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国史

 温州黄建东 2016-05-15

黄国史

黄会元

天下黄氏,大都出自潢川黄国。潢川黄国之黄氏,为天下正派主流之黄氏。吾祖正是潢川黄国黄氏之后裔。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启六年,黄国为伯益长子大廉所建。

初,伯益娶舜帝之女姚氏为妻,生二子:长子大廉、次子若木。夏启暗杀伯益之后,天下震怖。为笼络天下人心,且因大廉父伯益、祖皋陶历事尧舜与大禹有功,夏启始封伯益长子大廉于黄。大廉创建黄国,以黄为姓。为报父仇,大廉联络叛夏之夷人,共同与夏斗争。夷人,嬴姓,为少昊之后。初,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舜赐伯益嬴姓。伯益薨,夷人哀之,故大廉得以与东方夷人为友,盟而反夏。

夏商之时,嬴姓始大,史称东夷。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此时之黄夷,实为黄国。黄大廉率领黄国人民一直参加反抗夏王朝之斗争。帝相三年征风及黄夷。帝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元夷、风夷、黄夷。夏王姒芬三年,征服黄国。黄国人民本居中原黄地,为报伯益之仇而迁徙至东夷,至此为姒芬所征服,黄国人民遂迁回中原。黄国人民未屈,入商助汤灭夏。商立,黄国成为商之盟国。黄国归商,余夷或服或畔,三百余年。武乙衰敝,东夷浸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初,夏商不断征讨夷人,夷人苦之,遂向南迁移至淮河流域,然后缘淮河西上,进入江苏、安徽、河南。黄国人民夏时最先迁徙,时已迁达河南西部地区。

商末政坏,黄国助武王伐纣。周立,封黄国为子爵,又封蒋、息、沈等国以牵制黄国。初,南方长江流域之江汉平原为人烟稀少之蛮荒之地,时居江汉流域之殷商旧部与少数民族不服周王室之管辖与统治,时常举兵反抗。周王屡次派兵镇压,未果,遂封近楚之黄国为子爵,以为宗周之南方屏障。黄国逐年迁移民众至江汉平原开荒种地,发展经济,繁衍后代,后之江夏郡成为黄姓郡望。管、蔡畔周,乃招诱夷狄,周公征之,遂定东夷。

周时,黄国居于淮河中上游。黄国处于江淮之间,守东方诸国西入淮河上游之门户,当南楚北进中原之要冲。黄国东有偃姓之六国、英国、蓼国与姬姓之蒋国,南有楚国,西邻弦国、申国、息国与随国,北有陈国、蔡国、江国。故后世云“夫先世带砺之国,棋布星罗。南扞荆蛮而北为中原之蔽者,最大陈、蔡,其次申、息,其次江、黄,其次唐、邓,而唐、邓尤逼处方城之外,为楚门户。自邓亡,而楚之兵申、息受之;申、息亡,而楚之兵江、黄受之;江、黄亡,而楚之兵陈、蔡受之;陈、蔡不支,而楚兵且交于上国矣。”春秋前期,黄国与原东夷族之江、道、柏、弦等诸嬴姓国结盟,并成为东夷诸嬴姓小国之盟主。黄国又与周王朝封于汉阳一带之同族姬姓诸国联姻,以改善与周王朝及中原各国之关系。此时,南方之荆蛮楚国日益强大,对淮、汉流域诸小国之威胁日益严重,故黄国遂进一步加强与嬴姓诸国之同盟,又与汉东之姬姓随国结成同盟,共同抵抗楚国之威胁与侵略。公元前704年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季梁请下之:“弗许而后战,所以怒我而怠寇也。”少师谓随侯曰:“必速战。不然,将失楚师。”随侯御之,望楚师。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弗从。战于速杞,随师败绩。随侯逸,斗丹获其戎车,与其戎右少师。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斗伯比曰:“天去其疾矣,随未可克也。”乃盟而还。

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公元前675年,楚国伐黄,败黄师于碏陵。遭此打击之后,黄人为求自保,遂向北方大国中寻找保护伞。公元前658年,齐、宋等中原大国盟于贯,商讨对付北进之楚国。贯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黄人也。公元前657年,黄国又参加阳谷之盟。黄国自此与中原之齐、宋、郑、卫、鲁等诸侯国结成反楚同盟。公元前656年,齐、鲁、宋、陈、卫、郑、许、曹、黄诸国联军攻击楚及其盟国蔡国、陈国。楚人与中原诸侯盟于召陵。召陵之盟,楚国怒气未消。当中原诸侯罢兵之后,公元前655年,楚成王以子文为大将,率师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弦亡之后,土地沦为楚人所有,此时楚之境已与黄国接壤矣。楚国东进,争霸中原,为楚国之国策。黄国成为楚国东进之最大障碍,故楚国有意灭之。公元前649年,楚人以黄人不归楚贡而伐黄。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公元前648年,楚人灭黄国。初,贯之盟,管仲曰:‘江、黄远齐而近楚,楚,为利之国也,若伐而不能救,则无以宗诸侯矣。’桓公不听,遂与之盟。管仲死,楚伐江灭黄,桓公不能救,故君子闵之也。黄国于夏初立国,至公元前648年为楚国所灭,建国长达1500余年。

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灭亡之后,子孙奔逃他乡,大部分向楚国腹地内迁,分别定居于湖北之黄冈、黄陂等地,后逐步形成黄氏不同分支。黄歇为于此时跨过鸭绿江逃至新罗(今朝鲜)之黄国子孙。公元前298年,黄歇由新罗迁居楚国,后受封为相,人称春申君。随后,流离各地之黄姓族人亦纷纷向楚国靠拢,聚集于江夏,黄姓堂号“江夏堂”由此而来。

然春秋时期为楚国所灭之黄国有二:一为赢姓伯益后裔大廉所建之潢川黄国,二为于今湖北宜城县东南之汉水以东、大富水以西、古随国西南,尚有一个鲜为人知之黄国,史称西黄。公元前683年,巴人伐楚,楚文王率兵抵抗,战败,楚军败回郢城,元老鬻拳不开城门,拒绝败军入城;楚文王遂率败军攻打西黄,灭西黄,楚文王始回国都郢城。
  故楚国先于公元前648年灭亡潢川黄国,又于35年后灭宜城之西黄。
  古潢川黄国故城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地区潢川县西北六公里淮水之南、潢河西岸之隆古乡。故黄国城垣与黄君台均系由黄色、黄褐色硬土多层夯筑铺垫而成。城垣系夯土筑成,平面略呈方形。城垣逶迤相连,轮廓清晰。东墙长1650米,西墙长1550米,南墙长1800米,北墙长1720米,周长6720米,面积20.9万平方米。城内北面偏南有一片砖瓦地,为宫殿遗址。出土有陶鼎腿、陶鬲腿、铜箭头等。其南200米处,出土有铜块、炉渣等,为铜作坊遗址。城南正中位置有一高出地面五米之宫殿遗址社区,周围世代民众称之为黄君台、黄孙台、黄君庙台。台上有一天池,水清四季,久旱不涸,时人称为神池。城内有七十二眼莲花井,今已发现、清理十五眼。井分为土井、陶圈井、木圈井、竹圈井。陶圈井即于土井中贴上一夹砂陶制之圆筒作井壁;木圈井则采用直径较大之圆木对劈,凿空中部后置于井坑内;竹圈井即采用竹子编织成筒形置于井坑内,既可保持水之清洁,又可加固井壁。东西城墙外,有四处制陶作坊、两处制铜作坊遗址,周围散布着西周、春秋时期各种陶片、铜渣、残破铜片,以及戈、矛剑等兵器残片。城北有大片砖瓦基地,城西有密集之墓葬区。

黄国青铜器。古黄国之青铜制造最能代表古黄国文化之精神风貌与制作工艺。目前已出土之古黄国文化器物有458件,其中青铜器74件。黄国青铜大体有四类:一类为生产工具,如削刮器、尖锥器、刀、铲等;二类为生活用具,如豆、壶、盆等炊事用具或饮食用具等,一般小巧玲珑,构思精妙,制作精美;三类为兵器,如戈、钺、刀、镞、剑等;四类为礼器,如鼎、盒、盉等,即是身份地位之标志,又寄托着黄人之信念与期望。黄国青铜器之纹丝古朴、多样,主要有波纹、涡纹、蛙纹、几何纹、重环纹、鸟纹、蝉纹、虎纹、云雷纹、鱼鳞纹等等,精细华丽,大方稳重,流畅舒展,诡秘威严,各具千秋。黄国青铜器之铭文,现已发现者有:黄君簋:铭文曰:“黄君作季嬴口媵簋,用锡眉寿黄耇,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黄君孟鼎:铭文曰:“黄君孟自作行器,子孙则永宝宝。”黄君孟壶:铭曰:“黄君孟自作行器,子子孙孙则永宝宝。”黄君孟豆:铭曰:“黄君孟自作行器,子子孙孙则永宝宝。”黄夫人盉:铭曰:“黄子作黄甫(夫)人行器,则永宝宝霝冬霝复。”黄夫人孟姬鬲:铭曰:“黄子作黄甫(夫)人孟姬器则口。”黄大子白克盘:铭文曰:“隹王正月初吉丁亥,黄大子白克作仲嬴口媵盘,用祈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单鼎:铭文曰:“唯黄孙子傒君叔单自作鼎,其万年无疆,子孙永宝用。”单盘:铭文曰:“傒君单自作盘,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享。”单匜:铭文曰“傒君单自作宝也,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之。”傒季宿车壶:铭文曰 “唯傒季宿车,自作行壶,子孙永用之。”颈部铭文曰:“唯傒季宿车,自作行壶,子孙永宝用之。”黄国铜鬲,铭文曰:“惟黄朱抵用吉金作鬲。”黄国青铜铭文曰“黄须颈子伯亚臣”,另一铜器铭文为:“侍正月初吉丁亥黄孙须颈子伯亚臣自作用政,用祈眉帮迈年无疆,子孙永宝是尚。”黄国铜鼎,铭文曰:“黄季作季赢宝鼎,其万年子孙永宝用享。”

黄国玉器。黄人为雕刻、制作玉器之能手。五千多年前,故黄人生产、生活之重要内容为创造、使用玉器。黄人把玉器用于祭祀、征召、朝聘、封赏、墓葬,且当作最重要之吉祥物佩戴于身上,并把玉器叫做“黄”,作为自己氏族之名字。黄国玉文化有三大特点:用玉数量特别多,玉器种类特别多,制玉技术特别精湛。黄国玉器之风格,由其用材、器形、纹饰与琢玉技巧多种因素构成。黄国玉器多为软玉,温润、缜密,光泽如脂,触之灵秀,于强光映照下可见玉石之自然纹路。黄国玉器有匀净之白、黄、红、黑、绿玉,有红白、乳白、黄白、灰白、黑白相间之杂玉,仅绿玉就有碧、翠、赤、深、墨绿之别。玉器之造型,丰富多彩,随种类而定。种类又依用途分为礼玉、葬玉、饰玉三大类。黄国佩玉造型最为多彩,其显著特点为仿自然生态,尤其喜仿动物造型,如玉兔、玉象、玉鱼、玉龟、玉狗、与犀、玉牛、玉龙、玉凤、玉鸳鸯、玉蚕蛾等等,生动有趣,各有特色。黄国饰用玉器,有生产用器和武器造型之玉刀、玉凿、玉戈、玉钺;乐器造型有玉磐、玉管、玉琴拨等。黄国玉器之纹饰堪称一流,线条分为单刻线、双刻线,还有弯曲线,浑圆柔和,流畅自然,显示黄国玉匠技巧之娴熟。其纹样主要有弦纹、绳纹、回纹、蚕纹、束绢纹、水涡纹、几何纹、螺旋纹、鱼鳞纹、兽面纹、卷云纹、蟠缡纹、夔龙纹等。制作步骤一般先磨制外形,再精雕细琢,完成造型,最后加工修整,抛光处理,成器玲珑剔透、晶莹温润。

黄国墓葬。黄国故城西南约20公里之光山县宝相寺发掘出黄君孟夫妇墓,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地表原有高7-8米封冢,台阶状墓道位于墓室东部,墓口南北长12.20米,东西宽7.9-9.1米,深4.20米。墓内填土上层为五花土,下层为青膏泥。墓底以两级台阶下收至椁室,椁室内并列两棺。黄君孟墓,出土各类随葬品70件。黄夫人孟姬墓,葬具为单棺重椁,棺外绘窃曲纹及波浪纹。黄夫人骨骼完整,经鉴定年龄在40岁左右,头发保存尚完好,梳偏左高髻,髻上插饰木笄,胸腹部置玉雕人和黑玉虎,左脚下散留玉饰20余件,右脚下置竹排箫,头部更有玉饰百余件。黄夫人随葬各类器物共计172件,其中铜器22件,有鼎、豆、盘、匜、盉、鬲、罐等;玉器130余件,有璧、玦、环、璜、虎、鱼、牌、兽面饰、蚕形饰、玉雕人、玉雕兽首等。其它还有漆木竹器、丝麻织品等。黄君孟其人,经传无载,更不见于谱牒。墓中夫妇为三重棺,即内椁、外椁、内棺。黄君孟之夫人孟姬,为周之同姓国中大贵族之女,生前高贵,故死后陪葬时享受与国君相等之规格。黄君孟夫妇墓中出土许多精美之青铜器、玉器、竹木漆器、丝织片,共200余件。其中出土最多者为玉器,玉器精美绝伦,为其他诸侯国墓葬所没有。黄君孟之随葬器物共70件,其中玉器为54件;黄夫人棺中之随葬器物共169件,其中玉器131件。玉器中,又以佩玉为主,造型均为生动写实之虎、鱼、蚕、人首等形状,另有兽面纹、窃曲纹等繁复古朴之玉器及十多件色彩艳丽之玛瑙串饰。黄国于春秋前期与姬姓国有联姻与结盟关系。周朝初年,封黄国为子爵,故国君自称黄君或黄子。黄季佗父墓,东南距黄君孟夫妇墓165米,墓坑近方形,圹口东西长55米,南北宽5.3米,深3.65米,方向正东。坑内北部为单棺单椁,南置陪葬箱,椁、箱同坑异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长方盒形棺内随葬玉器11件、陶珠4枚,陪葬箱内置陶器31件、铜器143件、玉器2件、砺石2件、漆盒1件、泥饼1件、丝线1团。铜戈内部铸铭文“黄季佗父之戈”。

除潢川黄国外,晋地有汾水黄国。
  汾水之黄,为少昊裔孙台骀之后裔所建立。少昊去世后,黄帝后裔颛顼取代少昊之部落联盟首领权,原少昊部落之许多鸟夷氏族纷纷向中原内陆迁徙,另有部分人加入中原华夏颛顼族。《左传》云:少昊之裔子(嬴)昧,为华夏部落颛顼之水官。昧生两子,其中一子叫台骀。台骀像其父亲昧一样,善于治水。时汾、洮两河水涝成灾,久治不好。颛顼遂派善于治水之台骀前去治理。台骀采取疏导与障堵相结合之办法治水治河,甚有成效。汾、洮两水治好后,人民得以安居。为嘉奖台骀治理汾、洮之大功,颛顼遂将汾川流域封给台骀作采邑。台骀去世后,人们感怀其功德,尊台骀为汾水之神。以后,台骀之后裔于此建立沈、姒、蓐、黄四个小邦国。至春秋早期,周人于此建立之晋国强大起来,兼并此地小邦国,黄国遂为晋国所灭。嬴姓黄国为晋所灭之后,黄人以国为氏,姓黄氏,为历史上黄姓宗族之另一族源。此支嬴姓黄氏之分布,主要集中于今山西一带。春秋时,黄姓宗族之许多成员至晋国做官任职,如晋国贵族大臣黄渊,为此支黄氏之后裔。此支黄氏,后代宗族衰弱,载于典籍史书之人物仅见黄渊一人。此支晋地黄国之黄氏,后来日见衰落而至于消失。故天下黄姓,皆认祖根于河南潢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