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从工程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材料采购以及竣工结算五个阶段,分析高校基建项目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高校作为基本建设工程投资方和工程建设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方,是控制基本建设工程造价的主体,应积极参与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在立项决策中确定的建设规模和标准,是影响工程造价是否经济合理的前提,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对投资需要量进行估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工程设计是影响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一个优秀设计,不但外观美,结构安全,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质量高,而且还有一项重要指标就是造价合理。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设计工作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工程设计招标,推行限额设计,把工程设计推向市场,不但在技术指标上优胜劣汰,而且在经济指标上也要有所要求和比较,从而增强对投资的有效控制。二是要有风险机制。设计单位和个人不仅对设计质量和安全性要承担责任,对因设计问题造成的工程浪费、投资失控也要承担责任。三是引进奖励机制,使设计人员参与到控制造价中来,从根本上扭转设计人员不关心投资,技术与经济相脱节的弊端。 推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对降低工程造价,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招投标法自2000年开始施行,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制是我国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完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和招投标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已成为我国建筑市场中招标、择优、低价选择投标人的的主要方式。推行招投标制最明显的表现在若干企业之间出现激烈竞争,这种市场竞争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价格上的竞争,通过企业挖掘各自潜力,竞争确定的工程价格使其趋于合理或下降,这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国家建设部为顺应市场的要求,引导并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已对原有的工程计价方法和计价定额进行相应的改革,推出《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部门动态监管的机制。 来源:《建筑经济》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