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古典诗词中的十大乐曲典故

 聽雨軒sjh 2016-05-14

古典诗词中的十大乐曲典故

仙桃八中    

《阳关》

《阳关》,即《阳关三叠》,琴曲名。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反复三次,谓之《阳关三叠》。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的阳关,是古代通往西城的关塞,在玉门关之南。诗词中常使用这个典故,作为惜别之辞,抒写离情别绪。

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宋、苏轼《江城子·孤山竹馆送述古》: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且尽一尊、收泪听《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金缕》

唐、杜秋娘《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后有词牌为“金缕曲”。

诗词中常用“金缕”作为歌曲的名称,带有及时行乐的颓废情趣,常用在描写歌台舞榭生活的作品中。

唐、杜牧《杜秋娘》:秋持玉斝醉,与唱《金楼衣》。

宋、王安中《清平乐·和晁倅 》: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

《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唐时流行的舞曲。一说本婆罗门曲,出自西域。据《唐会要》卷三十三载,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介绍入中国。又一说,“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游月中,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寒大桂树下,乐音嘈杂清丽。明皇归,制霓裳羽衣风。”(见《异闻録》)。

“霓裳羽衣”多用在咏怀唐明皇史事和写歌舞、音乐的作品中。变休有“霓裳”。

唐、元稹《法曲》: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

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扰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梅花落》

 

《梅花落》,古乐曲名。汉《横吹曲》有《梅花落》,本笛中曲。南朝鲍照、陈后主等所作乐府中都有此篇。唐有《大梅花》、《小梅花》。

由于《梅花落》为笛曲,故诗词中使用这个词语时多和“笛”、“吹”等词连用,表示春意。变体有“梅”、“梅花”、“梅心”等。

唐、李白《与史中郎饮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宋、秦观《如梦令》: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梁甫吟》

《梁甫吟》,古乐曲名。梁甫,山名,据说在泰山下。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甫艰。”相传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古代诗人因羡慕诸葛亮的为人,每以《梁甫吟》喻志;也常用于与诸葛亮事迹有关的怀古咏史作品中。《梁甫吟》亦作《梁父吟》。

唐、李白《梁甫吟》: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又,《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父吟》。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乐府吴声歌曲,其音甚哀。《陈书·后主沈皇后传》:“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赠新词,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旧唐书·音乐志》引杜淹对唐太宗语,称《玉树后庭花》乃“所谓亡国之音也。”

后来诗人把淫靡之音喻为《玉树后庭花》,称为亡国之音,多用在咏史怀古和讽刺帝王醉生梦死等作品中。变体有“玉树歌”、“后庭花”等。

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李商隐《隋宫》: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古歌曲名。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人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诗词中常用这个典故称赞那些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高雅的艺术作品,有时则作为对作品高度的赞誉之词。变体有“阳春”或者“白雪”。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

唐、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广陵散》

《广陵散》,古琴曲的名称。《世说新语·雅量》载:“嵇中散(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是三国时魏国的文学家、音乐家。他不满当时的司马氏集团而遭杀害。后来“广陵散”一语成为典故,表示人事凋零,或某种技艺已成绝响,后继无人。在咏怀嵇康的作品中也常用此典故。变体有“中散弹琴”、“临命索琴”等。

唐、李颀《琴歌送别》: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指当时的“甘露事变”):顾索素琴应不悔,忆牵黄犬定难追。

 

《丁都护歌》

《丁都护歌》,乐曲名。《唐书·乐志》:“《丁都护歌》者,晋朱间曲也。”《宋书·乐志》载:“《都护歌》者,彭城内史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宋高祖(指刘裕)使府内直督护丁收殓殡埋之。逵之妻,高祖长女也,呼至阁下,自问殓送之事。每问辄叹息曰:‘丁都护!’其声哀切,后人因其声,广其曲焉。”

“丁都护(歌)”在唐、宋诗词中已渐渐成为典故,失去乐曲名称的本来意义。在诗词中用来描写戎马生活。抒发行役劳苦,表达思妇的感情。有的则将丁都护比拟为英雄。这就要依据主题及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变体有“丁都护”、“都护歌”等。

唐、李白《丁都护歌》: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写纤夫劳役之苦)

唐、李贺《浩歌》: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以“丁都护”比喻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白头吟》

《白头吟》,古乐府曲名,相传汉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所作。《西京杂记》卷三:“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玉台新咏》将《白头吟》列为古乐府:“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淒淒复淒淒,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白头吟》是否为卓文君作,尚属疑问。此后,一些诗人都写过以《白头吟》为题的乐府。

诗词中常用《白头吟》故事来表示夫妻感情的变化,或用《白头吟》为题,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情。

唐、李白《白头吟》: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唐、杜牧《为人题赠》:文园终病渴,休咏《白头吟》?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