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RAP(上)

 茂林之家 2016-05-14




说唱音乐,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用说、唱及表演来讲述故事的综合艺术形说唱音乐与民歌、戏曲同为表演艺术,都以歌唱为主,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区别。


民歌产生最早,而说唱音乐是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形成晚于民歌;戏曲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又吸收了说唱音乐的某些元素。




中国的说唱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在周代即已萌芽,可追溯到《荀子?成相篇》。汉代乐府诗中的《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叙事诗,南北朝的《木兰词》,也可以说是一种早期的说唱形式。


曾出土的汉代“说书俑”,生动地表现了汉代说书的形象。而说唱音乐的正式形成一般认为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以寺院里的“变文”为标志。到宋、元时期,说唱音乐进一步发展,达到到成熟的阶段。明、清时期说唱音乐发展到鼎盛阶段。 




宋、元时期历史文化背景 


宋、元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发达,城市兴起,人口的集聚,市民阶层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为市民音乐生活提供了基础,也为说唱音乐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宋元时期城镇里的瓦子勾栏为说唱艺人提供了专门的、固定的演出场所。“书会”的盛行以及文人参与唱本编写等,使说唱音乐达到了成熟阶段。



 

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主要形式 


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高度发展,创造出一些新的形式,较为重要的有陶真、鼓子词、诸宫调、唱赚、货郎儿等。

 

(一)陶真 


陶真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它是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其歌词通俗易懂,多是七言句式,音乐是上下两句反复吟唱,伴奏乐器主要用琵琶和鼓。宋代演出陶真的人大多是“路岐人”,且多为盲人。陶真到明清时还很流行,一般认为是明清“弹词”的前身。




(二)鼓子词


鼓子词流行于宋代,一种由散文的讲说和曲调轮流相间反复说唱的体裁,以唱为主,因起原始形式以鼓作伴奏乐器,故称作“鼓子词”,后加上丝竹乐伴奏。其音乐简单,仅用一首曲调反复吟唱。 


鼓子词有一种只唱不说、结构简单、无故事情节的形式,反复用一个曲调分别吟唱一年四季或十二个月景色的,如宋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另外一种是说唱性的叙事性鼓子词,说与唱相间来叙述故事,现存的有北宋赵德麟的《崔莺莺商调蝶恋花》。


(明天继续为大家讲解剩余几种形式)

来源:网络, 太史瓷,版权归属原作者,谢绝商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