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贸出口的困难和机遇

 慕清欢 2016-05-14

外贸出口的困难和机遇

(2009-01-23 21:01:17)
由于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影响加深,引发促进政策接连出台,财政部12月17日下发通知表示,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进出口关税税将做进一步调整。在稳定外贸出口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一再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刺激。这一方面反应了当前中国出口形势的严峻,严峻的形势从2008年10月开始明显化,这种形势还会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延续;另一方面近期出台种种措施,反映了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因而开始采取积极果断的应对方案,以减缓出口减少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的压力。提高出口退税率是刺激出口比较直接、效率较高的手段,因为税率提高一些,企业就会直接获利。

    为了稳定出口,除了不断出台实质性政策利好、增强企业信心外,更要不断优化出口结构。我们不能总是依靠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还要向东欧、西亚、南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寻找出路。较之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新兴市场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加快调整出口市场结构,打开新兴市场的局面。如果新兴市场能呈现相对较好的发展态势,则对出口企业来说就是明显的利好。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提高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国际贸易地位。

    尽管目前我国产品的出口出现明显的萎缩,这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下确实无可避免。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机遇,如我们的国际贸易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会得到提高。而且,我们还要看到,目前外贸出口的困难有的是暂时的,因为中国产品有两个特点:一是生活必需品比较多;二是价廉物美。对于具备这两种特征的产品,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消费者眼前的需求大规模下降了,但等已购生活必需品消费得差不多了或折损以后,他们还要继续购买,没有钱借钱或由政府救济也要购买,否则基本生活难以维持。对于那些易耗生活必需品来说,这种情况最多持续一年左右。因此,可以说那些生活必需品的出口困难只是暂时的,因为其消费需求是刚性的。物廉价美的中国产品一年以后必定仍然是西方消费者的首选。

    关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有的人总是把劳动密集型与低附加值和贸易吃亏划上等号,但实际上产品是否属于劳动密集型还是非劳动密集型并不是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在于我们的产品具备不具备竞争力。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这有什么不好呢?更何况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能解决我们的就业难题。

    近期中央政府推出了非常庞大的扩大内需和国内投资计划,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出口下降给国内经济带来的损失。在目前情况下,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们只能主要靠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这两驾“马车”。政府之所以推出庞大的扩大内需的投资计划,主要目的在于扩大国内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中国的经济转型应同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主要从出口导向向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产业转型升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目前,我们通过实施开放国内市场,保障民生,扩大内需等政策,将直接推动这两个转型。

    从宏观数据上来看,中国的出口仍然能够保持20%左右的增幅,似乎下降并不大,和人们感受的情况不一样。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有差异,这是一个事实。由于数据的层层上报、整理、分析等往往需要半个月甚至1个月以上的时间,有些新情况不可能很快转化为数据,因此统计上反应的宏观数据相对来说存在明显滞后。同时,政策效果的显现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关于部分企业倒闭,必须说“适者生存”仍然是一条比较适用的法则。即使没有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也会使一部分企业和产品淘汰。因此,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国际金融危机。在目前情况下,稳定出口的政策操作空间还有不小,如税收、人民币汇率、出口信贷等方面。税收方面除了出口退税外,还有所得税、营业税等等。信贷方面也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如对出口型企业可以采取某种倾斜的出口信贷支持。

    关于人民币汇率调整关键要反映国际供求状况,使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下。最近几个月来,尽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保持稳定,但与其他大多数货币相比,却是在大幅升值,因为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的货币,包括一些小国的货币,最近都在大幅度贬值,所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以外的其他货币来说实际上是升值了。而这会导致我们推进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出口非常不利。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国际社会都寄厚望于人民币,希望人民币能起到稳定国际货币秩序的作用,因此我们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实际上承担了大国责任。但随着我国出口减少压力的持续加大,为了优化出口结构、扩大新兴市场的比重,通过人民币适当贬值来稳定出口就成为重要选择。

    关于未来一段时间的出口政策,可以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利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制定合理的出口政策来推动中国出口产品转型升级。总体来说,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档次还不高,竞争力过分依赖成本优势。因此今后要更多地从促进出口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知识和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产品升级上做文章,为提高出口产品的长远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优化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结构,优化产品的市场结构。应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如果从全球化角度来看,扩大内需也属于优化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我们原来的许多产品主要面向国外,现在则必须在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或者更多地向国内市场转移,尤其是向农村市场和中西部市场拓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