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布袋弥勒的忍辱精神说起

 高山仙人掌 2016-05-14

从布袋弥勒的忍辱精神说起

作者:陈荃

  在佛教寺院的第一座殿堂内,通常供奉有布袋弥勒的佛像,这尊佛像所代表的佛教意义就是要人在平常生活中具有欢喜心,在平常的日子中培养慈悲、忍辱与宽容的品格。在·这三种品格中,很为人们所称道的是弥勒菩萨的忍辱精神。布袋弥勒的偈语中多次提到这种精神,如“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等等。这种忍辱精神告诉人们,在人生中随时都有可能遇到令自己感到屈辱的事情。面对人生中诸多的屈辱,人应当学会忍辱。忍辱不仅可以使人全身远害,而且还能够使人成就伟业。

  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不可能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不管是来自外界的,还是来自身的,都在所难免。一个真正想有所作为的人,必然不会为一时一事的顺利与阻碍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而是去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成就功业。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学会忍辱,并且在忍辱中蓄积力量,总结经验,磨练意志,才能够蓄势而发,取得事业的成功。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很多因为忍辱成就功业的事例,著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该故事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降伏,勾践佯装称臣吴国,为吴王夫差养马,并鞍前马后的侍候吴王,吴王患病,勾践亲口为吴王尝粪,获得了吴王的充分信任,到后来勾践被放回国。回国后,勾践体恤百姓,减免税赋,并和百姓同吃同往。为了洗雪耻辱,报仇雪恨,他在自己头顶挂上苦胆,经常尝苦胆之苦,回忆自己在吴国所受的各种侮辱, 以便警示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过去。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磨练,勾践终于一举灭掉了吴国,杀死了夫差。越王勾践在自己失败之后,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终于以弱胜强,实现了自己复国雪耻的抱负。

  同样,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污辱司马懿的故事也是众所皆知的。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驻扎五丈原,司马懿深知自己的韬略不如诸葛亮而采取拖延的战术久不出兵。诸葛亮派人向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装,并递信说: “你如果不敢出战,便应恭敬地跪拜接受投降,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气概,便立即批回,定期作战。”司马懿的左右看到书信之后,非常气愤,纷纷请求开战,然而司马懿却坚守不战。不久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死。司马懿没伤一兵一将,不战而获得了胜利。

  勾践、司马懿两人胸襟之宽广的确令人佩服。与此同时,忍辱还是需要勇气与长远谋略的,这根本不是一般的常人都能够做到的。越王勾践在吴国之所以能够忍受常人所不能够忍受的侮辱,是因为他深信自己只要能重获自由,一定能够打败吴国。如果当时的越王勾践逞一时之勇,那么就必将会死在吴王的手上,那么对于越王勾践来说也就只不过是一个值得后人可怜和同情的烈士了,最终胜利的还是吴王。因为勾践忍辱负重,才使身为亡国奴的勾践,最终凭着自己的实力战胜了吴王夫差。由此可见,越王勾践是一个遇事能够做到深谋远虑的人。

  类似这种因为忍辱而成就事业的例子还有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陆逊的故事。陆逊是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建安二十四年,东吴大将吕蒙因病向孙权推荐陆逊接替他的职务,抵抗蜀将关羽。吕蒙对孙权说道: “陆逊处事谨慎,才堪负重,我看他颇有谋略,最终可担当其大任也。可现如今他还没有大的名气,不足为关羽所重视,若用他来接替我的话,那将对外隐藏真实意图,对内明察形势、相机而动,荆州可取也。”后来陆逊果不负重望,以骄兵之计使关羽放心地离开荆州进攻襄阳,陆逊则乘机攻克公安,夺取荆州,最后导致关羽首尾不能相顾,被东吴部将斩杀。黄武元年,刘备因忌恨东吴斩杀关羽,从而率兵进犯东吴,孙权又封陆逊为大都督率兵抗敌。陆逊因谋略过人,调度有方,最终大胜于蜀军,使得刘备败退到了白帝城。

  开始,陆逊初为大都督的时候,其身边的将领大多都是孙策时代的旧臣名将,有的是王公贵族。他们骄傲自负,大都不听从陆逊的调遣。陆逊忍辱负重,本着共同对敌的原则团结这些王宫旧臣。有一次他按着宝剑说道: “刘备天下闻名,连曹操也惧他三分,今率兵犯境,实则是强敌压境啊!现在大家不能听从调遣,实在太不应该了。我虽一介书生,但承蒙主上宏恩当此大任,让诸君听命于我,是因为我还有一点可以称道的优点,就是能忍辱负重罢了。诸君身享国恩,理当团结一心,共同抗敌,才可报效国主。岂能再三推辞,不服调遣,须知军令如山,不可违犯啊!”

  陆逊正是因为自己才谋超群,处事谨慎,能够做到忍辱负重,才成了三国时的一代名将,从而为后人所称颂。

  忍辱有时常与宽容结合在一起。据《史记·淮阴候列传》记载:韩信年少时,家贫无行,常求食于人。有淮阴少年当众侮辱他,逼他从胯下钻过去。韩信无奈,便从少年胯下钻了过去。后来韩信凭着自己忍辱的精神和自身的不断努力,成为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位居人臣的韩信非但没有将当年侮辱自己的人治罪,反而还找到这些人,帮他们都找了谋生的差事。

  忍辱负重,对于做大事之人来说,它是成就事业所必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困乏其身……”。能在各种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种能力,能在忍受屈辱中负重拼搏更是一种本领。小不忍则乱大谋,凡成就大业者莫不如此。

  《隋唐佳话》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唐代宰相娄师德有一个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娄问他的弟弟,怎样才能居高位而不遭人妒,从而保全自己,达到孝敬父母的目的呢?弟弟说: “从今以后,就是有人把口水吐在我的脸上,我也不敢有怨言,我就把口水默默地擦掉算了。”娄师德听了后语重心长地说: “人家朝你吐口水,就是对你发怒,如果你把口水擦了,就表示你厌恶人家,对抗人家,顶撞人家,这无异于火上加油。不如不擦掉它,让口水自己干掉,并用自己的笑脸来承受这一切。”在封建社会里,虽有不少“肚里能撑船”的宰相,但像娄师德这样提出要做到唾液溅脸而不擦,有如此境界和修养的人恐怕不多。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为了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在各种逆境中学会忍耐,忍则有益,斗则必损。诚然,这里所说的忍辱负重,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无原则地奉行逆来顺受,那也是不足取的。在忍辱负重的后面,必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目标来支撑。

  总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做到事事都如意,无论你如何小心谨慎,仍然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或无奈,在我们自身能力无法改变现状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学会克制住自己的愿望,压抑内心强烈的冲动,控制自己的行为。通过这种忍辱的方式来适应环境,适应别人,从而达到保全自己的目的。忍可以化解矛盾,忍可以回避冲突,忍可以使人寻找实现自己心愿的良机,忍对一个人是种苦难,但能否忍如何忍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智慧。同时,忍辱也有个原则,特别是在是非面前,我们不能够一味地忍辱,而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化解这种强加的羞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