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诗词鉴赏】(三)

 江山携手 2016-05-15

(张福有和宋彩霞诗词鉴赏)
张福有:

   号养根斋,男,祖籍辽宁东港,1950年4月生于吉林集安,汉族,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研究员。曾任吉林省集安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农工部副部长等职,通化地委办公室副主任,吉林省委研究室副主任,吉林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副主任,白山市委副书记兼市政协主席,吉林省社科联副主席、党组书记(正厅长级)兼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文联(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正厅长级)兼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正厅长级)兼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吉林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会长,长白山诗社副社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届理事,吉林省摄影家协会终身荣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恭和俞樾先生《一剪梅·四首》
一、
片纸强留托管弦,画阁廊边,病榻窗前。
梅花三弄墨花妍,神隔喧喧,魂已翩翩。  
大海捞针若许年,无意歌筵,无负吟鞭。
李公闻此定欣然,携卷凌烟,携酒追仙。

二、
寻觅终生近海阳,西域开窗,北国移墙。
联章四首备周详,世代书香,世代荣光。   
春在堂前敬一觞,未枉商量,未枉评章。
养根斋里简中忙,苦了娇娘,乐了书郎。

三、
一上书楼倦眼明,键下鸣笙,架底藏筝。
珠联璧合现珑玲,情寄音屏,喜出车棂。  
雅事悠悠韵梦醒,盛会华京,同庆金軿。
歌莺逗燕笑浮生,杯也盈盈,雪也星星。

四、
貂续吟微不足夸,韵别尤麻,语隐桃花。
而今庆幸道无差,唤起诗家,浮起云霞。  
踏雪归来词账赊,垒石供娲,循瀑乘槎。
聊凭学问说琵琶,历尽天华,历览楞伽。

附:俞樾《一剪梅﹒四首》
(一)
记得春游逐管弦,红版桥边,白版门前。
闲花野草为谁妍?蜂也喧喧,蝶也翩翩。  
风月何尝负少年?花底歌筵,柳外吟鞭。
而今回首总凄然,旧事如烟,旧梦如仙。

(二)
一抹胭脂艳夕阳,品字儿窗,卍字儿墙。
个中光景费端详,清是花香,浓是花光。
无计能消酒一觞,燕与商量,莺与平章。
五张六角逐年忙,老了秋娘,病了萧郎。

(三)
何处红楼夜月明,楼上吹笙,楼下弹筝。
绮窗珠箔最珑玲,人倚银屏,花映雕棂。   
容易游仙容易醒,梦断瑶京,盼断云軿。
青衫灯下百愁生,红泪盈盈,绿鬓星星。

(四)
误入仙源亦足夸,饱吃胡麻,饱看桃花。
刘郎一去计原差,抛了仙家,负了烟霞。    
青鸟沉沉信转赊,天上灵娲,海外仙槎。
莫将忧怨托琵琶,一卷南华,一部楞伽。
【鉴赏】:
   《一剪梅﹒四首》颇有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在里面,从词里我们可以看出,吉林省白山市老教师李克谦先生幼时于山东莱阳一家古字画店中见到三首题画之《一剪梅》,不知作者,疑此词当为四首,然寻觅终生而未得知,身患绝症临终前抄下托张福有为其寻找。张福有苦寻六年,终于在新疆田耀中先生帮助下弄清第三首作者是清道光三十年进士俞樾老夫子,继而找到前二首和第四首均为俞樾所作。然李克谦先生已作古,平添新憾。于是,张福有便步原玉和俞樾四首,费尽周折呈俞樾玄孙俞润民(俞平伯之子)、陈煦夫妇,以慰前贤,并纪忠人之事,俞家甚为感动。而后全国26个省市区数百位诗人为此写下大量诗词和文章,盛赞如云,仅和俞樾原韵佳作就有上百首。

   一段佳话,感人肺腑。遂有《一剪梅情缘》一书和《纪录片》问世,轰动海内外,载入《中华诗词年鉴》及《华夏吟友》等书。(黄莽)

沁园春·张家界
秀美雄奇,野险清幽,峭直巧妍。
到黄狮览胜,迷离真实;金鞭掠美,奇绝天然。
腰寨瑟琶,刀沟锣鼓,流水高山任反弹。
留连处,恰仙乡缩小,盆景无边。   

桑田沧海当年,怎可拒山河叠变迁?
对天书宝匣,指星问月;琼楼御笔,携雨书天。
鱼跃深潭,莺歌老树,人到神堂浑欲仙。
吾何憾?笑洞中罗汉,怎比人间?
【鉴赏】:
   描写山河风光的词,容易沉湎于景色的描摹,拔不出笔来,造成密度太大、脂粉过重的毛病。但不写风光又怎么行?这就要处理好虚实、简繁、疏密的关系,制造一些波澜、跳宕。此调按一般规律来写,上片景,下片情,但张福有在上片就放入了自己,当发觉“客观铺叙”到“奇绝天然”时,已经堆叠太多了,便突然转入“主观抒叙”,腰寨瑟琶,刀沟锣鼓,在作者眼中都变成流水高山的反弹,整个张家界山水,在作者眼中变成缩小了的仙境、放大了的盆景。角度、手法都有了波折,感觉顿然开阔生动得多。

   下片写情,一上来就以问句提出深沉的历史感慨,却又结合山川景物形象,抒发自己“指星问月”、“携雨书天”的豪情壮志。到“人到神堂浑欲仙”,以“鱼跃”、“莺歌”等生动流畅而结构松活的语句,推开沉重的历史感慨,开拓了新的意境。结句顺势而下,以洞中罗汉来象征历史,说明历史也阻挡不了山河变迁,人间自有好景,歌颂了当今辉煌时代、美好人生,使下片形成了“起放收”的抒情结构格局,可谓疏密有致,开合自然,一波三折,饶有韵味。我认为,从语言密度安排来说,这是一首比较恰当的词作。(丁芒)


宋彩霞:

   笔名晓雨,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威海市诗词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中华诗词》杂志编辑部主任。好吟哦,新诗旧体兼攻。出版有诗词集《秋水里的火焰》、《秋虹》、《红蓼集》(合著)、《白雨庐集》(含新诗)。大陆、港、台二十多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九五改革与求是?论文》、《齐鲁大趋势?报告文学》、《金梭群星?报告文学》、《生命的暗示?新诗》、《当代汉诗观止2005—2008诗选?新诗》、《全国诗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集?诗词》《历史的记忆?诗词》《经纬风流?报告文学》《建国六十周年中华诗词国庆献礼?诗词》《威海文学六十年诗歌卷?新诗》,《山东百年诗词选》等多种诗文选本收有其作品。《威海电视台》、《威海日报》《环翠电视台》分别进行过专访和专题报道。

玉楼春·登黄鹤楼
临阶一曲梅花落,鹦鹉洲头帆寂寞。
梦中历历是新歌,北塔晴川曾有约。   
冲天不见飞黄鹤,一派秋声吩咐着。
烟波莫问醉如何?我与诗仙来对酌。
【鉴赏】:
   这首《登黄鹤楼》初读空灵深远无际,如带你行走于高路云端,享受一片悠然;细品则紧扣时代脉搏,如带你游历于盛世奇观,享受锦绣人寰。《登黄鹤楼》起句“阶前一曲梅花落”,以悠雅的古典乐曲“梅花落”引人入胜。

   三国时期始建的这一江南古楼,早已名冠天下,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词中将它配上汉宫李延年大师的《梅花落》玉笛声,古韵古景,超凡脱俗。恰是天作之美、双玉合璧,以其它任何一种乐曲入景,都要逊色几分。从起句的背景来看,也给人莫测的惊叹。搭配如神、布景幽远、余味深长,而不是凭空找点东西渲染气氛,勉强为之。诗人借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而升华出来另一番入景意象,可见其高明之处与不凡功底。当然,我不很赞成作诗填词都要用典。只要用典自然、宜情、宜景,该用必用、恰到好处、化龙点晴,能收到意外的艺术效果,这是诗词大家用典自如的过人之处。

   “鹦鹉洲头帆寂寞”。给读者揭示了一个哲学道理和世变规律,即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在运动中也是变化的。昔日崔颢笔下的鹦鹉洲也不再是芳草萋萋的旧貌。斗转星移、大浪淘沙,新洲更比旧洲美。唐时的鹦鹉洲,如今“滚滚长江东逝水,排空锦浪接云天”。曾经往来如梭的白帆不知了去向,万倾碧波之上,只见无数往来的现代巨轮编织着人间辉煌。

   “梦中历历是新歌”。此句把握住时代脉搏,唱响了主旋律。以前的百里晴川,不仅是历历在目的汉阳古树。城市的繁华,呈现出万家灯火、歌舞升平。三更幽梦,都要被现代化突飞猛进的节奏声催醒。无论是梦呓中唱出了新歌,还是梦中听到了新歌,语中都散发出时代的光辉和蓬勃向上的气息。将新时代前进的轨迹以梦为载体、以歌为载体表现出来,这种移情换景法,是诗歌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高度。

   “北塔晴川曾有约”。北塔指诗人工作所在的北京西城区附近的白塔寺周边环境。北塔晴川,万水千山。诗人的心思被什么牵引了?约了谁?因什么而预约?这些设问,为下片的南北千里聚会埋下了伏笔。读词至此,串串悬念,吊人胃口,你想不继续读下去都不行。这是填词过程中最难掌握的技巧,也是最具捕捉力的手法。           

   “冲天不见飞黄鹤,一派秋声吩咐着”。自然过片,承上启下。作者登上黄鹤楼,不见黄鹤,只闻秋声。情绪发生了急转,突然觉得丰富的情景中缺少什么要紧的东西。可以看出,善感的诗人触景生情,从心灵深处顿生出一种惋惜和愿望。她抚今追昔,思绪万千,对一去不返的黄鹤精灵发出了心声呼唤:破壁而去的黄鹤啊,你真的不回来了吗?空余的黄鹤楼,几度朱颜换,千年心不改。正独立在瑟瑟作响的秋风中望眼欲穿,苦苦地等着你哩。楼因鹤而名,楼鹤不能分啊,你回来吧,回来看看故园翻天覆地的惊喜。

   “烟波莫问醉如何?我与诗仙来对酌”。结句传神,转笔宕开,词意发生了奇特变化。烟波依旧在,愁随大江东。身临美景,百感荡胸。巧用一“醉”字,凝聚了无限情思。是身醉?还是心醉?抑或身心俱醉;是为楼景而醉?是为盛世年华而醉?不管如何的醉,这时的诗人在烟波缈缈中已然醉了、飘飘欲仙。醉意突发,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将描写对象的赞美程度爬高到了极致。词意高潮迭起。一个“醉”字,无声胜有声,胜似许多天籁之音,让那“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沉韵自然逆转和翻新。约了太白,对酒而歌,想象大胆、奇特。

   表现了诗人对诗仙的仰慕与崇敬,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她没有想到别人,唯有想起李白,这是诗人的另一个巧妙用意。以穿越式的手法,浓缩了几千年历史时空,拉近了古今诗人距离。诗人与诗仙共话国粹前景,非常人所思。意与象发生剧烈摩擦,迸发出作者思维的火花和词意的光芒。崇敬先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当今弘扬中华诗词和文化强国的一种现实需要。同时,也给出了千里相约的答案。胜景醇香,引得诗仙复活,为词作平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精彩结句,悟出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摇头叹息,原是受一种过谦心理和别样高风影响的结果。使我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因为选择的角度不同而不同。永远都以“道不得”定论,人为地掘了一道鸿沟,让许多素有“别样高风”的人因心理作用而不敢跨越。

   诗路通天,各行其道。其实,一个崔颢堵不了来者之路。我佩服作者不让须眉的文胆与才华,长了现代文人敢于创新、探索的勇气和志气,也传递出一个“眼前有景人人道,只为抒怀不比高”的信息。相对而酌,意不在酒。词作最后导演了一幕趣味横生的镜头:推杯换盏间,一贯豪放不羁的诗仙,依然有景不道,若有所思。老前辈把酒凭栏,面向高峡,久久凝望栏外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风景。趁着酒兴,或许回去改写“有景道不得”的定论也未知。诗仙当年无作而归,永远成了诗词界的一大憾事,这是更深层次的内涵。
 
   这首《登黄鹤楼》,暗引“黄鹤楼中吹玉笛”意象提起全篇,以与太白煮酒论诗意象收结,气脉贯通,首尾相应。意得象先,神行语外,意象相融,堪为一奇。

 中国汉诗协会/铃歌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