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口味必看胆小的千万别进这个“房间”

 AND_AL 2016-05-14


如同这个连“震惊”都显得廉价的年代,如何制造新鲜感,这是一件极其需要“用脑”的事情。而类型电影里最难伺候观众的便是喜剧片和恐怖惊悚电影。作为两个深处瓶颈之中的类型,却兼有相对低成本高收益的风险特性,这恐怕是每个有野心的导演跃跃欲试的沼泽。


“瘟神”不在的这段时间恐怖片无人“招魂”很是寂寞


这几年也仅有《林中小屋》和《它在身后》令人眼前一亮


但毫无疑问,2016年绝对是恐怖片大年。上半年《科洛弗道10号》和《女巫》均刷出了口碑狂潮!



下半年由温子仁制作的《关灯以后》和他亲自导演的《招魂2》一定是恐怖粉们的狂欢。



在“瘟神”即将全球“招魂”之际,一部名为《绿色房间》的小成本独立恐怖片凭借高达88%烂番茄新鲜度傲视群雄,影片此前入围“多伦多午夜疯狂单元观众奖”,编导是凭借《蓝色废墟》拿到“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导演双周单元大奖”的杰瑞米·索尔尼尔,这也是他个人第三部作品。


导演索尔尼尔上一部作品《蓝色废墟》拿到“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导演双周单元大奖”


《绿色房间》讲述一支叫The Ain’t Rights的朋克乐队在某酒吧LIVE后,不小心发现一具女孩的尸体,意外被以一脸冷酷的“X教授”为首暴徒犯罪团伙困于一间小房间,陷入“密室逃杀”的困境,诡异的绿灯下屠杀开始,在选择坐等命运还是反抗火拼同时,人心也在幽闭的空间内慢慢改变...



影片基本延续了导演一贯冷静沉着的叙事风格和张扬的暴力血腥,沿袭了《科洛弗道10号》的“密室逃杀” 《林中小屋》的“架构设定” 《大逃杀》的“暗潮涌动” 《边境杀手》的“窒息氛围”,融入类似“隔夜醉手法”的新奇视听语言的尝试,把一个简单又小众CULT片拍得很有气质,巧妙的开局、独特的构思、极简的对白、精采的悬念、突发的暴力、爆发的血浆,冷静自闭的节奏镜语、乖张暴戾的情感爆发、反传统库布里克式航拍手法和恰到好处的黑色幽默,讽刺了一个荒蛮暴力的绿色美国社会,惊险刺激、干净利落。



相比导演此前的《蓝色废墟》,《绿色房间》以冷绿为主色调包裹着黑暗湿冷弱微的基调,从一开始便显得很经济、节制,但是电影的节奏很美好,且更加暴力和幽默,依旧将朋克摇滚、硬核重金属等元素融入类型电影的框架中,而“纳粹元素”赋予了影片独特的风格,将真实的情感和人性,以“螺旋狩猎形式”展现给观众,极有效地带动着观众的想法,并让观众感受着片中角色正在经历的一切,从而传递的那种紧张惊悚感是植根于心理层面而不是传统恐怖片那种一惊一乍的小伎俩。


它还带着“科恩兄弟”般对氛围和镜头的掌控以及“昆汀式”的出其不意(只是还没到他们的境界),在观众濒临大脑疲软神经松懈之时,及时补上一剂重口冲突提神醒脑,颓废神秘又韵味十足,所以大部分观众很难想象到下一刻到底会发生什么?像这种高潮不在片子中让你感触而是在看完后不禁回味...



有趣的是,该片的暴力、血腥桥段丝毫没有传统类型片的畅快感,效果全都闷在里面,不是“塔伦蒂诺式”的忧郁、悲伤,而是老派的诗意和令人不安的混乱,带着野蛮、暴力零星的爆发,各种恐怖特效妆,毁容砍胳膊断腿,血汩汩往外喷,匕首、弓箭、步枪、枪爆头、刀插眼等硬核血浆都够劲,最后杀到眼红麻木筋疲力尽,频频让人想起《德州电锯杀人狂》和《电锯惊魂》,让观众们倒吸一口冷气,好在惊悚还不失笑点在缓慢节奏所塑造的紧张气氛极其巧妙。



影片的问题在于前奏稍显拖沓观众入戏慢,人物塑造得都很单薄,较为平面(但“X教授”塑造的反派足够优秀),而角色的动机以及他们在各种典型情景下会遇到的现实问题都可以被视作比较反类型的元素,但缺乏矛盾冲突导致对峙的戏份明显缺乏戏剧张力,这就导致影片的局限性体现的非常明显,而小格局的浅显故事没有办法撑起电影优秀的影像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基调,导致你会感觉导演对氛围和声音的营造大于情节,且跟前作之间有种故意而又牵强的联系,尤其那个显得失望而又脱节的伪高潮结局甚是遗憾和生硬,要是能再更有力度一点就好了,总觉得最后差了口气!



除此,《绿色房间》还算一部成功的、令人神经紧张的恐怖片,尽管导演此前表示这部电影并非恐怖片,但其高度紧绷的张力与大尺度暴力带来的释放与冲击十分接近虐杀恐怖片。


导演可以将独立片趣味和精细的手法做到高度统一和平衡从而产生了有趣的化学反应,摈弃复杂的情节借助着人物的对话、动作和欲望构成了强烈的戏剧张力,暴力、血腥仅是调味剂,而暗藏在简单、空洞的画面之下其实是极其复杂的极简技巧,无论是镜头感还是声音混响或是运镜剪辑都有点大家风范,因此即使觉得故事和人物不值推敲,却也不愿多过挑剔。可以说,这位身摄影、编导的独立片小哥可谓才华横溢以后大有看点,让我想起80年代的科恩兄弟、迈克尔曼和卡朋特。



《绿色房间》算是近几年做得比较出色的反类型窒息恐怖片,这个失控的密室之旅即是人性层面同时亦是社会层面的,导演试图通过对暴力理由的情感克制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后者,他毫不吝啬的刻画了血腥的细节,以及剧中人物对待暴力的态度,表达的是恐惧这一种情绪,比任何噩梦都可怕,没有社会土壤,暴力之火也失去了燎原的可能,现时的人们总是对人性太过高估,但我认为暴力是人作为动物无法摆脱的一种宿命。


作者:吾血之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