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文化】胡说八道的由来

 海外寻瓷翁 2016-05-14
人们将没有根据的乱说话俗称为“胡说八道”,原来这一词语的形成还有着一段深厚的历史背景呢!

“胡说”一词始于东晋之后,当时鲜卑、匈奴、羯、氐、羌先后统治中原地区,人们称这一时期为“五胡乱中华”。当时,中原地区将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称为“胡人”。尽管这些少数民族文化较为落后,但他们善于作战,凶猛无比,所以军事力量很强。又因为西晋王朝的腐朽统治,使得胡人有机可乘,打进了中原地区,并赶走了西晋统治者。

“胡人”统治中原以后,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混乱。由于以前汉族统治者说话、办事完全以孔子的儒家学说作根据,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而胡人却不讲究这一套,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说话、办事没有任何礼法为根据。因而,汉人把乱说和没有根据的说话,称之为“胡说”。这样,把乱闹、没有原则的闹事叫做“胡闹”。

“五胡乱中华”也叫“五胡闹中华”。在“乱”字之前加上一个“胡”字,称为“胡乱”。“胡乱”者,胡人之乱也;“胡说”者,胡人之说也。后来人们用“胡说”来泛指没有根据的言论。

所谓“八道”,即八正道,也称八圣道,为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它主要论述通向涅槃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而听不懂佛法,又看不懂佛文的人,把胡人讲解佛经说成是“胡说八道”。故后世“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比喻不可信。28.卢仝赋诗,喻“涂鸦”

今天,我们把在墙上、地上、建筑物上等地方的乱画(或乱写)称之为“涂鸦”,有时也把小孩子在纸上的乱画称为“涂鸦”。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个新词,其实不然,“涂鸦”一词早已有之,至少可追溯到唐朝。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个儿子,名叫添丁。添丁很小的时候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涂抹父亲的诗书,经常把卢仝的书弄得面目全非一团糟。但是,因为卢仝非常喜欢这个儿子,所以从未生气,反而赋诗曰:“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玉川子集·示添丁》)意思是说,他的儿子忽然来到书案之上,把墨汁弄倒,诗书被涂抹得像乌鸦一样黑糊糊的。这首诗将儿童顽皮天真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颇具生活色彩。

后来人们便用“涂鸦”一词称随意写作或绘画,也用来比喻书法幼稚,多用于谦辞。例如,清人徐枋《与杨明远书》云:“外一扇乃幼儿涂鸦,亦以申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