位于风景秀丽的小南河畔的塔阁高37米,为7层古塔,是三河镇的标志性古建筑。 导游介绍说,登阁鸟瞰古镇风貌,不仅可感受历史的沦桑,向东远眺还可看到巢湖风光(三河距离巢湖西岸仅七公里)。 但遗憾,行程没有这个景点安排,只能远观。不过,从小镇这样的塔阁,也正可看出三河古镇历史地位的显赫。

       三河古镇上连片的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皖中地区少见的晚清建筑群。白色的码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

       古街从古码头起,沿小南河,向南绵亘2公里。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块条石铺砌而成,首尾相连,线条方正明晰,经历千百年风吹雨打,人行车压,石面十分光滑,街宽至三米,两侧店房鳞次栉比,多为清明时期建筑。三河有古西街、古南街西街等数十条古街巷。

       面前这条河便是贯穿于全镇的小南河。河上有大大小小的桥7座,据说每一座桥都有它美丽的故事。 镜头最远处那座桥是望月桥,拱形踏步式风景桥,桥的两边是青石浮雕栏杆,而在桥的旁边是我们刚看到的“望月阁”,她与望月桥相互辉映衬托。导游指着望月桥神秘的说,十五月圆之夜,你只要站在这座桥上对着月亮许愿,你的愿望就一定会实现的。 有那么悬?!

       水乡古镇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成为店铺林立富贵地花团锦簇温柔乡,被誉为“皖中商品走廊”,这条街上颇有名气的商家就有“天然楼”、“吴恒兴”、“凌宝泰”、“同兴隆”、“大德昌”等近十家。

       我们跟着导游的引领进入了古南街的特色美食街区,映入眼帘的是纷繁的经营店铺,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油香味。

       这条老街两边的人家都挂着自家的黄色招牌,有的营销小商品,有的在现场制作糕点、油炸烧烤,三河独居特色的米饺多家有卖,很多都是现吃现做,由于是刚吃过午饭,不然真希望能选家店铺进去品尝下三河美食。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穿行着。

          看看这里的特色小菜,价格很低哟。

           这是自诩最为正宗的三河米饺。

          这里的三河土特产你看中没有?

        古镇内十里长街,深巷幽远,古建筑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青石板路光滑圆润,古街道、古街巷、古桥以及古民宅,为保存古徽派建筑特色最完整的水乡古镇。 古镇有十条街,二十六条巷。其中“一人巷”最古老、最悠长,也最著名 。

       这就是"一人巷"。 高高的古老砖山墙,把两边的建筑分割开,中间只能走一人。 深幽的一人巷长满的青苔,无不透溢浓郁的古风神韵,身临其境,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走过”一人巷”,便来到杨振宁博士旧居前。 杨振宁于1922年生于合肥四古巷, 著名物理学家,华人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儿时的杨振宁曾随母亲罗孟华来外婆家短住,青少年时随父在北平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家自北平回合肥避难,杨振宁借读于合肥庐州中学高一年级。开学不久,为避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学校迁往三河镇,杨振宁因而随同到三河学习了一段时间。1938年1月,杨随父去昆明西南联大,后旅居美国。1957年10月因发现“宇宙不守恒”定律而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杨振宁并不是三河人,这个所谓”杨振宁旧居”也并不是杨家的祖产,而是他外婆的。当地政府为了提升三河古镇的知名度,而硬生生嫁接所得,成为三河古镇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游览到这里, 思绪已经萦绕了满满的古镇情, 胃口刚吊起来,导游却交待我们,她的任务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就自由活动。无奈,我们只得各自散去,各取所好了。我则顺着导游指向,目光锁在了古城墙。

       古城墙位于三河古镇东街,为太平军将领蓝成春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秋天率军士修建。因战事及时代的摧残,城墙早已损毁严重,现存只剩两段。

       按照导游的指引,我们顺着古街往北向入口处的仙归桥集结,好在走的不是回头路,但沿途的景点就只能蜻蜓点水了。 三河古娱坊。

        古街景一瞥。

            仙姑楼。

           立在古屋墙前的现代村姑。

            在古街写生的学生。

            静静的护城河柳絮纷扬。

       由于要赶往下一个旅游地天堂寨,三河古镇的游览只能在匆匆之中来过了。虽然古镇不大,但时间太短,仍有古城楼、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英王府、万年台、李府粮仓、鹤庐、孙仲德故居、大夫第、望月桥、望月阁、宋太祖寄宿地“二龙街”、庐剧“小辞店”、 临水游廊等历史遗迹都没有游览,留下了些许遗憾。 有机会的话,下次再来谢谢品味。

        再见三河古镇!

       我们的车渐渐驶离喧嚣热络的三河古镇,拥挤的观光人群、景点外布满车辆的街道和着窗外的美景不断被抛在了后面,我流连的目光仍在努力地搜索着能留住的那些印记,心底里漾起了一丝涟漪,时间留给我们的为何那么短暂、那么局促、那么不可复制,我们来了又走,景却依然。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车越来越快,但我的心却拴在了三河古镇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