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汇文聚智 2016-05-14

朱克昌 刻

  有人说,诗是语言的浓缩,这话不全对。诗固然用字精练,但精练的句子未必就是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精彩一语道出奥妙,他说诗“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诗的奇趣不是像当今的网,题目大得怕人,险得惊人,趣得根本不贴谱。夸大其词的反常,不合情理的不着边际,其实并不高明,“反常合道”才为诗的真正趣味。中国的文人都以隐逸为荣,像陶渊明为什么千年备受敬仰?因为他把彭泽县令的乌纱帽一摘挂冠而去,回乡下种地隐居了。但苏东坡却提出相反的论点,即古人说的“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真正的大隐士在热闹繁华之地隐居。所以东坡先生诗云:“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这就是反常合道。

  一般观点认为隐居应该在乡村僻野,若在喧嚣的城市中就不是隐居了。然而其以为真正的隐者就是在“万人如海”中,反常吧?但是合乎情理,因为隐士是心的远离尘嚣,其在人山人海中更显得逸士乐隐的清高。

  再有方子通有一首《古柏》诗:“四边乔木尽儿孙,曾见吴宫几度春。若使当年成大厦,也应随例作埃尘。”这诗颇似相声,最后抖出包袱。这株古柏没有被用作大厦的栋梁,这在比喻他没有被朝廷重用而被弃之于乡野。于是反常的一幕出现了,那些被重用作“栋梁”的,都随着宫殿灰飞烟灭变成了尘埃。虽是诗人的泛酸,还夹杂着幸灾乐祸,却是诗的奇趣。

  《葚原诗说》这样说:“诗肠须曲,诗思须痴,诗趣须灵。意本如此而说反如彼,或从题之左右前后曲折以取之,此之谓曲肠。狂欲上天,怨思填海,极世间痴绝之事,不妨形之于言,此之谓痴思。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以假为真,灵心妙舌,每出人意想之外,此谓之灵趣。”这一大段文字解读了“反常合道为趣”的诗人思维。

  诗人常常抓住一个反常的事说出其观点,立刻生趣。一位诗人冬日到洛阳去看牡丹,春天牡丹花开,此时去看牡丹颇为反常,然而他“洛阳问牡丹”诗被名噪一时的《随园诗话》收录:“花浓洛下种应真,我却来时不是春。到耳尽夸颜色好,未开先赏断无人。”“未开先赏”乃反常之举,但“人人共有之意、共见之景,一经说出,便妙”。这样的诗一定是好诗。

  所以诗的功用常常是出人意料,察物之角度、想法之奇特与人异故而生趣味。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