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更想懂你】生命是母亲给的,成长是母亲血汗灌溉的

 jiangfengbg 2016-05-15
更想懂你
生命是母亲给的,
成长是母亲血汗灌溉的
文 | 北实初中 微尘

有人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着摇篮的手。是的,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母亲的影响。

每个伟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力量支撑他们,引导他们从平凡走向成功。这个力量源泉就是他们的母亲。这些母亲经历不同,性格迥异,但是,她们却又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她们给孩子生命,还给孩子持续一生发展的力量。

她们是怎样的母亲?

让我们一起读读伟大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解读母爱的内涵。
  
                               
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 丰子恺《我的母亲》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抢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 老舍《我的母亲》
 

我六岁的时候,由父亲自己为我“发蒙”,读的是《三字经》,第一天上的课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点儿莫名其妙!一个人坐在一个小客厅的炕床上“朗诵”了半天,苦不堪言!母亲觉得非请一位“西席”老夫子,总教不好,所以家里虽一贫如洗,情愿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请一位老夫子。说来可笑  第一个请来的这位老夫子,每月束修只须四块大洋(当然供膳宿),虽则这四块大洋,在母亲已是一件很费筹措的事情。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教师的每月束修已加到十二元,算增加了三倍。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   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 

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  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 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由现 在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野蛮之至!但于我不敢怪我的母亲,因为那个时候就  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  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  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 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 邹韬奋《我的母亲》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   胡适《我的母亲》

微尘思考
  1.   这些作者笔下的母亲是慈母兼任严父。她们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们带着慈爱的笑容,辛劳操持家里家外;但是她们用严肃的眼神,探问孩子的学业。她们在灯下询问孩子的学校生活,或勉励、或教训、或责备。是慈爱,不是纵容;是关注,不是放任。

  2. 她们做事不敷衍,即使缝补衣服忙到半夜,也会早早起床将院子收拾得清清爽爽。即使是破旧的屋子,也被她们打扫得充满生机。她们活到老辛苦到老。

  3. 她们眼光看得远。尽管一贫如洗,却仍不辞辛劳,节衣缩食;不怕受羞辱,求助他人,尽一切可能凑足孩子的学费。她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儿子有出息。

  4. 她们性格坚强,国破家亡,她们也能将心横起来,不慌不哭,从没有办法中想出办法,支撑起整个家,给孩子遮风挡雨。她们把所有的泪都往心里落。

  5. 她们尽管万般不舍,但是她们绝不放纵孩子的行为。她们听着儿子挨打,心疼地跟着儿子一起落泪,但是她们含泪说“打得好!”。她们训斥孩子,但是又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尊严。无论怎样重罚孩子,她们都不会当别人面训斥孩子。

  6. 她们待人温厚仁慈,自尊又自强。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她们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无论衣服多么破旧,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她们也会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非常体面地去应酬。

她们可能不识字,但是她们给孩子的是生命的教育!        

老舍说:“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最后,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