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媒体斥千万在央视做广告,到底值不值?

 易良义 2016-05-15

昨天晚上18点52分,距离《新闻联播》还有8分钟,CCTV新闻频道播出了一条自媒体的广告。广告主是微信公众号——“有车之后”。这是央视有史以来播的第一个自媒体广告。

 


前段时间,罗辑思维带着papi酱搞了新媒体历史上第一次广告拍卖,打的旗号就是要颠覆央视的广告竞拍,背后透露出的讯号是,新媒体的广告价值将超越传统媒体。

 


可是,为何汽车自媒体领域的佼佼者“有车之后”却会选择央视这样一个传统媒体做投放呢?这种“反刍”的意义又何在呢?

 

单从曝光的角度来看,新闻联播前的黄金时段的确是一个流量的高峰期,根据我们找到的2014年《新闻联播》的收视数据来推测,《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的日均观看人数少说也得有2亿。

 

另外据新榜分析,按照央视的刊例价,“有车之后”本次投放广告的价格应该超过千万元级别,但是这次的投放并不是一次性的,广告将从5月14日起一直延续到6月30日。除了在CCTV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新闻直播间》高调曝光之外,还将在每天的《新闻1+1》、《新闻调查》、《面对面》等栏目高频播出。

 

这样一推算,其实千万级别的投入并不算贵。

 

不过除了纯粹的曝光考量,“有车之后”在央视投广告,可能更看重的是这一行为所带来的话题红利。

 

在社交媒体时代,纯粹的硬广投放只是传播的第一步,如果只停留在这一步,很有可能巨额的广告费会打水漂。而如果投放行为本身能成为热点话题,引发大量的讨论,那么传播也将能突破第一阶段,分享到话题所带来的红利,而投入产出的计算模型也将随之发生改变,更多的变量将会引入其中。

 

那如何制造热点,引发热议呢?

 

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内容,足够有趣有料的内容。但实际状况可能并不是这样,因为视频所能承载的内容极其有限,即使你拍了一个可以拿奖的广告,也不见得能引发热议。相反,形式上的突破有时候产生的效果出奇的好。

 

就“有车之后”而言,广告片本身乏善可陈,但是“央视播出的第一个自媒体广告”却足以成为一个社交媒体热点。道理很简单,这个标签里面含有“央视”、“自媒体”这样的热门词汇,而且“第一次”作为两者之间的连接足够有反差,足够有眼球效应。

 

再看看此前今日头条投的户外广告,单看广告内容,跟脑白金一样,属于极其无脑的广告,但是一旦投放到了电梯、公交车台这样的广告位之后,所能产生的话题效应就非常足。吐槽的、分析的声音就会充斥社交网络,今日头条因此就能分享到话题红利。


 


papi酱的广告拍卖本质上也是这种形式突破之下的产物。把一堆原本看起来不相干的元素一混搭、一结合,传播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所以与其费劲琢磨内容,还不如想想是否有可能在形式上找到突破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可以尝到别人未尝试到过的美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