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恬简介 蒙恬怎么读 蒙恬发明了什么

 偅稲覆辙 2016-05-14

[导读]蒙恬简介提起蒙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毛笔和万里长城。虽然蒙恬是是一介武夫,但是他的文化素养非常高。他在行军打仗过程当中受到动物毛发的启发,创造性的使用动物毛发代替竹签当

  • 中文名蒙恬
  • 国籍/朝代秦朝
  • 职业将领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日期不详
  • 逝世日期公元前210年
  • 主要成就收复河套地区,开发宁夏,修筑长城,防御匈奴,改良毛笔,改良古筝
  • 家庭成员蒙骜,蒙武,蒙毅

提起蒙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毛笔和万里长城。虽然蒙恬是是一介武夫,但是他的文化素养非常高。他在行军打仗过程当中受到动物毛发的启发,创造性的使用动物毛发代替竹签当做写作工具,是毛笔的发明者。

蒙恬剧照

蒙恬眼光卓越,为抵御外敌侵略,他将秦、齐、赵三个国家的长城连接起来,抵御了匈奴了侵犯,维护了安定局面。蒙氏家族在早是齐国人,后来搬到秦国居住,先后三代都是秦国的爱将。

秦始皇非常赏识和重用蒙恬兄弟,因为他们的父辈就是秦国的重臣,可谓是世代忠良。蒙恬有勇有谋,英勇善战,多次抵制匈奴入侵,可以说打的匈奴是闻风丧胆,不敢越雷池半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护了安定的局面。他弟弟也是朝中重臣,把持一定朝权。兄弟二人在朝堂上一言九鼎,久而久之势必引起别人的嫉妒,其中赵高就是他们的死对头,赵高在生死线上转了一圈回来之后,对蒙恬兄弟是恨之入骨,时刻想着除掉他们。

政治斗争的残酷的,也是无情的,纵观历史,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了派系斗争的牺牲品。秦始皇在位时,蒙恬兄弟是出尽风头,锋芒毕露,可是秦始皇死后,他们立刻就遭到了赵高等人的残酷打压,赵高、李斯通过篡改遗昭,废掉太子,逼迫蒙恬和弟弟蒙毅自杀,这大概也符合物极必反这一自然规律吧。

蒙恬怎么读

最初认识蒙恬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那时候我还处在和多音字作斗争的时期,所以“蒙恬”两个字的读音对我来说是个难题。“恬”字还好,只有一个读音,可是“蒙”字却有三个读音,每一个读上去都好像很顺口。

蒙恬剧照

想来很多人都会有和我一样的困惑,这里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

“蒙(meng)”字有三个音调,分别是一声、二声、三声。读三声的时候不用多说,是蒙古族的“蒙”;“蒙”只有读二声的时候可以作为姓氏。蒙恬,姬姓,蒙氏,恬名。从这点来看,蒙恬的“蒙”读二声,毋庸置疑。蒙姓的渊源有三个,分别是源于山名,以官名为氏;源于高阳氏,以地名为姓;从其他姓氏改过来。高阳氏是远古时代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所以在许多姓氏古籍的记载中,蒙姓中国人是黄帝的直系后裔。李文郑撰写的蒙姓宗祠通用联有云:“功高秦国,威震匈奴。”这里“威震匈奴”说的就是秦代名将蒙恬,率三十万蒙家军击退匈奴,收复河套区域,并修筑长城,守卫数年。

撇开这些来说,二声“蒙”还有继承,承继的意思。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有云:“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恬”从心,从舌,甜声。曹丕有云:“恬淡寡欲”,即淡泊名利,清静无为之意。出生于世代名将之家的蒙恬,从小接受祖父,父亲的熏陶,淡泊名利,一心卫国,忠心耿耿。这就是他从祖辈父辈那里继承来的恬淡寡欲知心。

蒙恬发明了什么

古代许多军事家往往容易发明出新的作战策略或者行军工具等,这和古代行兵打战各种条件匮乏有关。秦始皇时代,行军作战讲究的效率和速度和现代相比都是非常落后的,两国对战,除了有彼此的细作,古代的烽火狼烟等外就没有更便捷的工具了。

蒙恬剧照

相传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毛笔写字,而是刻板的刀刻字。由于战国时期战争频繁,需要传递的军情增多,书信往来很多,用刀刻字太过于缓慢,容易延误军情。善于观察事物的蒙恬将军,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一天他突然从随从身边的枪花上扯下了一缕毛穗,把它系在杆子上,沾着墨汁在白色的布帛上写下文字,他一看,毛穗写的这个文字不但快还能容易辨认,不禁喜出望外。他于是开始命令士兵们学用此法,以后传递文书军情就摒弃了刀刻的方法,而是用这种写法写在了布匹上。之后蒙恬又用类似的材质尝试了不同的效果,发觉狼,羊身上的毛硬而有韧度,写出的效果最好,用起来也方便,此时蒙恬已经把又粗又笨的杠子削成了小细杆。

后代造笔行业就以蒙恬为祖师爷来供奉朝拜了。可是根据出土的文物来看,似乎也有毛笔写字的痕迹,远古时代的彩陶图案,甲骨文的字形似乎都能证明毛笔在早于蒙恬之前就存在了。近代出土的一座战国时期的陵墓里完整的出现陪葬品毛笔,更是直接推翻了蒙恬发明毛笔的说法。但是这个传说又是为什么存在呢?或许是由于区域和年代的间隔,古代交通不便利,信息传播不发达,也许之前发明的毛笔在战乱中遗失了。

无论蒙恬是不是真正的毛笔发明者,蒙恬作为作战经验丰富,屡战屡胜的名将,他对待军事行动以及完成军事战役的各种细节条件一定是非常用心的。蒙恬也许算不上最早创造毛笔的发明家,但是他一定对传送文书的毛笔用法作了改良和改进。

蒙恬墓

蒙恬最大的威名就是击败匈奴,只要蒙恬在,匈奴就不敢轻易动侵犯汉族的念头。蒙氏家族从蒙骜为秦王效力起,历代忠诚,蒙恬的弟弟蒙毅也深得秦王赏识和重用。然而这样一个忠臣良将的墓地却并不是十分风光。

蒙恬墓图片

蒙恬的墓冢如今静静地坐落在绥德县一所校园内。想比其他王侯将相气势恢宏,仪像万千的墓地,蒙恬的墓地显得有些“寒酸”。毕竟是抗击匈奴,威震一方的大将,也是秦始皇最得力的左膀右臂,看看秦始皇那鬼斧神工的兵马俑,再看下蒙恬的墓,实在让人唏嘘。

这也与蒙恬生前的遭遇有关。当年赵高担心扶苏死后蒙恬造反,因此又伪造了赐死蒙恬的圣旨。蒙恬接到圣旨后却没有轻易相信伪昭,上书朝廷,可是送圣旨的使者却拒绝转告。真可谓是飞鸟尽,良弓藏,无奈之下蒙恬只好选择服毒自杀。

蒙恬死后跟随他的士兵们都异常哀伤,纷纷解下自己的战袍裹着蒙恬的躯体移到了绥德县,并用战袍捧起一缕缕黄土,在那附近为他建造了一座陵墓。

据当地县志记载,蒙恬墓起初高达五十米。但随后被赵高知道,死后的蒙恬赵高也不放过,将陵墓销毁。后来还是蒙恬的随从又重新悄悄将陵墓修正,一代名将自此才得安息。

清朝年间,一个叫张元林的官员对蒙恬十分崇敬,在蒙恬墓前立起两通石碑。石碑之上,雕龙画凤,做工相当精美。遗憾的是有一通已经破掉。

如今的蒙恬墓已全然没有当初五十米的样子,年久失修让这座墓冢变的异常得小,这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