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图收藏生肖为何取数十二

 海外寻瓷翁 2016-05-14

生肖取数为何不是六、八、九、十,或其他数,而取数十二?

从《周礼.春官.冯相氏》,似乎可找到答案:“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

可见,古人的时间观念是以十二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

《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在神农架地区发现的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

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

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是女娲神所拥有的,是玄黄神所命名的,它们成就了乾坤阴阳,将干支的“身世”来历讲述的合情合理,而它们的来历起源则在开天辟地之初,可谓历史悠久,与天地同在。

为何称为天干地支呢?古代历来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

黄帝时代有一个大臣叫大挠。汉代蔡邕《月令章句》中,称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

《五行大义》中,也记载了同样的说法,说大挠“采五行之J隋,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这一描述其实是从蔡邕的《月令章句》而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