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知识6

 建华1968 2016-05-15



容易写错用错的字词

A
  唉声叹气易误为“哀声叹气”。挨过寒冬“挨”指困难地度过,常有人误写为“捱”。《现代汉语词典》将“捱”列入应淘汰的异体字。
  安详易误作“安祥”。
  按部就班易误为“按步就班”。
  按捺不住易误为“按耐不住”。
  B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易与“报怨”相混淆,如有人将“抱怨命运不公”误写成“报怨命运不公”。“报怨”是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如“以德报怨”“以怨报怨”。
  背篼易误为“背兜”。篼,竹、藤、柳条等做成的盛东西的器具;兜,口袋一类的东西,如裤兜、网兜。
  飙车、飙升、发飙“飙”常被误写成“飚”。“飚”是已被淘汰的异体字。
  病恹恹易误为“病殃殃”或“病秧秧”。
  博弈易误为“搏弈”或“博奕”。
  博取欢心易误为“搏取欢心”。
  舶来品易误为“泊来品”。
  不假思索、假以时日“假”易误为“加”。
  不省人事易误为“不醒人事”。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常有人误用“不以为然”来表达“不放在心上”的意思。“不以为意”才是“不放在心上”的意思。
  不知所终易误为“不知所踪”。
  不只不但,不仅。易与副词“不止”相混淆。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一般用在某个数字之前,如“不止60岁”“不止一次”。
  部署易误为“布署”。
  C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常被误当成“不如人意”来用。
  察言观色指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心意。易误为“察颜观色”。
  插一脚因与“掺和”意思相近,易混淆而误为“掺一脚”。
  惨无人道易误为“残无人道”。
  曾几何时指时间没过多久。常被误解为“曾经有一段时期”来使用。
  沉湎易误为“沉缅”。
  橱柜易与“厨具”相混淆,经常有广告误写成“厨柜”。
  村主任村民委员会主任的简称,不能称“村长”。
  床笫床铺,多指闺房或夫妇之间。易误为“床第”。
  扯淡指闲扯、胡扯。易被误写为“扯蛋”。
  唇枪舌剑易误为“唇枪舌箭”或“唇枪舌战”。
  出其不意易误为“出奇不意”。
  D
  大有作为易误为“大有做为”。登录网站易误为“登陆网站”。灯火阑珊表示灯火将尽。常有人误以为是灯火辉煌之意。
  钓鱼竿易误为“钓鱼杆”。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年纪称为豆蔻年华。常有人误用于女子十七八岁或二十几岁。
  渡过难关易误为“度过难关”。
  度假、度汛、度荒“度”不能写作“渡”。
  独当一面易误为“独挡一面”。
  丢三落四易误为“丢三拉四”。
  F
  仿佛也作彷彿,但不能写作“仿彿”或“彷佛”。
  防患于未然常有人误为“防范于未然”。
  分内、分量、本分、天分、辈分、福分、恰如其分这里的“分”常被误写为“份”。
  风起于青频
  艹之末比喻事物处于萌芽阶段,“青频艹”易被误写成“青苹”或“青萍”。“青频艹”是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蕨类草本植物,一遇风吹水动,便会摇晃。
  奋发图强易误为“愤发图强”。
  伏法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不能把犯罪嫌疑人落网、被判刑说成“伏法”。
  服服帖帖易误为“服服贴贴”。
  副(量词)用于成套的东西或面部表情,易与“幅”混淆,如“一副对联”易误为“一幅对联”。
  G
  概率旧称几率,故常被误写成“机率”。
  各行其是易误为“各行其事”。
  工夫“工夫”易与“功夫”混淆,在表达时间、精力的意思时,说“下工夫(花费时间)”或“下功夫(花费时间、精力)”均可通;但在单纯表示时间概念时,如“一眨眼工夫”“几秒钟工夫”,不应写作“功夫”。
  宫保鸡丁(菜名)常被误写为“宫爆鸡丁”。
  攻城略地易误为“攻城掠地”。
  骨鲠在喉易误为“骨梗在喉”。
  挂挡常有人误写为“挂档”。
  关怀备至易误为“关怀倍至”。
  诡计多端易误为“鬼计多端”。
  H
  哈密瓜易误为“哈蜜瓜”。海上生明月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常有人误写作“海上升明月”。
  寒暄易误为“寒喧”。
  瀚海指沙漠,常有人误解为大海。
  汗流浃背易误为“汗流夹背”。
  好高骛远易误为“好高鹜远”。
  呵斥大声斥责。易误为“喝斥”。
  合龙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合龙”。常有人误写为“合拢”。
  画句号、画等号“画”不能写成“划”。
  黄澄澄易与“橙黄”相混淆而误为“黄橙橙”。
  哄堂大笑易误为“轰堂大笑”。
  胡子拉碴易误为“胡子拉渣”。
  虎视眈眈易误为“虎视耽耽”。
  J
  挤对逼迫使屈从,排挤、欺负。易与“挤兑”混淆,挤兑是指到银行里挤着兑现。
  家具街头商店用字中常误写为“家俱”。
  戛然而止易误为“嘎然而止”。
  既往不咎易误为“既往不究”。
  交会指道路等会合,相交。易与“交汇”混淆。“交汇”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会合。
  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表示不再往后延长,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如“2月1日截止”;而“截止2月1日”则是常见的错误用法。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是“截至”或“截止到”,指截止到某个时候,通常用于尚未结束或终止的过程。
  经验老到易误为“经验老道”。
  橘子不宜写作“桔子”。
  K
  克敌制胜易误为“克敌致胜”。刻画易误为“刻划”。暌违分离,不在一起。易误为“睽违”。
  L
  览胜常有人误写成“揽胜”。老奸巨猾易误为“老奸巨滑”。两全其美易误为“两全齐美”。啰唆也作啰嗦。不能写作“罗嗦”、“罗唆”。
  戮力同心易误为“戳力同心”。
  M
  麻风病易误为“麻疯病”。蟊贼指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易与“毛贼”相混淆,常有人误把“蟊贼”当成小偷。
  美轮美奂易误为“美仑美奂”或“美仑美焕”。
  煤气泄漏易误为“煤气泄露”,类似差错还有“核泄露”“石油泄露”等。泄露,指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如泄露机密、泄露内幕(也作泄漏机密、泄漏内幕);但表示液体、气体漏出时,不能使用“泄露”。
  明日黄花易误为“昨日黄花”。
  绵里藏针易误为“棉里藏针”。
  墨守成规易误为“墨守陈规”或“默守成规”。
  冒天下之大不韪易误为“冒天下之大不讳”。
  明火执仗易误为“明火执杖”。
  没精打采易误为“没精打彩”。
  N
  囊括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如“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黏稠、黏土、黏膜、黏胶因“黏”“粘”一度混淆,常有人误为“粘稠、粘土、粘膜、粘胶”。黏读作nián,可作形容词,是指糨糊、胶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黏也可作动词,如黏合、黏附、黏人。粘,读音zh
ān,动词,指用黏的东西相互连接,如粘连、粘贴;粘读作nián时,一般作为姓,《现代汉语词典》说粘字“旧同'黏’”,现在不宜混淆。
  O
  怄气易误为“呕气”。偶尔易误为“偶而”。
  P
  佩戴、佩刀、腰佩手枪这里的“佩”易误为“配”。
  坯易与胚混淆。坯,音p
ī,指砖瓦、陶瓷等用原料做成形状、还没有烧制的器物,半成品,或特指具有某种特质、潜力的人,如砖坯、搪瓷坯胎、酱坯子、美人坯子、演员坯子;胚,音pēi,指初期发育的生物体,如胚胎(动物)、胚芽、胚珠。
  平心而论易误为“凭心而论”。
  平添易误为“凭添”。
  迫不及待易误为“迫不急待”。
  Q
  气概常有人误写为“气慨”。敲诈易误为“敲榨”。跷跷板不应写作“翘翘板”。跷,读音qi
āo
  气急败坏易误为“气极败坏”。
  青睐易误为“亲睐”。
  趋之若鹜“鹜”易误为“骛”。
  R
  人心惶惶常有人误写为“人心慌慌”。
  人才辈出易误为“人才倍出”。
  惹是生非易与“惹事”“无事生非”混淆而误写为“惹事生非”。
  融会贯通易误为“融汇贯通”。
  糅合指把不同的东西掺和、混合起来(多指不适宜合在一起的)。易被误写为“揉合”。
  锐不可当易误为“锐不可挡”。
  S
  山清水秀易误为“山青水秀”。姗姗来迟易误为“跚跚来迟”。声呐易误为“声纳”。声名鹊起易误为“声名雀起”。声音洪亮易误为“声音宏亮”。神采奕奕易误为“神采弈弈”。神祇易误为“神祗(shù)。祇读音qí。
  神舟十号易误为“神州十号”。
  神志不清易误为“神智不清”。神志指知觉、理智,神智则指精神、智慧。
  松弛易被误写为“松驰”。类似的错误还有“有张有驰”。
  世外桃源易误为“世外桃园”。
  殊不知竟不知道,竟没想到。易误为“孰不知”。
  水乳交融易误为“水乳交溶”。
  水蒸气又称蒸汽、水汽,但不应写作“水蒸汽”。水蒸气是蒸气的一种,蒸气还包括汞蒸气、碘蒸气等。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如“洪水袭来,这个县首当其冲”。易被误解为“首要位置”或“领头作用”而错用,如“在文化建设方面,我市首当其冲”。
  凇是水汽、云雾、雨露的凝结物或冻结物,如雾凇、雨凇等。易被误写为“淞”。吴淞江,水名。
  T
  摊(量词)易与“滩”混淆。“一摊水”常有人误写成“一滩水”。
  炭烧咖啡许多餐厅、咖啡馆的招牌、菜单上错写成“碳烧咖啡”。类似差错还有“碳烤牛排”“碳焙”等。
  蹚浑水易误为“淌浑水”。
  蹄髈肘子。易误为“蹄膀”。
  铤而走险易误为“挺而走险”。
  捅娄子易误为“捅篓子”。
  W
  危如累卵易误为“危如垒卵”。委曲求全易误为“委屈求全”。位(量词)含有敬重之意,不可用于罪犯等,也不可用于自称,如“三位罪犯落网”“我是一位歌手”都属于错误用法。
  文火烹饪时用的小火或较弱的火(与急火相对),易被误写为“温火”。
  无时无刻常被误当成“每时每刻”使用。“无时无刻”必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
  X
  嬉笑怒骂易误为“嘻笑怒骂”。虾蛄易误为“虾菇”。陷阱易误为“陷井”。相形见绌易误为“相形见拙”。销声匿迹易误为“消声匿迹”。心胸褊狭易误为“心胸偏狭”。新中国生日“祖国62岁生日”之类属错误表述,正确说法应是“新中国62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指祖先世代居住的国家,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
  性格不合易误为“性格不和”。
  兴高采烈易误为“兴高彩烈”。
  修葺一新易误为“修茸一新”。
  宣泄易误为“渲泄”。
  蛇寻福州人经常食用的海蟹红蛇寻,常被误写为“红鲟”。鲟是鱼类。
  徇私舞弊易误为“循私舞弊”。
  Y
  牙牙学语易误为“呀呀学语”。沿用易误为“延用”。阳关大道易误为“阳光大道”。一笔勾销易误为“一笔勾消”。一筹莫展易误为“一愁莫展”。一发不可收指一经开了头,就无法约束自己的行动或控制自己的感情。易与“一发不可收拾”相混淆而误用。“一发不可收拾”是指坏事、祸事一旦开了头,就无法再挽回。
  一箭之仇易误为“一剑之仇”。
  银样镴枪头易误为“银样蜡枪头”。
  饮鸩止渴易误为“饮鸠止渴”。
  引吭高歌易误为“引亢高歌”。
  硬邦邦易误为“硬梆梆”。
  优哉游哉形容从容自得,悠闲无事。易误为“悠哉悠哉”。
  熨帖易误为“熨贴”。
  源远流长易误为“渊源流长”。
  原形毕露易误为“原形必露”。
  怨天尤人易误为“怨天忧人”。
  Z
  再接再厉易误为“再接再励”。账户、账款、账号易误为“帐户、帐款、账号”。
  仗义执言易误为“仗义直言”。
  蜇人蜇音zh
ē,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蜇人”多有人误写为“蛰人”。蛰音zhé,如蛰伏、惊蛰、蛰居,蛰也易误为“蜇”。
  针砭时弊易误为“针贬时弊”。
  真知灼见易误为“真知卓见”。
  震撼易误为“震憾”。
  振聋发聩易误为“震聋发聩”。
  恣意妄为易误为“姿意妄为”。
  直截了当易误为“直接了当”。
  综合征不能写作“综合症”。
  炷(量词)用于点着的香。“一炷香”易误为“一柱香”。
  扺掌而谈易误为“抵掌而谈”。扺读作zh
ǐ
  坐标、坐落、坐垫、坐骑不能写作“座标、座落、座垫、座骑”。
  坐镇指挥易误为“坐阵指挥”。
  坐月子易误为“做月子”。
  数字
  十七八个不能写成“十七、八个”。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一个概数,不能用顿号隔开。
  63%~68%不能写成“63~68%”。
  8万~11万不能写成“8~11万”。
  5000万、500万不能写成“5千万、5百万”。
  20世纪90年代不能写成“1990年代”。
  下午3时、晚上9时不能写成“下午15时”、“晚上21时”。
  二〇一二年常被误写为“二零一二年”。阿拉伯数字“0”有“零”和“〇”两种汉字书写形式。《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一个数字用作计量时,其中“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零”;用作编号时,“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〇”。许多人在涉及编号的场合,错误地以“零”代“〇”。



经常读错的125个字

1、结束的“束”--shu 四声(同“树”),而不读——结“素”;


2、强劲的“劲”--jing 四声(同“净”),而不读——强“禁”;


3、召开的“召”--zhao 四声(同“照”),而不是——“招”开;


4、迁徙的“徙”--xi 三声(同“喜”),而不读——迁“稀”;


5、勉强的“强”--qiang 三声(同“抢”),而不读——勉“墙”;


6、粗犷的“犷”--guang 三声(同“广”),而不读——粗“矿”;


7、果实累累--(léi), 不读lěi


8、良莠不齐的“莠”--you三声(同“有”),而不读——良“又”不齐;


9、瑕不掩瑜的“瑜”--yu二声(同“鱼”),而不读——瑕不掩“玉”;


10、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筵”--yan二声(同“言”),而不读——天下没有不散的“厌”席。


11、禅让的“禅”——读shan(同“善”),佛教坐禅当读chan(同“蝉”);


12、自怨自艾的“艾”读作yi(四声);


13、呱呱坠地的“呱”--读gū(一声) ,不读guā


14、住宿的“宿”--读su(四声),不读xu


1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读xian(四声);


16、驾一叶之扁舟的“扁”--读作pian(一声);


17、博闻强识的“识”——“博闻强识”、“标识”的“识”同“志”,要读zhi,四声;


18、虚以委蛇的“蛇”--读作yí(二声);


19、殷红如血的“殷”--读作yan(一声);


20、亚洲的“亚”――正读第四声,误读第三声


21、洞穴的“穴”――正读第二声,误读第四声


22、室内的“室”――正读第四声,误读第三声


23、给予的“给”――(ji)三声


24、角色的“角”――(jue)二声


25、关卡的“卡”――(qia)三声


26、凹陷的“凹”――读ao(一声),不读yao(摇)


27、拗口的“拗”――在这里读(傲),不读执拗不过大腿的niu(牛,去声)


28、芭蕾的“蕾”――读lei(磊),不读lei(雷),花蕾、蓓蕾。


29、巷道的“巷”--读hàng,不读xiàng


30、白炽的“炽”――读chi(翅),不读zhi(织)。;炽热,炽盛的均读chi(翅)


31、暴殄天物 ――“殄”读tian(舔),灭绝。


32、蚌埠 ――“蚌”在这里读beng(蹦),不读蚌壳,鹬蚌相争的bang(棒)。


33、秘鲁 ――“秘”在这里读bi(必),不读秘密mi(觅)


33、贲临 ――“贲”在这里读bi(必),不读贲临ben(奔)


34、裨益 ――“裨”在这里读bi(必),不读裨益pi(皮)


35、鞭笞 ――“笞”读chi(吃),不读tai(台)


36、鞭挞 ――“挞”读ta(踏),不读da(达)


37、屏息 ――“屏”在这里读bing(丙),不读屏风,孔雀开屏的ping(平)


38、博闻强识 ――“识”在这里读zhi(志),不读识字shi(时)


39、不啻 ――“啻”读chi(翅),不读di(帝)


40、不卑不亢 ――“亢”读kang(抗),不读kang(康)


41、猜度――“度”在这里duo(夺),不读温度,气度,置之度外的du(肚)。以己度人,审时度势,度德量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度”君读duo(夺)


42、谄媚 ――“谄”chan(产),不读xian(陷)


43、忏悔 ――“忏”读chan(颤),不读qian(千)


44、徜徉―― changyang(肠羊),不读tangyang (躺样)


45、嗔怪 ――“嗔”读chen(抻),不读tian(填)


46、瞠目结舌 ――“瞠”读cheng(撑),不读tang(堂)


47、成绩 ――“绩”读ji(机),不读ji(记)。功绩,战绩,劳绩的“绩”均读ji(机)


48、踟躇 ――chi chu(池除),不读zhi zhu (知著)


49、粗糙―― “糙”读cao(操),不读zao(造)


50、粗犷 ――“犷”读guang(广),不读kuang(矿)


51、猝不及防 ――“猝”读cu(醋),不读cui(翠)


52、大腹便便 ――“便便”在这里读便宜的pian (骈),不读方便的bian (便)


53、胆怯 ――“怯”qie (切),不读que (却).怯懦,怯弱的”怯”均读qie (切)


54、堤岸 ――“堤”读di(低),不读ti (提),堤防 “堤”在这里读di(低),不读ti(题)


55、恫吓 ――dòng hè ,不读tong xia (同下)


56、对峙――“峙”读zhi (志),si (寺)


57、阿谀――“阿”在这里读e (一声),不读阿哥,阿飞,阿拉伯的a (啊)


58、饿殍――“殍”读piao (三声),不读 fu (浮)


59、菲薄――“菲”fei (匪),不读芳菲的fei(非)


60、分袂――“袂”,袖子,mei (妹),不读fu(决).联袂而往的”袂”亦读mei (妹)


61、刚愎自用―― “愎”读bi (毕),不读fu (复)


62、高丽――“丽”在这里读li (离,二声),不读美丽的li (力)


63、蛤蜊――“蛤”读ge (隔),不读ga (嘎)


64、皈依 ――“皈”读gui (归),不读fan (贩)


65、诡谲――“谲”读jue (决),不读ju (桔)


66、颔首――“颔”读han (汉),不读han (含)


67、荷枪实弹――“荷”在这里读he (贺),不读荷花的he (何).负荷,荷重,何锄的”荷”均读he (贺)


68、呼天抢地――“抢”在这里读qiang (枪),不读抢劫的qiang (襁)


69、怙恶不悛――“怙”,依靠,坚持,读hu (户),不读gu (姑);”悛”,悔改,读quan (圈),不读jun (俊)


70、回溯――“溯”读su (素),不读suo (缩,去声)。 追溯,上溯的”溯”均读su (素)


71、戛然而止――“戛”读jia(颊,二声),不读ga (嘎)


72、校对――“校”在这里读jiao (叫),不读xiao(笑)。校样,校阅,校正的“校”均读jiao (叫)


73、酵母――“酵”jiao (叫),不读xiao (笑)。发酵。


74、劲敌――“劲”在这里读jing(净),不读干劲的jin(进)。劲旅,劲吹,强劲,刚劲,疾风知劲草的“劲”均读jing (净)


75、狙击――“狙”ju(拘),不读zu(阻)


76、角逐――“角”在这里读jue(决),不读角落,号角的jiao(脚)。角色,主角,配角,角斗,口角的“角”均读jue(决)。


77、倔强――“强”在这里读jiang(匠),不读坚强的qiang (墙)


78、龟裂――“龟”在这里读jun(军),不读乌龟的gui (归)


79、恪守――“恪”读ke (客),不读ge(各)。


80、莅临――“莅”读li (力),不wei(位)。


81、耄耋之年――“耄耋”读mao die (冒叠)。


82、面面相觑――“觑”读qu(去),不读xu (虚)。


83、谬论――“谬”读miu ,不读niu(拗),荒谬,谬误,大谬不然的“谬”,亦读miu。


84、南无―― nā mó,不读nan wu (男吴)。


85、胳臂--读bei(轻声),不读bì



86、剽悍 ――“剽”读piao (飘),不读biao (彪)。


87、鄱阳湖 ――“鄱”读po(婆),不读bo(勃)。


88、潜力―― “潜”读qian(前),不读qian(浅)。


89、倾轧 ――“轧”在这里读ya(亚),不读轧钢的zha(闸)。


90、请帖―― “帖”在这里读tie(铁),不读服帖,帖的tie(帖),也不读碑帖、习字帖、画帖的tie(餮)。


91、龋齿 ――“龋”读qu(取),不读yu(禹)。


92、冗长 ――“冗”读rong (荣,上声),不读chen(辰)。


93、妊娠 ――“娠”读shen (申),不读chen(辰)。


94、潸然泪下――“潸”读shan(山)。


95、商贾――“贾”在这里gu(古),不读姓贾的jia(甲)。


96、莘莘学子――“莘”读shen(申),不读xin (辛)。


97、狩猎 ――“狩”读shou(受),不读shou(守)。


98、塑料 ――“塑”读su(素),不读suo (所,去声)。雕塑,塑像,塑造的“塑”均读su(素)。


99、拓本――“拓”在这里读ta(踏),不读开拓的tuo(唾)。


100、唾手可得――“唾”读tuo(拓),不读chui (垂)。


101、吸吮――“吮”读shun (顺,上声),不读yun(允)。


102、相形见绌―― “绌”读chu (黜),不读zhuo(拙)。


103、心广体胖――“胖”在这里读pan(盘),不读肥胖的pang (旁,去声)。


104、星宿――“宿”在这里读xiu(秀),不读宿舍的su(素),如“二十八宿”。


105、噱头――“噱”读xue(学),不读ju (剧)。


106、循规蹈矩――“矩”读ju(举),不读ju(炬)。矩形,矩尺,规规矩矩的“矩”均读ju(举)。


107、兄弟阋墙―― “阋”读xi(隙),争吵,不读qian(钱)。


108、燕京 ――“燕”在这里读yan(烟),不读燕子的yan(艳)。


109、殷红 ――“殷”在这里读yan(烟),不读殷勤的yin(因)。


110、筵席―― “筵”读yan(严),不读yan(宴)。


111、赝品―― “赝”读yan(厌),不读ying(膺)。赝本,赝币,赝鼎的“赝”均读yan(雁)


112、一哄而散――“哄”在这里读起哄的hong(四声),不读哄堂大笑的hong(轰)。


113、一暴十寒――“暴’,晒,在这里读pu(铺),不读暴露的bao(抱)。


114、翌日――“翌”读yi(义),不读yu(羽)。


115、阴霾 ――“霾”读mai(埋),不读li(狸)。


116、游说 ――“说”在这里读shui(税),不读说话的shuo。


117、越俎代庖――“俎”读zu(祖),“庖”读pao(刨)。


118、针灸――“灸”读jiu(久),不读jiu(究)。


119、箴言――“箴”读zhen(真),不读shen(慎)。


120、症结――“症”在这里读zheng(争),不读病症的zheng(正)。


121、整饬――“饬”读chi(斥)。


122、肄业--读yì,不读sì


123、匕首―― “匕”读三声(比)


124、流水淙淙――读cóng,不读 zōng


125、胴体--读dòng,不读tōng




古汉语100个生僻字


读史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生僻字和地名以及官衔,故下定决心将上述三者归纳。

(1)纛(音“道“)两种解释:一、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二、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2)恚(音“会”)   意思为怨恨、愤怒。

(3)彖(音“团”、四声)《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彖辞。

(4)掾(音“院”)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5)旒(音“留”)两种解释:一、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旒”。二、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旒”。

(6)旱魃(音“拔”)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7)杨思勖(音“序”)唐玄宗时期宦官。罗州石城人,本性苏,从小进宫,被杨姓宦官收养后改姓。他跟随唐玄宗平定了宫廷政变,升左监门卫将军。开元年间,先后平定了安南梅叔鸾、五溪覃行章、邕州粱大海、泷州陈行范的叛乱,屡立战功,是玄宗得力帮手。专管征伐的事,所受到的宠信与高力士相似。他虽然非常勇猛,不过性情也比较凶狠,对待俘虏十分残忍。杨思勖虽然是太监,但生性刚毅果决,有军事才能,只是性情凶暴,每次俘虏敌人,大多生剥其面,甚至剥去头皮,手下士卒,无不畏惧,也因此惟命是从,所向立功。内给事牛仙童出使幽州,被密报接受刺史张守珪的贿赂,唐玄宗大怒,命杨思勖杀之。杨思勖将牛仙童绑起来,生挖其心,砍去手足,割其肉而生吞,残酷无比。

(8)妫(音“归”)姓氏。

(9)姒(音“四”)姓氏。

(10)敕(音“赤”)帝王的诏书、命令。

(11)薨(音“轰”)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12)虿(音“拆”四声)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

(13)貔貅(音“皮休”)古书上说的一种凶猛的野兽。

(14)彘(音“至”)猪的意思。

(15)豸(音“至”)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如蚯蚓之类,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尔雅》

(16)铉(音“眩”)古代举鼎器具,状如钩,铜制,用以提鼎两耳。也用来比喻三公等重臣。

(17)毓(音“玉”)生育、孕育。

(18)彧(音“玉”)意思为:趣味高雅的,谈吐文雅的,有文采,有教养,或用于人名,如荀彧。

(19)昱(音“玉”)意思为:明天、照耀。

(20)矟(音“硕”)长矛的意思,同“槊”。

 (21)斛(音“胡”)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22)笏(音“户”)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23)鹄,两种发音,其一音“胡”,意思是:期望,等待,恭候,如鹄立、鹄望。其二音“古”,意思是:箭靶的中心,例如中鹄。也有目标的意思。  

(24)毂(音“姑”)毂辘,同轱辘。音“古”。

(25)瞽(音“古”)虽瞎但有眼珠。

(26)匦(音“鬼”)箱子、小匣子。

(27)簋(音“鬼”)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双耳。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

(28)晷(音“鬼”)日影,比喻时光,如余晷,还有一种意思就是古代用来观测日影以及定时刻的仪器。

(29)旰(音“干”)晚、天色晚。如宵衣旰食。

(30)缗(音“民”)古代穿铜线用的绳子。古代计量单位:钱十缗(即十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

(31)愆(音”千“)罪过的意思,例如绳愆纠谬。

(32)黥(音”晴“)刺字,又如:黥首刖足(刻额染墨,截断双脚);黥布(英布,汉高祖的大将、功臣。因犯罪被黥面);黥首(汉代刑法之一。其法在罪人额上刻字染墨);黥面(在脸上刺字涂墨);黥徒(受黥刑的犯人。引申泛指囚徒,罪犯)

(33)郃(音“和”)张郃,字儁乂(音“义”)。

(34)万俟卨(音“莫齐谢”)万俟,出自鲜卑族拓跋氏,北魏有十大贵族,“万俟”为其中之一。

(35)炅(音“鬼”、音“炯”)光、明亮、热的意思。

(36)邽(音“归”)姓氏、地名。上邽,古县名。本邽戎地,在今甘肃天水市。

(37)骠骑(音“飘其”)古代将军的名号。

(38)飨(音“想”)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祭祀;同“”。

(39)伏惟尚飨,“呜呼哀哉,伏惟尚飨”旧时写奠草的格式,在结尾部分。祭文中结尾经常用这个词,大概意思是伏在地上恭敬的请被祭者享用供品。【出处】唐·陈子昂《祭韦府君文》:“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40)谒(音“夜”)拜见;说明,陈述,告发;请求;名帖;掌管晋见的近待。

(41)黼(音“府’)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

(42)黻(音”伏“)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黼黻。

(43)睿ㄒ簟备埃┩案保屯罚嫦蛳拢挥糜谌嗣纾赵孟

(44)簠(音”府“)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

(45)阃(音“捆”)门槛,门限;特指城郭的门槛;统兵在外的将军,委以腹心、寄以专阃;内室,借指妇女。

(46)堃(音“坤”)  同“”(多用于人名)。

(47)髡(音“坤”)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

(48)囷(音“群”一声)古代一种圆形谷仓。

(49)箧(音“且”)小箱子,藏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箧。

(50)罴(音“皮”)熊。

(51)鬯(音“唱”)甲骨文字形,象器皿中盛酒形,中有小点,表示酒糟。本义:古代祭祀、宴饮用的香酒,用郁金草合黑黍酿成。

(52)鬻(音“玉“)卖、出售。

(53)贲(音”奔“)通“”。急走、逃亡。虎贲之士。

(54)卮(音“之“)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量四升。

(55)贽(音”志“)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56)赜(音”责“)深奥。

(57)羑(音”有“)里,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汤阴县北。西伯(即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

(58)匏(音”袍“)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中国古代八音之一,如笙、竽等。

(59)厝(音”错“)安置:厝火积薪;停柩,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浮厝,暂厝;磨刀石。

(60)詈(音“立”)责骂。

(61)嫠(音“离”)寡妇(上古时期,寡可指寡妇和寡夫,而嫠只指寡妇)。

(62)剺(音“离”)割、划开。

(63)磔(音“哲”)古代分裂牲体以祭神;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

(64)奭(音“是”)盛大的样子;红色;恼怒;消散的样子;姓。

(65)淦(音“干”)水入船中。河工称起伏很大的激浪。

(66)霁(音“季”)雨雪停止,天放晴;怒气消除。

(67)赉(音“赖”)赐予,给予。

(68)赍(音“鸡”)怀抱着,带着;把东西送给别人;旅行的人携带衣食等物。

(69)垕(音“后”)古同“后”

(70)堃(音“坤”)同“坤”。

(71)玦(音“绝”)半环形有缺口的佩玉,古代常用以赠人表示决绝;戴于右拇指助拉弓弦之器。俗称“扳指”。

(72)铎(音“夺”)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

(73)郗(音“西”)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沁阳县;姓。

(74)觐(音“晋”)朝见君主或朝拜圣地。

(75)田穰苴(音“嚷居”)

(76)芈(音“米”)姓。芈姓。春秋时楚国祖先的族姓。

(77)镒(音“亦”)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

(78)剡(音“眼”)尖,锐利;削,刮。(音“善”)〔剡溪〕水名,在中国浙江省。

(79)隰(音“习“)低湿的地方;新开垦的田。

(80)钺(音”月“)是中国先秦时代武器,为一长柄斧头,重量也较斧更大,早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中,已发现玉制的钺,在当时具有神圣的象征作用。但因形制沉重,灵活不足,终退为仪仗用途,常作为持有者权力的表现之用。

(81)弇(音“眼”)覆盖,遮蔽;承袭;深;狭。

(82)罅(音“下”)缝隙、裂缝。

(83)傕(音“绝”)古人用名字,李傕。

(84)郤(音“细”)姓。

(85)缇(音“题”)橘红色。缇骑(音“其”):秦设中尉,汉武帝更名执金吾。以其为著橘红色衣装的骑兵,故称之。是帝王出巡时护卫的骑兵,后指逮捕犯人的骑兵(锦衣卫)。

(86)谶(音“趁”)迷信的人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87)垕(音“后”)古同“厚”,明神宗叫朱载垕。

(88)仝(音“同”)古同“同”,姓氏。

(89)髯(音“然”)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

(90)寔(音“时”)同“实”、放置、此。

(91)斋醮(音“叫”),在道教官观内,人们常常可以看到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犹如演出一场折子戏,这就是道教的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简   称“科教”,也就是法事。

(92)醢(音“海”)用肉、鱼等做成的酱;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93)渊薮(音“渊馊”)渊:深水,鱼住的地方;薮:水边的草地,兽住的地方。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

(94)耒耜(音“磊四”)古代农具名。

(95)兕(音“四”)〔~觥〕古代一种酒器;古书上所说的雌犀牛。

(96)畏葸(音“为喜”)葸,畏惧。畏葸,畏惧,害怕。

(97)褫(音“尺”)剥夺;脱去,解下。

(98)乩(音“几”)占卜问疑,扶乩。

(99)麈(音“主”)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麈尾(即“拂尘”)。

(100)蠲(音“捐”)除去,免除:~除。~免。显示,昭明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是异常复杂的,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是指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义的范围大。

例如:“诗”,古代专指《诗经》,《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现代泛指一般诗歌,词义的范围扩大了。

“河”,古代专指黄河。《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左传·成公十六年》:“晋师济河。”《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孟子·梁惠王上》:“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内”指黄河北岸,今河南沁阳一带;“河东”指黄河以东,今山西西南部。汉代以前,“河”的常用义特指黄河。后来泛指一般河流。把一条河的名称扩大成为一般河流名称,由专称变为通称,今义把古义的范围扩大了。

“齿”,古义是指排列在唇前的牙。甲骨文画的正是门牙。《墨子·非攻中》:“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后来泛指牙齿。白居易《与元九书书》:“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把门牙扩大成为牙齿,“齿”的词义扩大了。

“响”,古义是指回声。《玉篇》:“响,应声也。”《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今义泛指一切物体发出的音响,概念外延扩展了。扩大,就是把意义范围扩大了。

第二、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义的范围小。

例如:“金”,先秦泛指金属。《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日:'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这里记载楚王赏给郑国的“金”,显然指的是“铜”,因为那时铸兵器、铸钟鼎都用铜。楚王担心赏赐给郑国的铜会用来制造武器,所以与郑盟誓。甲骨文中没有“金”字,金文中有了“金”、“铜”,但没有“银”、“铁”,郭沫若认为“铁”出现于春秋时期。到了“铁”、“锡”、“银”都出现以后,“金”就逐渐地专指“黄金”了。如《史记·文帝本纪》:“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金”词义范围逐渐缩小。(现在“五金”、“金工”、“金属”等复合词里的词素还保留古代词义的痕迹。)

“宫”,上古泛指房屋。“宫”、“室”是同义词,先秦都指房屋。秦汉以后。“宫”专指封建帝王的住宅,如“阿房宫”、“未央宫”。现在除了某些叫“宫”的旧有名称外,只有某些化娱乐场所才称宫,如少年宫、文化宫。“宫”的词义范围越来越缩小了。

“坐”,古代除当“坐下”的动作讲之外,还有“犯罪”、“因为”的意义,《曼子春秋·内篇》“王曰:'何坐?’曰:'坐盗。”《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上例的“坐”当“犯罪”讲。汉乐府《陌上桑》:“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上例的“坐”当“因为”讲。现在专指“坐下”讲,今义比古义缩小了。

“丈夫”,古代指成年男子。《说文》“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韩非子》:“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战国策·赵策》“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后来只指配偶的男性一方,即“妻之夫”而言。概念外延缩小了,就是把意义范围缩小了。

第三、词义的转移

是指词义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类事物转移到相关的乙类事物上去了。

例如“坟”,古代本指高大的土堆或河堤。《方言》:“凡土而高且大者谓之坟。”《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沿着那汝水的大堤,砍伐那枝条树干)《楚辞·九章》“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大坟”是高大的土堆。远古,人死理起来并不堆土,故《礼记·檀弓》云:“古者墓而不坟。”后来,墓上堆土,就把这种土堆称为“坟”,于是“坟”也就指用土堆起的坟墓了。今义则把原来的“高大的土堆”、“河堤”转移到“坟墓”上来了。

“豆”,甲骨文中形似高脚杯,是一种盛肉食的木制的高脚碗。《诗经·大雅·生民》“于豆于登”(盛肉于豆,盛肉于登。”)“豆”就是指这种器皿。后来,“豆”的意义转移到豆类植物及其果实上了。豆类植物,上古不叫“豆”,而叫“菽”。

“脚”,原指小腿。中古以后,“脚”指踝骨以下部分,当“足”字解。今义则把原来的“小腿”转移到小腿以下的部位了。

“兵”本指兵器。《说文》:“兵,械也。”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成语“短兵相接”之“兵”,都指兵器,今义是指士兵、战士,把“兵器”转移到持兵器的人,就是词义搬了家了,搬到附近的地方去了。

第四、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风俗习尚和社会思潮的改变,往往引起人们对事物的爱惜与善恶评价的变化,从而影响词义褒贬的。由于风俗习尚和社会思潮的改变,从而影响词义褒贬的更替。有的词由褒义变为贬义,有的词由贬义变为褒义,有的由中性词变为贬义词。例如:

“爪牙”,古代是指武将、猛士,是个褒义词。《国语·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爪牙”的今义是指帮凶、走狗,成为贬义词了。

“复辟”古代是指“恢复君位”,是个褒义词,现在是指“反动势力的复活”,成为贬义词了。

“锻炼”,古代是指“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是个贬义词,现在指“劳动锻炼”、“思想锻炼”、“锻炼身体”,“锻炼”成为褒义词了。

“谤”,古代是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谤”的今义是指“诽谤”、“毁谤”、“造谣中伤”,成为贬义词了。

“贿”,古代有“赠送财物”的意思,是个中性词。《左传·宣公九年》:“孟献子聘于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贿”的今义是指“贿赂”,即“用财物收买”的意思。成为贬义词了。

这样看来,古今词义的异同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有些词的词义没有什么变化,这不仅仅限于基本词汇部分的词。有些词,古今字书的注释大体相同。不仅单音词如此,复音词也不乏其例。早在《诗经》里就有芍药、梧桐、凤凰、仓庚、蟋蟀、苍蝇、参差、窈窕等词,我们阅读古书,按照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这类词,不会产生什么误解,但这类词在全部词汇系统中只占少数。

第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揭”,古代是“高举”的意思。《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西柄之揭。”(箕星之北有南斗星,西翘长柄,向东远伸。)《战国策·齐策》:“于是乘其车,揭其剑。”后以“昭然若揭”形容真相毕露、明白清楚。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成语词典》把“昭然若揭”释为“明显得像揭开盖子一样”.这是不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而造成的误解。现代“揭”的常用意义是指把盖合或粘合的东西分开,古今意义不同。

“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尔雅·释天》“素锦绸杠。”现代“绸”的常用意义是“绸子”,指薄而软的丝织品。

又如《左传·桓公三年》:“凡公女嫁于敌国。”“敌国”是指与我地位相匹敌的国家,并不是与我相为仇敌的国家。《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是指外交使节,并不是人们出行时所携带的衣物铺盖。《尔雅》:“凫,雁丑也。”“丑”是“类”的意思,是说凫是雁的一类。有人曾把“凫,雁丑也。”理解为凫是丑雁,词义理解错了。我们在阅读古书中最感困难的属于这一部分。

第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例如:“爱”,古今都有“喜欢”、“亲爱”的意思。但在上古“爱”字还有一个常用的意义项,是“吝惜”、“舍不得”的意思。《老子》:“甚爱必大费。”《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这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

“恨”,古今都有“不满意”的意思,但是古今词义所表示的轻重程度不同。古代汉语的“恨”主要表示“遗憾”的意思,程度轻。《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和遗憾。)现代汉语的“恨”却表示仇根”的意思,程度重。

“骤”,古今都有“急速”的意思,但在古代汉语中,主要用来表示“屡次”的意思,《楚辞·九歌·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吕氏春秋·适威》:“骤战而骤胜。”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今之'骤’为暴疾之词,古则为屡然之词。凡《左传》、《国语》言'骤’者,皆与'屡’同义。”而现代汉语主要用来表示“骤然”、“突然”的意思。

又如“池”,古今都是“池塘”的意思,而古代还有“护城河”的意思,这为现代所无。

“国”,古今都有“国家”的意思,而古代还有“首都”的意思,这为现代所无。

“色”,古今都有“女色”的意思.而古代还有“脸色”、“表情”的意思,这为现代所无。

“树”,古今都有“树木”的意思,而古代还有“种植”的意思,这为现代所无。

“馆”,古今都有“宾馆”的意思,而古代还有“宫殿”、“教学场所”的意思,这为现代所无。

“除”,古今都有“除去”的意思,而古代还有“宫殿台阶”、“任命官吏”的意思,这为现代所无。

池、国、色、树、馆、除等词,都是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词。

学习古汉语词汇,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在异同的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在“微殊”。(王力《古代汉语》),我们要在古今词义的“微殊”上狠下功夫。

关于同义词辨析

辨析同义词的目的在于找出同义词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准确地理解古文原意。这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辫析。

一、从形制用途不同辩析

例如:

[环—欢]“环”和“玦”在供人佩带的玉器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它们的形制和用途却不一样。“环”是平圆中间有孔的佩玉,古人常以“环”暗示“回还”和“复好”;“欢”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古人常用“玦”来象征“决断”或“决裂”。如:

绝人以玦,反绝以环。(《苟子·大赂》)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府—库]“府”和“库”在收藏财物的屋舍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它们的形状和用途却有区别。“府”是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库房。而“库”却是较大型的收藏兵器和兵车的库房。如:

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商君书·去强》)

焚库无聚,将何以守矣?(《左传·哀公十六年》)

[筵—席]“筵”和“席”在地上铺的席子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筵”多是竹子编的,形状较大,只铺一层,铺筵的目的是为了与地面隔开,保持清洁。而“席”多是蒲草编的,铺在筵上供人坐卧,形状较小,多为长方形,铺席的目的是为了隔潮,席可以铺几层。如:

或斯之筵,或授之几。(《诗经·大难·行苇》)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二、从方式状态不同辨析

例如:

[盟—誓]“盟”和“誓”在“发誓”、“立誓”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誓”多表示一人的决心和誓言,可以没有什么仪式。而“盟”是“宣誓结盟,多表一方或多方的决心和诺言,立誓结盟要举行仪式,一般是杀牲歃血为盟。如: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秦伯说,与郑人盟。(《左传·僖公三十年》)

[侵—袭]“侵”和“袭”在偃旗息鼓地进攻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进攻的方式不尽相同。“侵”指不宣而战,直接进犯别人的国土。而“袭”是乘人不备,偷偷地进攻,比“侵”更富于秘密性。如: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信公四年,》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左传·隐公元年》)

[坐—跽]“坐”和“跽”在两膝着席而坐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它们的状态却不一样。“坐”是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身体比较松弛和自然。而“跽”是上身挺直,臀部离开脚跟,表示一种恭敬和戒备的姿态。如: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项王按剑而跽。(《史记·项羽本纪》)

三、从事物部位不同辨析

例如:

[牙—齿]“牙”和“齿”作为人的咀嚼器官这一意义是同义词,但它们分布的部位却不相同。“牙”指排列在牙床后部的大牙。而“齿”指排列在唇部的门牙。因而“唇亡齿

”不能说成“唇亡牙寒”。如:

齿牙完坚。(《后汉书·华佗传》)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虞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

[根—本]“根”和“本”在树的根基部分这一意义是同义词,但它们的部位也不相同。“根”一般指树根,是树体埋在地下的部分。“本”有时指树根,但更多的是指树干,是树体挨近地面的根茎部分。如:

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左传·文公七年》)

乘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左传·成公二年,》

[颈—项]“颈”和“项”都有“脖子”的意思,但它们所指的部位却有区别。“颈”指脖子的前部。而“项”则指脖子的后部。如:

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左传·定公十四年》)

案灌夫项,令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四、从范围大小不同辨析

例如:

[法—律]“法”和“律”都有“法令”、“法律”的意思,是同义词。但它们词义所概括的范围却有大小的区别。“法”多指“法律”、“制度”,所指范围大。较而“律”多指具体的刑罚条文,所指范围较小。如: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目氏春秋·察今》

致汉权制,而肖何造律。(扬雄《解嘲》)

[树-—木]“树”和“木”在表示“树木”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树”的词义范围小,只指“树木”。而“木”的词义范围大,除指“树木”以外,还可以指与树木有关的木材或木制品。如:

后皇嘉树,桔徕服兮。(《楚辞·桔颂》)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壹—一]“壹”和“一”在“专一”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壹”的词义范围小,只用于“专一。”而“一”的词义范围却很大,即可指基数“一”,又可以表示“统一”或“一致”。该用“壹”的地方都可用“一”,而该用“一”的地方,一般不用“壹”。如:

不谷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左传·成公十三年》)

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韩非子·五蠹》)





读古文须知的别称

花卉别称:

 

【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雅称“贵客”,还有称是“国色天香”、“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者”。

 

【莲花】:是花中“高尚君子”。美称“君子”,雅称“净客”,别称“水华”、“水旦”、“水苏”、“泽芝”、,还有称“君子者”。

 

【兰花】:“美称”空谷佳人”,雅称“幽客”。其他有称之为“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空谷幽兰”、“话中君子”。

 

【梅】、【兰】、【竹】、【菊】共称花中“四君子”。

 

【月季】:历来被称为“人间不老春”。她的美称为“月月红”、“四季花”、长寿花“、”斗雪红”。

 

【菊花】:别称:“黄花”,雅称“寿客”。还有称“隐逸者”,与【兰花】、【水仙】、【菖蒲】称“花草雅”。

 

【茉莉】:古尘“没利”,美称“人间第一香”,雅称“神客”。

 

【梅花】:雅称“清客”。它和【松】、【竹】合称“岁寒三友”,与【山茶】、【水仙】、【迎春】合称“花中四友”。

 

【杜鹃】:雅称“山客”与【山茶花】、【仙客来】、【石腊红】、【吊钟海棠】称“盆花五姐妹”。

 

 

婚期別称:

 

第一年 纸婚    第二年 棉婚     第三年 皮婚

 

第四年 花果婚  第五年 木婚     第六年 糖婚

 

第七年 毛婚    第八年 铜婚     第九年 陶婚

 

第十年 锡婚    第十一年 钢婚   第十二年 丝婚

 

第十三年 花边婚    第十四年 象牙婚

 

第十五年 水晶婚    第二十年 磁婚

 

第二十五年 银婚    第三十年 珍珠婚

 

第三十五年 珊瑚婚  第四十年 红宝石婚

 

第四十五年 青玉婚  第五十年 金婚

 

第五十五年 绿宝石婚  第六十年 白金婚

 

 

 

寿龄别称:

 

【孩提】幼儿时期      【总角】童年时期

 

【及笄】女子15岁      【弱冠】男子20

 

【花信】女子24岁      【而立】30

 

【不惑】40岁           【知命】50岁         【花甲】60

 

【古稀】70岁           【喜寿】77岁         【米寿】88

 

【白寿】99岁           【耄耋】80-90岁     【期颐】100

 

 

 

时辰别称:

 

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

 

子时——“夜半”   丑时——“鸡鸣”

 

寅时——“平旦”   卯时——“日初”

 

辰时——“食时”   巳时——“隅中”

 

午时——“日中”   未时——“日映”

 

申时——“哺时”   酉时——“日入”

 

戌时——“黄昏”   亥时——“人定”

 

 

 

老人别称:

 

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

 

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呼。《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

 

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湘赋》,老宿咸称之。"

 

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老子:老人自称。《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侍中。"

 

老拙:老人自谦之称。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拙。"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兼重,非老朽所敢当。"

 

 

文房、器物别称:

 

笔(管城子、中书君):古时人毛颖,封成管城,累拜中书令,与用管做成的笔能书写有联系,故得名;

 

砚台(石虚中、即墨侯):石虚中被封过即墨侯,又为人器度方圆;

 

墨(松使者):传说唐玄宗用的墨土,有一道士是墨精,号松使者;

 

纸(楮先生):传说纸是由楮叶造的;又称“剡藤”,浙江嵊县剡溪产的藤枝能造纸,故又名:又称“玉版”,成都尝花溪制造出来的纸如同玉片一样而得名;

 

剑(干将莫邪):因春秋时铸剑名家干将莫邪得名;

 

扇(仁风、便面):仁风,系晋朝袁宏因谢安送他扇子,称是“当奉扬仁风”;便面,传说汉朝张敞走马章台街,以扇挡面,故得名;

 

小船(蚱蜢):小船很轻快,像小虫一样,所以叫蚱蜢;

 

镜子(菱花,专指女性用):菱花本是水里开的一种花;

 

竹箫(玉参差):因姜白石两句诗“剪烛屡呼银凿落,倚窗闲品玉参差”而得名;

 

手杖(鸠杖):老年人用的手杖叫鸠杖,因鸠是一种不噎的鸟,取其老人安全的意思;

 

钥匙(鱼样):传说周穆王时造的一种门锁,样子同鱼一样,因为鱼在水中昼夜不闭眼,取其能守夜意;

 

琴(绿绮、焦桐):绿绮系汉司马相如的琴名,焦桐是汉代蔡邕的琴名;

 

香(龙涎、鸡舌):以珍贵材料得名;

 

弓(繁弱):繁弱系地名,以出弓闻名;

 

 

 

中国别称:

 

【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谷梁恒五年传》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其它别称:

 

钱的别称:泉、方孔兄、邓通、阿堵物、青蚨、上清童子;

 

酒的别称和雅号:琼、玉液、金浆、家酿、香醪、红友、玉友、欢伯、杯中物、三酉、般若汤、杜康、白堕、曲生、曲秀才、金浆太醴、福水;

 

雪的别称:琼玉、碎玉、冰花、六出、碎琼乱玉;

 

月亮的别称: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望舒;

 

书信的别称:鸿、鸿雁、尺牍、尺素、函杞;

 

接信:烹鲤、青鸟飞来;

 

竹子:明

 

 

 

古代美女的十项指标:

 

【一之容】螓首、杏唇、犀齿、酥乳、远山眉、秋波、芙蓉脸、云鬓、玉笋、荑指、杨柳腰、步步莲、不肥不瘦长短适宜。

 

【二之韵】帘内影、苍苔履迹、倚栏待月、斜抱云和、歌余舞倦时、嫣然巧笑、临去秋波一转。

 

【三之技】弹琴、吟诗、围棋、写画、蹴鞠、临池摹帖、刺绣、织锦、吹箫、抹牌、秋千、深谙音律、双陆。

 

【四之事】护兰、煎茶、金盆弄月、焚香、咏絮、春晓看花、扑蝶、裁剪、调和五味、染红指甲、斗草、教鸲鹆念诗。

 

【五之居】金屋、玉楼、珠帘、云母屏、象牙床、芙蓉帐、翠帏。

 

【六之侯】金谷花开、画船明月、雪映珠帘、玳筵银烛、夕阳芳草、雨打芭蕉。

 

【七之饰】珠衫、绡帔、八幅绣裙、凤头鞋、犀簪、辟寒钗、玉 、鸳鸯带、明珰 、翠翘、金凤凰、锦裆。

 

【八之助】象梳、菱花、玉镜台、兔颖、锦笺、端砚、绿绮琴、玉箫、纨扇、毛诗、玉台香奁诸集、韵书、俊婢、金炉、古瓶、玉合、异香、名花。

 

【九之馔】各色时果、鲜荔枝、鱼虾、羊羔、美酝、山珍海味、松萝径山阳羡佳茗、各色巧制小菜

【十之趣】醉倚郎肩、兰汤画沐、枕边娇笑、眼色偷传、拈弹打莺、微含醋意。

 

 

古代少女十大定情信物:

 

【簪】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钗】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耳环】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手镯】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缠臂金】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戒指】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香囊】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玉佩】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同心结】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裙】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月令別称:

 

【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季令别称: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节令别称: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时辰别称:

 

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

子时——“夜半”

丑时——“鸡鸣”

寅时——“平旦”

卯时——“日初”

辰时——“食时”

巳时——“隅中”

午时——“日中”

未时——“日映”

申时——“哺时”

酉时——“日入”

戌时——“黄昏”

亥时——“人定”  

 

 

 

中华礼仪用语:

 

诗写华夏吟九州,墨氲中国著今古。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中华传统节日: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17九月九日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古代女子每月情趣生活:

 

一月踏雪寻诗,烹茶观雪,吟诗作乐。

二月寒夜寻梅,赏灯猜谜。

三月闲厅对弈。

四月曲池荡千,芳草欢嬉。

五月韵华斗丽,芬芳满园。

六月池亭赏鱼,池边竹林飒飒作响。

七月菏塘采莲,泛舟湖上。

八月桐荫乞巧。

九月琼台赏月。

十月深秋赏菊。

十一月文阁刺绣。

十二月围炉博古。 

 

 

 

古代汉人女子的万福礼分大礼和常礼:

【大礼】两手平措至左胸前(右手压左手),右腿后屈,屈膝,低头。
 

【常礼】 右手压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双腿并拢屈膝,微低头。一般性礼节,只是右手压住左手。致福曰礼,成义曰仪。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72条语用指南

《西游记》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推荐用法:见丈母娘必备荐用语

《西游记》:第62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道高一尺魔高丈”

推荐用法:法制节目滚动播出词汇

《西游记》第50回:“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推荐用法:简历自荐用语,常配雄鹰图片

《西游记》第84回:“老菩萨,古人云: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怎么西进便没路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推荐用法:拜师必备用语

《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不看僧面看佛面”

推荐用法:黑帮讨债必备口头禅

《西游记》第31回:“古人云:'不看僧面看佛面。’兄长既是到此,万望救他一救。”


“世上无难事,是怕有心人。”

推荐用法:老师家长鸡汤用语

《西游记》第2回: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


“人逢喜事精神爽”

推荐用法:微博常用得瑟配语

《西游记》第35回:“这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
   

“人生何处不相逢”

推荐用法:泡妞常用

《西游记》第40回:“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其实这句话最早应该是宋·晏殊 《金柅园》:“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推荐用法:土匪最爱用语

《西游记》第2回:“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於我,便罢了。”


“今朝有酒今朝醉”

推荐用法:花钱借口

《西游记》第5回:那大圣正与七十二洞妖王,并四健将分饮仙酒,一闻此报,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

最早出处唐·罗隐《自遣》诗:“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推荐用法:黑帮讨债专用语

《西游记》第16回:“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棋逢对手”

推荐用法:体育频道最爱用语

《西游记》第34回:“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最早出自《唐诗纪事》卷七十七,“事厄伤心否,棋逢对手无?”。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推荐用法:又是黑帮土匪最爱用语!

《西游记》第十八回:“施主莫恼。'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推荐用法:长辈语重心长高频用语

《西游记》第28回:“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三藏只得双手合着与他见个礼。”


“树大招风”

推荐用法:长辈语重心长高频用语

《西游记》第33回:“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拿贼拿赃”

推荐用法:捉奸在……

《西游记》第38回:“你老人家只知念经拜佛,打坐参禅,那曾见那萧何的律法?常言道,拿贼拿赃。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又不曾走了马脚,漏了风声。”


“事不过三”

推荐用法:重要的事要说三遍!

《西游记》第27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强龙不压地头蛇”

推荐用法:快递镖局行走江湖信条

《西游记》第四十五回:“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冤家路窄”

推荐用法:TVB高频词汇

《西游记》第45回:“我等正欲下手擒拿,他却走了。今日还在此间,正所谓'冤家路儿窄’也。”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推荐用法:仰天长叹高频词汇

《西游记》第28回:“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纵然好事多磨障,谁像唐僧西向时?”

“君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推荐用法:做坏事被抓必备台词

《西游记》第53回:行者道:“你看先生说话,常言道,君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便是悟空,岂有假托之理?”


“长他人之志气,灭自己之威风”

推荐用法:国产抗日剧高频词汇

《西游记》第32回:“大王,怎麼长他人之志气,灭自己之威风?你夸谁哩?”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推荐用法:公益捐助活动高频词汇

《西游记》第80回:“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快去救他下来,强似取经拜佛。”

“功到自然成”

推荐用法:武侠小说高频词汇

《西游记》第43回:“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好男不与女斗”

推荐用法:被家暴丈夫高频词汇

《西游记》第72回:“常言道:'男不与女斗。’我这般一个汉子,打杀这几个丫头,着实不济。”

“好死不如赖活着”

推荐用法:劝人高频词汇

《西游记》第63回:“好死不如恶活。但留我命,凭你教做什么。”


“双拳难敌四手”

推荐用法:师傅!打不过怎么破高频词汇

《西游记》第14回:“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他那里六条大汉,你这般小小的一个人,怎么敢与他争持?”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推荐用法:已成二次元捏他

《西游记》第78回:八戒道:“师父,你是怎的起哩?专把别人棺材抬在自家家里哭。不要烦恼!常言道:'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


“朋友妻,不可欺”

推荐用法:绿帽侠高频词汇

《西游记》第80回:牛王闻言,心如火发,咬响钢牙骂道:“你说你不无礼,你原

 

来是借扇之故!一定先欺我山妻,山妻想是不肯,故来寻我!且又赶我爱妾!常言

 

道,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灭。”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推荐用法:吵架高频词汇

《西游记》第47回:八戒道:“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外来和尚好念经”

推荐用法:财经文高频词汇

《西游记》第70回:“ 常言道;'远来的和尚好看经。’妹妹们!不可怠慢,快办斋来。”


“放屁添风”

推荐用法:一直觉得这个词特有画面感和味感!!

《西游记》第75回:“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些胆气。”


《水浒传》

“屋破偏逢连夜雨”

推荐用法:仰天长叹高频词汇

《水浒传》第45回:“祸从天降,灾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推荐用法:指着叛徒时高频词汇

《水浒传》第45回:“ 杨雄听了,心中火起,便骂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廝倒来我面前,又说 海闍黎 许多事,说得个没巴鼻。眼见得那廝慌了,便先来说破,使个见识。’”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推荐用法:泡妞高频词汇

《水浒传》第35回:“宋江听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

最早是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推荐用法:反派抓玛丽苏女主高频词汇

《水浒传》第53回:戴宗道:“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最早出自南宋诗人夏元鼎的《绝句》: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推荐用法:琼瑶剧高频词汇

《水浒传》第23回:“ 武松 挽住 宋江 说道:'尊兄不必远送。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最早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哥哥你回去。”


“一不做,二不休”

推荐用法:坏人下手前高频词汇

《水浒传》第21回:宋江道: 原来却在这里! 一不做,二不休,两手便来夺。

最早是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天诛地灭”

推荐用法:发誓高频词汇

水浒全传》第15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查。”


“五短身材”

推荐用法:深深的恶意高频词汇

《水浒传》第32回:“这个好汉,祖贯两淮人氏,姓王,名英,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做矮脚虎。”


“不三不四”

推荐用法:深深的恶意高频词汇

《水浒传》第7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易经思想,易经的每个卦都分6个爻,俗称6爻卦。六爻每两爻一组配三才,即初爻与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与上爻为天。那么“不三不四”,其实就是“不是人”的意思了。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推荐用法:深深的恶意高频词汇

《水浒传》第101回:“我直恁这般呆!癞蛤蟆怎想吃天鹅肉!”


“不怕官,只怕管”

推荐用法:国民高频词汇

《水浒传》第1回:他今日发迹,做得殿帅府太尉,正待要报仇,我不想正属他管!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俺如何与他争得?


“七上八下”

推荐用法:施耐庵这词居然也是你造的!?

《水浒传》第26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不打不相识”

推荐用法:主角和其好基友相遇必备剧情

《水浒传》第38回:戴宗道:“你们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兄弟。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大刀阔斧”

推荐用法:谈改革必备高频词汇

《水浒传》第118回:“当下催军劫寨,大刀阔斧,杀将进去。”


“两相情愿”

推荐用法:现在比较流行三厢车

《水浒传》第5回:“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相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有眼不识泰山”

推荐用法:帅气亮出身份时高频词汇

《水浒传》第2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不着边际”

推荐用法:古代对于脑洞的解释

《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立此存照”

推荐用法:古代人肯定没想到有手机截屏这东西

《水浒全传》第二十二回:“执凭公文,在此存照。”

《红楼梦》 

图片



“意淫”

推荐用法:红楼梦首席原创词汇

《红楼梦》第5回: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

推荐用法:男默女泪高频词

《红楼梦》第91回,“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假作真时真亦假”

推荐用法:现在有成为整容业高频词汇

《红楼梦》第5回中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第5回中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推荐用法:报道团队建设活动高频词汇

《红楼梦》第1回: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得饶人处且饶人”

推荐用法:劝架高频词汇

《红楼梦》第59回:得饶人处且饶人,得将就的就省事吧。

原出自宋代《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原意居然是指下棋。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推荐用法:现多形容韩剧女二号

《红楼梦》第5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推荐用法:动员大会打鸡血高频词汇

《红楼梦》第68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三国演义》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推荐用法:多用于夸赞某类中的佼佼者。

《三国演义》第3回:“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尔!”

推荐用法:多用于惺惺相惜,相互欣赏。

《三国演义》第21回:“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推荐用法:多用于强调事情只差最后一道程序。

《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推荐用法:用来形容对方英勇。

《三国演义》第71回:“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推荐用法:用来说明极度尽职尽责。

《三国演义》第97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推荐用法:做坏事前给自己的心理安慰

《三国演义》第4回:“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推荐用法:多用来说明损失惨重。

《三国演义》第50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金瓶梅》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推荐用法:法制节目绝对高频词汇!

《金瓶梅》第1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

推荐用法:男女权问题高频词汇

《金瓶梅》第52回:应伯爵道:“哥说的有理。苍蝇不钻没缝的鸡蛋,他怎的不寻我和谢子纯?清的只是清,浑的只是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推荐用法:国民级高频词汇

《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推荐用法:遇到欠钱不还人渣时高频词汇

《金瓶梅》76回:自古人善得人欺,马善得人骑,便是如此。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推荐用法:领导批评高频词汇

《金瓶梅》第72回:“你还哄我哩,你那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心儿,你说我不知道?”

《红楼梦》第12回:“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


“人要脸,树要皮”

推荐用法:骂人NO FACE高频词汇

《金瓶梅》第76回:“有势休要使尽,有话休要说尽。凡事看上顾下,留些儿防后才好。不管蜢虫、蚂蚱,一例都说着。对着她三位师父、郁大姐。人人有面,树树有皮,俺每脸上就没些血儿?”

“打人不要打脸”

推荐用法:原来不是周星驰发明的!!!是潘金莲发明的

《金瓶梅》第86回:潘金莲:“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有势休要使尽了。”


中国古代别称(人篇)
 
 图片

 
【古代女子别称】

女子:二字为古今通称,泛指所有女性。”《论语·阳货》:“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女士: 士人女性,比喻有才华有德馨的女子。《诗·大雅·既醉》:“其仆维何,釐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 唐 张说 《荥阳夫人郑氏墓志铭》:“衣冠礼乐,耳目所徵,号之诸生,实为女士。”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巾帼”、“裙钗”、“红裙”、“金钿”、“粉黛”、“红粉”、“妆次”等都是前人从服饰着眼的对于妇女的代称。如:“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萧娘:“萧娘”是唐朝所使用的与“女子”类似的泛称。“萧娘”是从与“萧郎”相对而来。“萧郎”本指姓萧的男子。《梁书·武帝纪(上)》便曾用“萧郎”称梁武帝萧衍。后来引申为所有的男子。因此,与“萧郎”相对应的“萧娘”便指代所有的女子了。周邦彦《夜游宫》词曰:“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静姝:取自《诗经?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清?陈田《明诗纪事己签·梁有誉》:“夫文艺之于行业,犹华榱之丹艧,静姝之绮縠。” 娴静美好。借指娴静美好的女子。

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唐·韩愈《醉赠张秘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裙钗:裙子与头钗都是妇女的衣饰,旧时借指妇女。《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柳亚子《香凝夫人属题画集·再赋两律》之二:“茫茫宙合今何世,粥粥裙钗此最贤。”

粉黛:本指妇女涂正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玄色颜料,喻指。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色彩。”

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怨不得他,真真是侯门千金,而且又小,那里知道这个?”

千金小姐:古时把富贵人家的女孩称为“侯门千金”,后泛称未婚女孩为“千金小姐”。 元代曲作家张国宾所写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

花魁:百花的魁首,喻指绝色佳人。旧时也指有名的妓女。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七:“省识三郎肠 断意, 马嵬风雨葬花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小道该死,冒犯花魁,可怜见小道则个。”

淑女:指温和贤良而美好的女子。《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青娥:指代青年女子。娥,“娥眉”的省称。

糟糠之妻:贫困时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后专用作“自己的妻子”的谦称。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半老徐娘: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后用来形容中年妇女仍保留青年时的神态。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图片
 
【古代美人别称】

颜如玉:宋真宗赵恒:“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佳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娇娥:唐寅《美人对月》“斜鬓娇娥夜卧迟,梨花风尽鸟栖枝。”

妖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惊鸿: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白居易《王昭君》:“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韩偓《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

红妆: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西施:西施原名施夷光,亦称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美女的代称。唐·韦应物 《广陵遇孟九云卿》诗:“ 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明·陈汝元《金莲记·捷报》:“无端司马登纶阁,催促西施 上钓船。” 清·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 西施一舸轻波软,原是官船当娃馆 。”

尤物:指美貌的女子。尤,奇异之意。也有以“尤物”形容性感、美貌的女性的。白居易《真娘墓》 :“脂肤荑手不牢固, 世间尤物难留连。”

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的美貌的年轻女子。《乐府诗集·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义气重,遂得结金兰。”

大家闺秀:旧时指有地位的大户人家的秀丽女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二八佳人:指十五六岁的年轻美貌的女子。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婵娟:姿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唐·方干《赠赵崇侍御诗》:“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
 
图片
 
【古代女子身份的称谓】

对别人的女儿的尊称:千金、令媛、女公子等

对别人的妻子的尊称:太太、夫人、会阃、室人、令间 等。

对外称呼自己的妻子: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 等。

对母亲的尊称:在女子称谓中 母亲 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 妣、《诗经》称 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 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 太夫人。其他记载:帝王之母称 太后,官员之母称 太君 ,一般人之母称 妈妈 。
 
图片
 
【古代贵妇人身份的称谓】

按宋代政和二年定命妇的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

夫人:在周代“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到汉代,列侯的妻子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称“太夫人”。汉代皇帝的妾也称“夫人”。唐代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国公的母或妻及妃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为“郡夫人”。宋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清代则封宗室贝勒至辅国将军之妻为“夫人”。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

淑人:宋徽宗时定制。文官正、从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硕人:妇人封赠之号。宋政和初年定命妇等级,大夫以上封硕人。

令人:宋制,内命妇有奉恩令人等封号,为正六品。外命妇之号有九等,令人居第五等,大、中大夫以上的妻子封令人。

恭人:在令人之下,自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封之,充为六品。明清为四品官之妻的封号。清又以奉恩将军之妻为恭人。

宜人:宋代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元代七品封宜人,明清五品封宜人。

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明清则为六品官之妻的封号。

孺人: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宋代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则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旧时也通用为奴人的尊称。
 
图片

【古代男子别称】

丁:《史记·律书》记载:“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丁原意为强壮、壮盛,后引申为男子的别称,并由此而衍生出“丁壮”、“丁强”、“壮丁”、“人丁”、“丁夫”、“丁男”等称呼。所言大意均为强壮而有力的男人。

汉:男子称为“汉”,始于西汉武帝时期。当时的汉朝国力强盛,兵多将广,将士作战勇猛,北方匈奴士兵不能匹敌,故称之为“汉儿”、“好汉”。北齐文宣帝要任命魏恺为青州长史,魏恺坚辞不就。文宣帝对人说:“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后来“汉”逐渐就普遍指代那些成年的男子了。

好汉:“好汉”则指男子当中的优秀者。唐朝武则天时,狄仁杰奉旨推荐“一好汉任长”,他推荐了荆州张柬之。《新唐书》称张柬之为奇男子。苏轼有诗曰:“人间一好汉,准似张长史。”宋元以后,“好汉”常指代那些“仗义疏财,扶危救贫”之人。

男子汉: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子”、“好汉”与“男子”相混合,衍生出“男子汉”一词,专指那些身强力壮、堂堂正正的男人。

子、夫、士、郎、父(甫):男人的地位是尊贵的。像“子”、“夫”、“士”、“郎”、“父(甫)”等既是他们的通称,又是他们的美称与尊称。

关于“子”,《左传·昭公二十年》:“乡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从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杨伯峻作注认为:“子为男子之美称,意为顺从我的人不失为男子汉。”

关于“士”,《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中有云:“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孔颖达注疏认为:“士者,男子之大号也。”

'’父”与“夫”、“甫”相通,都是男子的美称,或用于尊长,或用于同辈,既可自谓,亦可称人。在先秦典籍之中,吕尚(齐太公)、管仲被尊为“尚父”、“仲父”;孔子名丘字仲尼,因而有“尼父”之称。宋代,人名或之字后用“父”字几乎成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中有些“父”字还是后来添加的。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云:“钱勰字穆,范祖禹字淳,皆一字,交友以其难呼,故增父字,非其本也。”现在一般人只知道宋有钱穆字穆父,范祖禹字淳甫,而很少人知道他们本来叫作钱穆和范淳。

士父、夫子、匹夫、郎君:由“子、夫、士、郎、父”等单字组合而成的“士父”、“夫子”、“匹夫”、“郎君”等也都是对男人的敬称。

大官、相公:“大官”、“相公”等是对有一定地位的男子或上层社会的年轻人的称呼。在古代通俗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张大官”、“李大官”的字样。

丈夫、大丈夫:“丈夫”不仅仅是妻子的配偶,它也是男子的别称。《说广》认为:“周制以寸为尺,十寸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周代的一尺相当于中等身材的妇女的手长,约在十六至十七厘米之间,而一丈约在一百六十至一百七十厘米之间,正是成年男子的身长,可见“丈夫”本指身长一丈的男子汉。而“大丈夫”则是人们对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的称呼,如我们常说的“大丈夫敢作敢为……”、“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等。

萧郎:“萧郎”既是男子的通称,又是女子对自己情人的爱称。它原来本指姓萧的男子。《梁书·武帝纪上》用“萧郎”指代梁武帝萧衍。后来到了唐朝,有一个叫崔郊的,他的姑姑有一个婢女,长得十分美丽,后来卖给了连帅,崔郊十分思慕她,因赠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后来,人们因此而称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爱恋的男子为“萧郎”。

须眉:《韩非子·观行》:“目失镜无以正须眉。”古时以为男子之美在于须眉,故以须眉来代称男子。《红楼梦》中有云:“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

髦士、髦秀、髦英、髦俊、髦彦、髦哲、髦杰:《尔雅·释言》中记载:“髦,俊也。”注疏认为:“毛中之长毫曰髦,士之俊选者借譬为名焉。”因此人们用“髦士”、“髦秀”、“髦英”、“髦俊”、“髦彦”、“髦哲”、“髦杰”来喻称英俊潇洒、才智出众的男人。唐朝张说《侍宴》诗:“髦彦星辰下,仙章日日回。”

吉士、玉郎:古人对男子的美称。“玉郎”也可以作为女子对自己情人的爱称。“吉士”语出《诗经·召南·野有死麇》:“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朱熹注:“吉士,犹美士也。”关于“玉郎”,牛峤在《菩萨蛮》词中有云:“门外雪花飞,玉郎犹未归。”

宋玉、宋朝、徐公、潘岳、卫玠:在我国历史上,美男子可谓不少。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宋玉、宋朝、徐公;晋朝时期的潘岳、卫玠等,都可谓是绝代的美男。

宋玉是屈原的弟子,才高貌美,天下之丽人东家之女曾登墙窥视三年,而玉不为所动。宋朝是春秋宋国人,“容貌甚美”。《左传·定公十四年》中记载:“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杜预注:“朝,宋公子,旧通于南子。”意思是说宋朝的美吸引了美丽的卫侯夫人南子,他们两人曾有私通艳事。《战国策·齐策》曾有“城北徐公”的记载:“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诗人高旭《檗子以诗见怀次韵答之》中有“君才肯让云间陆,臣美愿输城北徐”的诗句。

卫玠又名卫玉,晋朝人,小时后就风神秀异,一次乘车入市,整个洛阳城的人都出来观看,视之为玉人。当时的名士乐广将女儿嫁给了卫玠,时人有“妇公冰清,女婿玉润”之语,来赞赏他们的体貌华美,风姿秀异。

潘岳又名潘安,小名檀奴,后人称之为檀郎;晋朝人,其姿容秀美,无与伦比。少年时拿着弹弓游于都市洛阳,漂亮的女子见了,手拉手将其围住,不让其走开,以细细睹其美颜。李贺《牡丹种曲》中有诗曰:“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庭月明燕也语。”久而久之,美男子的名字就逐渐成了美男的代称。

关于“宋玉”,明朝陈所闻散曲《闺思》中曾这样叙述:“销魂莺燕偏拖逗,不知宋玉何缘独怨秋?”三国阮籍《猕猴赋》中有对“宋朝”的描写:“沐兰汤而滋秽兮,匪宋朝之媚人。”关于“潘安”,《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有这样的的句子:“难道真个嫌我丑陋……一定要选个陈平、潘安不成?”

檀郎:潘岳又名潘安,小名檀奴,后人称之为檀郎,指妇人所爱郎君。《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回中有“何时借得东风便,刮得檀郎到枕边”的诗句。”在现代汉语口语中,见到“佳人”、“千金”等词,人们会自然地理解为女子的美称,然而在古代却并非如此。

佳人:“佳人”在古代是一个中性的称谓,对年轻貌美的男子同样可以这样称呼。东汉初年,在朝廷中担任尚书令的文职官员陆闳,品学兼优,且“美姿容”。皇帝刘秀初次见他时,就失声赞扬道:“南方固多佳人。”这里的佳人指的就是陆闳。

另外,对于才干出众的男子,包括武将在内,也可以佳人相称。三国时,魏国大将曹真,韬略娴熟,作战勇敢且战绩不凡,曾两次率军打败刘备的偏师,并在牛渚屯大胜孙权。著名的街亭之战,也是他以大将军的身份,亲临前线,指挥大将军张郃取得全胜的。后人称赞他曰:“曹子丹,佳人也。”

千金:古时男子也可以称作“千金”。“金”原是我国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秦代一镒为一金,汉代一斤为一金。据说那“金”当时实在为黄铜,但铜在当时也很少,故千斤也很贵重的。据此,有人用以喻为身价很高的贵人。《南史·谢胐传》记载:谢胐年幼聪慧,能诗文,人称之为“神童”,其父当着客人的面夸奖曰:“真吾家千金也。”

美人、香草:也曾作为过男子的别称。汉语中的“美”字,除指容貌仪表之外,还指人的才德品行。《孟子·尽心下》曰:“充实之谓美。”香草本义为具有芳香气味的草类,人们用之比喻忠贞。所谓“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便是。屈原的作品最好作此种譬喻。汉朝王逸在《离骚》序中曰:“《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写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奸佞。灵修美人,以媲喻君。”后人沿袭屈原,常常把“香草”、“美人”作为忠贞贤良之人的代称。宋朝苏舜钦《依韵和王景章见寄》诗:“楚客留情著香草,启期传意入鸣琴。”
 
图片
 
【古代师者称谓】

师:老师的通称,自先秦至清未。

夫子:起先孔子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夫子成为对教师的尊称。

先生:先秦时代的国学老师。

师傅:先秦时代的老师称谓。

师资:先秦时代对老师的敬词。

博士:先秦来的国学老师。

助教:国子监教师,协助博士教授生徒。

祭酒:汉代始作官学中老师的称谓。

学官:汉代太学教师。

讲郎:东汉太学教师。

师父:宋朝时代对教师的尊称。

教谕:宋代京师设立的小学教师。

学政:宋代太学的教师。

门客:门客、门馆先生:宋元时代对家塾老师的称谓。

教授:原为宋代学官,后用以对教书先生的尊称。

老师:古时称年辈最尊的学者为老师。或宋元代称教授歌曲,戏剧武书的技艺的人为教师。

教习:明代掌课试之事的教师。

教职:原是周礼小宰六职之一,清代时沿用为教师之称。

监学:清中学堂以上设监学,管学生功课及考勤之事。

监丞:明清时期,对太学中国子监教师的称谓。

学正:宋元明清国子监老师。

司业:古代教音乐的老师。

讲师:古代对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

师保:古代担任教导贵族的学官。

宗师: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

学生称呼老师最普通的是:夫子、函丈,学生自称:生、受业。在实际使用上,老师称呼弟子为:张生、李生,学生也自称:生、小生。老师授课,把要讲的内容写在“业”上(业字的本义是木板)故也称老师为:业师,称自己为:受业。
 
图片

【古代媒人的七大雅称】

1、伐柯:

       雅称来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意思是说怎样去砍那斧柄呢没有斧头不可能;怎样娶那妻子呢?没有媒人是不行的。《中庸》也有“执柯以伐柯”之说,后来人们便称媒人为“伐柯”或“伐柯人”。

2、保山:

       《红楼梦》第119回:“他说二爷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当时人们称媒人为“保山”,指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

3、冰人:

      这个名称来自于《晋书·索紞传》中的一个故事,晋时有个叫索紞的,善于解梦,预卜吉凶祸福。有一次有一个叫令狐策的人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一个人说话。不知是何征兆,就要索紞为他解梦。索紞分析了一下梦境的情节,即对他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适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做媒,冰泮而婚成。”后来令狐策果然给一个太守的儿子做媒,又碰巧把婚事说成了。所以,“冰人”即成为“媒人”的代称。

4、媒妁:

       媒:谓谋合二姓,妁:谓斟酌二姓。《孟子滕文公》云:“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贼之。”

5、月老:

       唐小说记载,唐代人韦固夜经宋城,遇一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固问所检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又问囊中赤绳何用答曰:以系夫妻之足。传说这位老人是主管婚姻之神,故以“月老”作为媒人的别称。

6、红娘:

       本是唐元稹《莺莺传》中的主人公崔莺莺的侍女。《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经崔的侍女红娘从中设谋撮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元代王实甫据此改编为《西厢记》杂剧。此后,“红娘”便成了媒人的别称。

7、红叶:

       这个别称来自一个爱情故事。唐僖宗时,有个叫韩翠苹的宫女渴望得到正常的人间之爱,便冒着生命危险在红叶上题诗,让红叶随着御河的水传到宫外。有一个书生在偶然中拾得题诗的红叶,为其中的幽情所感动,也题诗于红叶之上,借流水传到宫中,韩翠苹常偷空到御河边,因此也得到了题诗红叶。后来天作良缘,后宫放宫女3000人,两个有情人终于在民间相见,结为伉俪。韩翠苹感慨万端,又题诗一首道:“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情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此后,人们便把媒人又称为红叶。
 
图片
 
【古人年岁别称】

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 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故云。”



中国古代别称(民俗)
 
图片 
 
 【时辰令称】

       1、夜半。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当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24小时制,下同)。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

       孔颖达在为《春秋·庄公七年》中“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一句作疏云:“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天色由黑到亮的这段,都称为夜。
“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变化的中间时段,而人们平素所说的“半夜”则是笼统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时间,其时间往往超出夜半的那两个小时。

       一年之始为正;一月之始为朔。我国现在的农历是以十一月为正,以夜半为朔的起点的。尽管古代典籍中对于“朔之始”还有以“平旦”或“鸡鸣”等为起点的多种不同说法,但是,人们总是用夜半子时合朔作为起始点来计算历法的。

       “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不胜枚举。

       2、鸡鸣。“鸡鸣”《辞源》注为:“兵器名。”《辞海》则注道:“《诗经·齐风》篇名。乐府《相和歌》曲名。戈的别称。”这两部工具书都缺注了十二时中的“鸡鸣”的词义。


       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的1~3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

       鸡被古人褒称作“知时畜也”。《韩诗外传》中赞颂鸡云:“守夜不失时,信也。”曙光初现,雄鸡啼鸣,拂晓来临,人们起身。

       “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而仅仅是表示“鸡叫了”这种情况。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风雨》)等。

       3、平旦。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日之气”,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这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云气”。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至于后来的诗词中就用得更多了。

       4、日出。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膏。”“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

       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在古代诗文中,人们使用“日出”这个时间名词的例子很多。

       例如:《史记·封禅书》载:“以递日出。”再如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5、食时。食时就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例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礼记·坊记》)另外,《管子· 弟子职》里也有运用“食时”的句子。

       如:“至于食时,先生将食。”还有,《文选》中任昉的《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说:“淮南取贵于食时。”刘良注:“汉淮南王安好书,天子为使《离骚传》,朝受诏,至食时进之。”

       6、隅中。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日出于旸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角为隅”,那么这个隅(即斜角)与时间有什么联系呢?如果以《淮南子》的作者,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等人的著书之地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观测点,人们在巳时观察,衡阳、昆吾两山皆在南方,当太阳运行到衡阳上方,还没有运转到昆吾上空时,长安观测点与衡阳上方的太阳的连线,同观测点与昆吾上空的太阳的连线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就是以长安为基准测位测得的巳时与午时这两个时辰形成的交角。这个交角就是太阳在隅中初临时与其在正中时所形成的东倾斜角,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段为“隅中”。

       《春秋左传·昭公五年》载:“'日之数十,故有十时。”(西晋杜预)注:'日昳为台,隅中日出,阙不在弟。’”这条注释也可作运用“隅中”一词的古文例证。

       7、日中。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这样的商品交换的初期活动,就在日中时辰进行。

       有例为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列子·汤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另外,《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日中”在古籍中使用相当频繁。

       8、日昳。“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的13~15时。

       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又《汉书·游侠传》:“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

       “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9、晡时。古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17时。古时“晡”与“馎”相通。

       《说文段注》:“馎,申时食也…'馎’,一作'晡’引申之义。凡食,皆曰馎。又以食食人谓之晡。”“晡”(馎)时”,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篇:“(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资治通鉴·唐纪》里有使用“晡时”的例子:“晡时,门坏。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古人还常常以“晡”这个字来代替“晡时”而写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10、日入。顾名思义,“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人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它指每日的17~19时。

       “日入”一词似始见于《春秋左传正义》:“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在《庄子·让王》中有这样一段话:“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古时,人们又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当时人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间表的。

       11、黄昏。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人们为什么要用“黄昏”来表示这一时辰呢?《说文》曰:“黄,地之色也。”又说:“昏,日冥也。”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黄昏”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里经常出现。


       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词人在这词句中把“黄昏”作为青年男女幽会的美好时刻来使用,是极确切的。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流露了作者李商隐对自己年华迟暮的慨叹。

       12、人定。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我国古代民歌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L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有这样一句话:“熙宁二年十一月,京师每夕有赤气,见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了解了“人定”的时间概念,就可以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王充《论衡》卷23《 时篇》说:“一日之中分为十二时,平旦寅,日出卯也。”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初,十二支名与十二时名已配合运用,排定次序。之后,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十二时》歌。在莫高窟发现的敦煌遗书中,大量地保存了这类作品,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翻翻最近出版的《敦煌歌辞总编》。
 
图片
 
【附】各个时辰的部分别称

夜半:子夜 夜分 中夜 未旦 宵分
鸡鸣:荒鸡
平旦:平明 旦明 黎明 早旦 日旦 昧旦 早晨 早夜 早朝 昧爽旦时
日出:日上 日生 日始 日晞 旭日 破晓
食时:早食 宴食 蚤食
隅中:日禺 禺中 日禺
日中:日正 日午 日高 正午 亭午 日当午
日昳:日昃 日仄 日侧 日跌 日斜
晡时:馎时 日馎 日稷 日夕 夕食
日入:日没 日沉 日西 日落 日逝 日晏 日旴 日晦 傍晚
黄昏:日夕 日末 日暮 日晚 日闇 日堕 日曛 曛黄
人定:定昏 夤夜
旦日


【计时来历】

【时辰命名】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子时】——(晚上11时至凌晨1时)鼠: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时】——(凌晨1时至3时)牛: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时】——(凌晨3时至早上5时)虎: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时】——(早上5时正至7时正)兔: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时】——(早上7时至上午9时)龙: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时】——(上午9时至11时)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时】——(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马: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时】——(下午1时至3时)羊: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时】——(下午3时至5时)猴: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时】——(下午5时至晚上7时)鸡: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时】——(晚上7时至9时)狗:狗开始守门口。
【亥时】——(晚上9时至11时)猪: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农历月份别称】

       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落英缤纷,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此外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称。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 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四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尔雅·释天》说:“四月为余。”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余,舒也。”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郝懿行义疏解释为,“皋者, 同高也 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结实,…。”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 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此外,还把六月称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礼记·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人宋之问把月中的桂花飘香都吹落人间了,何况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还有季秋、菊月、朽月等。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农历十月的别称有:初冬、开冬、露月、良月等。《尔雅·释天》中说:“十月为阳。”郭璞的注解为:“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玄。”《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乡间开冬之后,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 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孔颖达还注解为:“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而孙希旦的集解是,“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还有幸月、葭月、龙潜月之说,无可考。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的咏梅诗,已把寒冬梅花倔强的风骨和报道春之将至的信息描写得恰到妙处。从周代开始,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以狩猎禽兽祭先祖。据《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图片
 
【季月令称】

【农历季令别称传统版】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季〗—— 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阳中、芳春、三春、九春。

〖夏季〗 —— 三夏、九夏、炎夏、朱明、朱律、朱夏、清夏。

〖秋季〗—— 凄辰、金天、三秋、九秋、商节、金秋、素节、素秋、白藏、高商。

〖冬季〗—— 安宁、冬辰、岁余、九冬、无序、严节、寒冬、三冬。


【农历历月令别称花名版】

〖正月〗—— 柳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 杏月: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 桃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 槐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 榴月: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 荷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 巧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 桂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 菊月: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 阳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 葭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十二月〗—— 梅月: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农历月份别称传统版】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农历月份别称之通俗版】

〖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

〖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

〖四月〗:阳月、麦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

〖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

〖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

〖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 冬、飞阴月

〖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

〖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农历月份别称之传统版】

〖一月〗: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

〖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农历月份别称之民俗版】

〖一月〗: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朝、夹钟、大壮、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

〖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十月〗:良月、小春月、阳月、孟冬、开冬、上冬、初冬、小阳春、梅月、阳春、应钟、坤月、亥月

〖十一月〗:葭(jia)月、龙潜月、畅月、辜月、子月、复月、仲冬、一之日、霞月、冬月、长至、黄钟

〖十二月〗:冰月、除月、腊月、蜡月、严月、涂月、嘉平月、季冬、末冬、暮冬、杪冬、残冬、穷节、星回节、二之日、清祀、寒冬、大吕、严冬、临月、岁杪、丑月。

中国古代别称(物篇)
 
图片 
 
 【百花类令称】

花的美称 —— 玉英、玉玲珑

百花的雅称 —— 大花全友

十二种名花的谑称 —— 十二客

白色花朵的美称 —— 瑶芳

花苞的美称 —— 琼苞

花木叶子的美称 —— 玉叶

春花的别名 —— 僭客

丁香的别名 —— 百结花、素客、情客

牡丹的别名 —— 木芍药、百两金、伊洛传芳、花后、贵客、洛阳花、鹿韭、雄红、赏客、鼠姑、醒酒花、

千叶牡丹的别名 —— 京花

蜡梅的别名 —— 九英梅、久客、小黄香、奇友、黄梅花、寒客

杨花的别称 —— 狂客

山茶花的别名 —— 一捻红

白山茶花的别名 —— 玉茗

山茶的别名 —— 月丹

瑞圣花的别名 —— 丰瑞花

瑞香花的别名 —— 闺客、蓬莱紫、锦熏笼、麝囊

麝囊花的别名 —— 紫风流

辛夷的别名 —— 望春花、木兰、紫玉兰、女郎花

木笔花的别名 —— 书客

木兰的别名—— 新夷

杜鹃花的别名 —— 山石榴(亦省称山榴)、山踯躅、映山红、谢豹花、踯躅、踯跼

红杜鹃花的别名 —— 踯躅

踯躅的雅称 —— 山客

夹竹桃的别名 —— 拘那夷(亦称拘拏儿)。、俱那卫(亦称俱那异、枸那花)

海棠的别名 —— 川红、名友、蜀客、蜀锦

垂丝海棠的别名 —— 醉美人

绣球花的别名 —— 雪毬

紫荆的别名 —— 内消、蚍蜉

山矾的别名 —— 七里香、幽客

玚花的别名 —— 米囊

佛桑花的别名 —— 照殿红

合欢的别名 —— 马塍、青囊、夜合

合欢树的别称 —— 马缨花

刺桐花的别名 —— 鹦哥花

栀子的别名 —— 木丹、越桃、禅客、鲜支

石榴的别名 —— 石醋醋、村客

紫薇的别名 —— 百日红、怕痒树、官样花、猴郎达树(亦称猴刺脱)、满堂红

木槿的别名 —— 王蒸、日及、时客、爱老、朝生、朝华(亦称朝客)

木槿花的别名 —— 疟子花、面花

木槿的别名 —— 朝开暮花落、朝蕣、裹梅花、藩篱草

桂花的别名 —— 七里香

木犀的别名 —— 木樨、岩桂、严客(亦称岩客)、九里香

桂花的别名 —— 广寒香、仙客、金粟

木芙蓉的别名 —— 木莲、木蕖、拒霜、断肠草、绮帐、醉客

木兰的别名 —— 女郎花

木棉花的别名 —— 攀枝花

梅花的别名 —— 一枝春、木母、花魁、状元花、国香、梅兄、梅妻、清客、寄春君、暗香疏影

梅花枝干的美称 —— 玉骨

杏花的别名 —— 及第花

梨花的别名 —— 瀛洲玉雨

棠梨花的别名 —— 鬼客

林檎花的别名 —— 月临花

橘花的别名 —— 隽客

凌霄花的别名 —— 势客、鬼目、陵苕、紫葳

茉莉花的别名 —— 小南强、狎客、萼绿君、柰花(亦作柰子花)、鬘华(亦作鬘花)

棣棠花的别名 —— 俗客

蔷薇花的别名 —— 玉鸡苗、买笑、锦被堆

玫瑰花的别名 —— 刺客、徘徊花(亦省称徘徊)

月季花的别名 —— 斗雪红、紫华

酴醿花的谑称 —— 才客、木香、独步春、雅客、韵友

玉蕊花的别名 —— 乌朕花、散水花

琼花的异名 —— 仙客

锦带花的别名 —— 文官花、海仙

牵牛花的别名 —— 长十八、狗耳草、喇叭花、勤娘子

鼓子花的别名 —— 田客

旋花的别名 —— 豚肠草、筋根

款冬花的别名 —— 橐吾

芍药的别名 —— 可离、白犬、当离(又名将离)、近客、娇客、馀容、离草、婪尾春

兰的别名 —— 王者香、国香、幽客

兰花的别名 —— 香祖、侍女、媚世

白芍药的别名 —— 玉盘盂

赤芍药的别名 —— 木芍药

赛兰香的别名 —— 伊兰

水仙花的别名 —— 栗玉花、凌波仙子、雅客、雅蒜

红豆蔻花的别名 —— 鸳鸯

罂粟花的别名 —— 米囊花、象谷、锦被花、

丽春的别名 —— 百般娇

石竹花的别名 —— 洛阳花

蜀葵的别名 —— 一丈红

郁金香的别名 —— 紫述香

夜合花的别名 —— 乌赖树

向日莲的别名 —— 夜合

凤仙花的别名 —— 夹竹桃、羽客、金凤、指甲草(亦称指甲)、染指甲草

凤仙花种子的别名 —— 急性子

金凤花的别名 —— 好女儿花

乌莲花的别名 —— 仙人花、连缬花

红蓝花的别名 —— 黄蓝

石蝉花的别名 —— 玉蝉花

荷花的别名 —— 水花 (亦称水芝、水芸、水旦)、芙蓉(亦作夫容)、芙蕖(亦作芙渠)、金芙蓉、菡萏、翠钱

莲花的别名 —— 玉环、君子花、泽芝、溪客、静客

荷花瓣的别名 —— 红衣

莲花瓣的别名 —— 宫莲

莲花蕊的别名 —— 佛座须

菱花的别称 —— 水客

葵的别称 —— 忠客

金钱花的别名 —— 子午花、润笔花、阇提花

旋覆花的别名 —— 滴滴金

秋海棠的别名 —— 八月春

秋海棠的别名 —— 断肠花(亦称断肠)

素馨花的别名 —— 花嬖倖

鸡冠花的别名 —— 洗手花

曼陀罗花的别名 —— 山茄子、凤茄、

曼陀罗的别名 —— 恶客

山姜花的别名 —— 含胎花

菊花的别名 —— 女华、日精、更生、延寿客、延龄客、笑靥金

菊的别名—— 节华、朱嬴、阴威、寿客、金蕊、周盈、傅延年、

甘菊的别名 —— 家菊、金精

白菊花的别名 —— 月朵

柑子菊的别名 —— 官样黄

翠菊的别名 —— 江西腊(亦作江西蜡)
 
图片
 
【果实类别称】

果实的美称 —— 玉食

宋时对植物果实的美称 —— 韵梅

果品蜜饯的美称 —— 九天材料

山楂的别名 —— 赤爪子、猴查 (亦作猴楂)、

仙果的别名 —— 琼实

多子瓜果的别名 —— 百子瓮

李子的别名 —— 嘉庆子

杏的别名 —— 仙人杏、甜梅

梅子的别名 —— 曹公

白梅的别名 —— 盐梅

醋梅的谑称 —— 醋浸曹公

蟠桃的美称 —— 玉颗

桃仁的别名 —— 脱桃婴儿

桃枭的别名 —— 枭景、神桃、桃奴

栗的别名 —— 河东饭

生栗汁的美称 —— 白玉浆

枣子的别名 —— 木蜜、龙骨、圣花儿、百益红、羊角、良枣、鸡心、

干枣的别名 —— 红皱

仲思枣的别名 —— 仙枣

梨的别名 —— 文林郎、百损黄、快果、淡客、蜜父

木瓜的别名 —— 护圣瓜、铁脚梨

榠楂的别名 —— 瘙楂

山楂的别名 —— 鼻涕团

庵罗果的别名 —— 香盖

林檎的别名 —— 文林果、花红、黑檎

柿饼的别名 —— 柿花

君迁子的别名 —— 丁香柿

甜石榴的别名 —— 天浆

石榴的别名 —— 丹若、金樱、珠榴、涂林、措措

橘的别名 —— 三十子、金衣丹、珠颗、橘奴、漳橘

陈皮的别名 —— 贵老

柑的别名 —— 甘心氏、瑞圣奴(唐明皇给柑取的别名)

柚的别名 —— 生栾、蜜筩

黎檬的别名 —— 宜蒙子

金橘的别名 —— 山橘、卢橘、夏橘、给客橙

枇杷的别名 —— 粗客、腊儿、蜡兄

杨梅的别名 —— 骊珠、吴郡星郎(吴地杨梅的美称)、圣僧(白杨梅的别名)、五歛子(又称五陵子)

樱桃的别名 —— 妞桃、石蜜 、朱茱、麦英、李桃、含桃、荆桃、珠颗、珠樱

山樱桃的别名 —— 朱桃、麦樱

银杏的别名 —— 平仲、鸭脚(亦称鸭脚子)

胡桃的别名 —— 核桃、粉楦(杭人对胡桃的戏称)

胡桃仁的别名 —— 虾蟆

榛实的美称 —— 玉颗

橡实的别名 —— 柞子

槲实的别名 —— 栎橿子

荔枝的别名 —— 一枝香、丹荔、水浮子、白啖、红云、红罗、侧生、绛衣娘、皱玉星球、晚红、御仙花、皴皮

龙眼的别名 —— 比目、荔枝奴、益智、骊珠、绣水团、鲛泪

橄榄的别名 —— 来子、青子、青果、味谏(又称馀甘果)、忠果、南威、柯榄、馀甘(亦称馀甘子) 、谏果

庵摩勒的别名 —— 馀甘子

油柑的别名 —— 谏果

香蕉的别名 —— 龙牙蕉

芒果的别名 —— 番蒜

槟榔的别名 —— 仁频、宾门、橄榄子、螺果、蒳(山槟榔的别名)

榧实的别名 —— 玉山果

椰子树的别名 —— 胥馀(亦作胥邪)

椰子的别名 —— 越王头

无漏子的别名 —— 千年枣、番枣

海枣的别名 —— 波斯枣

唐代波斯枣的别名 —— 鹘莽

桄榔的别名 —— 铁木

无花果的别名 —— 映日果

倒捻子的别名 —— 粘子

马槟榔的别名 —— 马金南、马金囊

枳椇子的别名 —— 木石、木饧、木实、木珊瑚、白石、树蜜

枳椇的别名 —— 癞汉指头

椒的别名 —— 金丸使者

蜀椒的别名 —— 汉椒

茱萸的别名 —— 越椒、辟邪翁

食茱萸的别名 —— 艾子、欓子

盐麸子的别名 —— 木盐

皋芦的别名 —— 瓜芦

葡萄的别名 —— 月支藤、赐紫樱桃

猕猴桃的别称 —— 阳桃

藕的美称 —— 玉节、玉玲珑、白蒻、光旁、冰房玉节、雨草、省事三、斑杖

莲子的别名 —— 水芝、白玉蝉、湖目

菱的别名 —— 薢茩

芡实的俗称 —— 乌头(亦叫鸡头)、水硫黄、老鸡头、鸡头肉、鸡壅、鸿头、雁 喙

芡的别名 —— 雁头

鸡头的别名 —— 雁实

荸荠的俗称 —— 马蹄、乌芋、地栗、黑三棱

慈姑的别名 —— 白地栗、燕尾草、藉姑
 
图片
 
【药草类令称】

草的美称 —— 丹草、琼草

药草的美称 —— 灵草、珍草、仙草

甘草的别称 —— 灵通、蜜甘、蜜草、甘国老、蕗

黄蓍的别名 —— 王孙、百药绵

人参的别名 —— 人衔、土精、玉精、地精、黄参、神草、鬼盖、海腴、百尺杵、皱面还丹

沙参的别名 —— 白参、苦心、羊婆奶

桔梗的别名 —— 白药、利如、房图、梗草、符扈、吉祥杵

黄精草的别名 —— 水芝、玉芝、龙衔

黄精的别名 —— 戊己芝、兔竹、鹿竹、重楼、笔管菜(黄精苗)

萎蕤的别名 —— 马熏、玉竹、娃草(葳蕤草)

青粘的别名 —— 黄芝

知母的别名 —— 水参、连母、蚳母

肉苁蓉的别名 —— 黑司命

天麻的别名 —— 鬼督邮、神草、赤箭

赤箭的别名 —— 独摇、独摇芝、合离草

术的别名 —— 山姜、山蓟、山精、马蓟、枹蓟、吃力伽

吴术的别名 —— 白天寿

狗脊的别名 —— 百枝、扶筋(亦称扶盖)

中药贯众的别名 —— 泺、黑狗脊

中药玉竹的别名 —— 地节

远志的别名 —— 小草、细草、醒心杖

仙灵脾别名 —— 仙灵毗

仙茅的别名 —— 独茅

淫羊藿的别名 —— 弃仗草、黄连祖

玄参的别名 —— 玄台、鬼藏

丹参的别名 —— 赤参、郝蝉、郝蝉草(郄蝉草)

紫参的别名 —— 马行、众戎、牡蒙、童肠、五鸟花

苦参的别名 —— 绿白

王孙的别名 —— 牡蒙、黄孙

地榆的别名 —— 玉豉、酸赭、无名印

紫草的异名 —— 鸦衔草

白头翁的别名 —— 野丈人

白及的别名 —— 连及草

黄连的别名 —— 王连

黄芩的别名 —— 妒妇、空肠、腐肠

子芩的别名 —— 条芩

秦艽的别名 —— 产家大器

防风的别名 —— 百枝、屏风、曲方氏

独活的别名 —— 独摇

升麻的别名 —— 周麻、

升麻的别名 —— 既济公

白鲜的别名 —— 白膻

延胡索的别名 —— 玄胡索

贝母的别名 —— 空草、瓦垅班、黄虻、勤母

金灯草的别名 ——九形、无义草

山慈姑的异名 —— 朱姑、金灯、鬼灯檠

鹿葱的别名 —— 护阶君子

细辛的别名 —— 绿须姜

杜蘅的异名 —— 土杏、马蹄香

徐长卿的别名 —— 鬼督邮

白薇的别名 —— 白幕

紫金牛的别名 —— 老弗大,亦称平地木。

当归的别名 —— 文无、白蕲

荼芜的别名 —— 蕲茝

蛇床的别名 —— 虺床、蛇米、蛇粟

藁本的别名 —— 鬼卿、藁茇

白芷的别名 —— 三闾小玉、白茝、苻蓠、泽芬

青木香的别名 —— 五木香

山柰的别名 —— 山辣

杜若的别名 —— 山姜、幽若

草豆蔻的别名 —— 百子堂

荜茇的别名 —— 阿梨诃咃、逼拨

肉豆蔻的别名 —— 肉果、迦拘勒

补骨脂的别称 —— 破故纸

莎草的别名 —— 地毛、薃侯

香附子的别名 —— 省头香、莎毯

水葱的别称 —— 翠菅

紫述香的别名 —— 麝香草

熏草的别名 —— 黄零草

零陵香的别名 ——燕草

兰草的别名 ——省头草

兰草的别名 —— 燕尾香、螺女

泽兰的别名 —— 九畹菜、风药、水香、龙枣、都梁(亦称都梁香)

香薷的别名 —— 香茸、香葇、葇

假苏的别名 —— 再生丹

薄荷的别名 —— 醉猫、蕃荷

积雪草的别名 —— 连钱草

紫苏的别名 —— 龙脑薄荷、水状元、赤苏

龙脑草的别名 —— 玉虚饭

野菊的别名 —— 苦薏

艾的别名 —— 吉祥草、福德绵、冰台、医草、灸草、

艾草的别名 —— 黄草

艾蒿的别名 —— 野艾、野蒿

青蒿的别名 —— 方溃

白蒿的别名 ——旁勃

马先蒿的别名 —— 烂石草

茺蔚的别名 ——贞蔚

薇衔的别名 —— 无风、无颠

麋衔草的别名 —— 无心草

曲节草的别名 —— 蛇蓝

节草的别名 —— 绿豆青

青葙的别名 —— 萋蒿

大蓟的别名 —— 马蓟

续断的别名 —— 龙豆

续断草的别名 —— 褱

漏卢的别名 —— 鬼油麻

飞廉的别名 —— 伏菟

荓之的别名 —— 马帚

蠡实的别名 —— 马楝子、马蔺

牛蒡子的别名 —— 恶实、蒡翁菜

恶实的别名 —— 鼠粘子

苍耳子的别名 —— 耳珰、羊负来、进贤菜

耳的别名 —— 野茄

枲耳的别名 —— 道人头

天名精的别名 —— 麦句姜、虾蟆蓝、豨首(即豕首)、鹤虱

豕首草的别名 —— 蟾蠩兰

豨莶的别名 —— 火杴

芦苇的别名 —— 乌蓲、假节侯

菼的别名 —— 马尾

芭蕉的别名 —— 绿玉

芭蕉叶的别名 —— 鬼罗襦、扇子仙(亦省作“扇仙”)。

蘘荷的别名 —— 嘉草

麻黄的别名 —— 中黄节士

麻黄的别名 ——龙沙

木贼草的别名 —— 砥草

石龙刍的别名 —— 方宾

龙须草的别名 —— 缙云草

龙常草的别名 —— 粽心草

地黄的别名 —— 地锦、芑、还元大品

牛膝的别名 —— 百倍、通天拄杖

紫菀的别名 —— 返魂草

枇杷叶的别名 —— 无忧扇

女菀草的别名 —— 白菀、茆

麦门冬的别名 —— 不死草、护阶君子、禹韭

门冬的别名 —— 禹葭

忘忧草的别名 —— 丹棘

萱草的别名 —— 水葱、令草、欢客、疗愁、鹿剑鹿葱、紫萱、忘忧草、宜男(亦称宜男花、宜男草)

鸭跖草的别名 —— 竹鸡草、竹菜

葵菜的别名 —— 滑菜

酸浆的别名 —— 皮弁草、红姑娘

苦葴的别称 —— 神珠

蜀羊泉的别名 —— 漆姑

鼠耳草的别名 —— 无心草

鼠曲草的别名 —— 佛耳草、茸母、鼠耳

地肤的别名 —— 千心妓女、扫帚(亦称扫帚菜)、独帚、鸭舌草

瞿麦的别名 —— 石竹、地面

竹子的别名 —— 杜母

相思草的别名 —— 断肠草、寡妇莎、霜草

王不留行的别名 —— 禁宫花

金盏草的别名 —— 杏叶草

葶苈的别名 —— 丁历、大室、蕇

车前的别名 —— 车轮菜、牛溲、

车前子的别名 ——当道

车前草的别名 —— 地衣、蟆衣草

狼把草的别名 —— 郎耶草

狗尾草的别名 —— 光明草

旱莲的别名 —— 鲤肠

连翘的别名 —— 连苕

水英的别称 —— 鱼津草

马蓝的别名 —— 板蓝

甘蓝的别名 —— 蓝菜

红蓼的别名 —— 火蓼

荭草的别名 —— 游龙

虎杖的别名 —— 斑杖、酸杖

萹蓄的别名 —— 道生草

菉草的别称 —— 王刍

荩草的别名 —— 菉竹、黄草

蒺藜的别名 —— 屈人、豺羽

谷精草的别名 —— 戴星

紫花地丁的别名 —— 独行虎

鬼针草的别名 —— 鬼钗

大黄的别名 —— 无声虎

防葵的别名 —— 房苑、梨盖

毒草狼牙的别名 —— 支兰、牙子、狼子

泽漆的别名 —— 绿叶绿花草

鹤子草的别名 —— 绿花绿叶

媚草 ——鹤子草的别名

甘遂的别名 —— 甘泽、白泽、鬼丑

续随子的别名 —— 拒冬

天仙子的别名 —— 行唐、横唐

云实的别名 —— 马豆

藜芦的别名 —— 鹿葱、憨葱

堇草或附子的别名 —— 乌头、乌喙、僧鞋菊

乌头的别名 —— 千秋、奚毒、独白草、鸳鸯菊

川乌头的别名 —— 昌明童子

天雄的别名 —— 白幕

虎掌的别名 —— 鬼蒟蒻

蒟蒻的别名 —— 鬼头、鬼芋、蒻头

半夏的别名 —— 水玉、地文、守田、和姑、痰宫劈历

蚤休的别名 —— 七叶一枝花、重台

鬼臼的别名 —— 九臼、鬼药、独荷草、独脚莲、马目毒公

射干的别名 —— 乌扇、鬼扇、黄远

羊踯躅的别 —— 黄杜鹃、黄踯蠋

芫花的别称 —— 败华、鱼毒

醉鱼草的别名 —— 鱼尾草、闹鱼花

莽草的别名 —— 红桂、茵蓣

毛莨的别名 —— 猴蒜

海芋的俗称 —— 观音莲

钩吻的别名 ——烂肠草、断肠草、黄藤

菟丝子的别名 —— 火焰草、迎阳子、野狐丝、赤网、兔缕

女萝草的别名 —— 王女、蒙

五味子的别名 —— 玄及

悬钩子的别名 —— 木莓

山莓的别称 —— 悬钩

蛇莓的别名 —— 蚕莓

蛇莓的别名 —— 蛇藨

马钱子的别名 —— 番木鳖、乌兜铃

马兜铃的别名 —— 土青木香、独行根

预知子的别名 —— 盍合子

牵牛子的别名 —— 黑丑

白色牵牛子的别名 —— 白丑

葍的别名 —— 获、爵弁

紫葳的别名 —— 瞿陵

蔷薇子的别名 —— 营实

栝楼的别名 —— 白药、瓜蒌、黄瓜

王瓜的别名 —— 土瓜、马爮瓜、师姑草、萆挈

葛的别名 —— 鹿藿

黄环草的别名 —— 根韭

何首乌的别名 —— 马肝石、地精、交藤、赤葛、夜合、疮帚、桃柳藤

萆薢的别名 —— 白菝葜、百枝、竹木、赤节

白蘝的别名 —— 白根

山豆根的别名 —— 黄结

茜草的别名 —— 过山龙

通草的别名 —— 丁公藤、丁翁、离南

白兔藿的别名 —— 白葛

悬肠草的别名 —— 思子蔓

白英的别名 —— 白幕、排风

萝藦的别名 —— 羊婆奶

乌蔹莓的别名 —— 龙尾

仙人掌的别名 —— 千岁子

羊桃的别名 —— 细子、鬼桃

络石的别名 —— 耐冬、悬石

木莲的别名 —— 木馒头、鬼馒头

薜荔的别名 —— 凡木蔓

桑花的别名 —— 桑钱、桑藓

苔藓的别名 —— 玉藓、青肤、绿钱

忍冬的别名 —— 金银花、鸳鸯藤、通灵草

泽泻的别名 —— 水泻、芒芋、禹孙、鹄泻

羊蹄草的别名 —— 东方宿、连虫陆、败毒菜、鬼目

蒲的别称 —— 勃卢

石菖蒲的别名 —— 石上草

菖蒲的别名 —— 水剑、兰荪、昌阳、香节、鬼目、绿剑真人

青苔的美称 —— 绮钱、绿衣元宝

茭草的别名 —— 白蒋、

菰的别名 —— 茭草、绿节

萍的别名 —— 水花

浮萍的别名 —— 漂

莕菜的别名 —— 屏风(又名凫葵)

荇菜的别名 —— 莕公须

莼菜的别名 —— 水葵

葵莼的别名 —— 龟莼

苹花的别名 —— 宝相

水蕰的别名 —— 鳃草

倒枝藻的别名 —— 水网

石斛的别名 —— 少年润、百丈须、林兰、金钗、禁生

白辛的别名 —— 脱尾

朱草的别名 —— 福草

石韦的别名 —— 石兰

金星草的别名 —— 七星草、凤尾草

石长生的别称 —— 丹草

穿心莲的别名 —— 一见意

石胡荽的别名 —— 鸡肠草、鹅不食草

酢浆草的别名 —— 酸母、酸浆、酸箕、醋母草

地锦的别名 —— 酱瓣草

石蕊的别名 —— 石芥

垣衣的别名 —— 鼠韭

屋游的别名 —— 瓦苔(亦称瓦藓。即瓦衣)

瓦松的别名 —— 昨叶何

乌韭的别名 —— 石花

卷柏的别名 —— 还魂草、豹足

玉柏的别名 —— 少年柏

马勃的别名 —— 马疕、灰菰

雀医草的别名 —— 白气


【景类令称】

大地的令称 —— 后土、坤灵、坤舆、金地、柔祇、泰宁——地的别称

江山、国土的令称 —— 山河

山水的令称 —— 清晖

城池的令称 —— 瑶城

京城的令称 —— 皇城、玉城、凤城、京华、京都、京师

汉长安城令称 —— 斗城

治县的令称 —— 花县

旧时县令称 —— 邑


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 —— 邹鲁

贫民聚居处的代称 —— 糠市

野外的令称 —— 神坰

村落的令称 —— 金墟福地

村社的令称 —— 香社

乡里的代称 —— 栎社

田园的令称 —— 玉田

家乡的令称 ——灵丘

故乡的代称 —— 枌榆、梓

对别人家乡的令称 —— 仙乡、仙里、凤里

对他人故里的令称 —— 珂里

居庸关的别称 —— 蠮螉塞

函谷关的别称 —— 隆谷

玉门关的别称 —— 玉塞
 
图片
 
山的令称 —— 玉岑、灵山

佛道等所居之山的令称 —— 宝山

佛寺所处之山丘的令称 —— 香岑

山峰的美称 —— 玉山、玉尖、玉岫

石峰的美称 —— 琼峰

山岭的美称 —— 玉岭

山峦的美称 —— 香岫

泰山的别称 —— 天齐、天孙、东岳、代宗(即岱宗)、岱山、岱岳

衡山的别称 —— 岣嵝(衡山的主峰)、南岳、

华山中峰的别称 —— 玉女峰

华山的别称 —— 西岳

恒山的别称 —— 北岳

嵩山的别称 —— 崧镇、嵩少

安徽黄山的别称 —— 黟山

安徽天柱山的别名 —— 霍山

江西庐山的别称 —— 匡岭、匡岳、匡阜、匡俗山、南障山(庐山的古名)、康庐(宋时庐山的别称)

江西九江大孤山的别称 —— 鞋山

小孤山的别称 —— 小姑

蜀冈的别称 —— 昆冈

江苏吴县邓尉山的令称 —— 香雪海

杭州灵隐山的令称 —— 仙居

浙江普陀山的令称 —— 梅岑

武当山的别称 —— 泰岳山、谢罗山、篸岭——武当山的别名

太行山别称 —— 女娲

崤山的别称 —— 嵚岑山(亦名嵚崟山)

巫山的别称 —— 孝堂(在今山东平阴县)

山东蒙山的别称 ——东蒙

山西五台的别称 —— 清凉山

终南山的别称 —— 橘山

岐山的代称 —— 凤野

祁连山的别称 —— 陇山(雪山)

古代昆仑山的别称 —— 昆冈

青城山的别称 —— 五岳丈人

岷山的古称 —— 渎山

五岭的别称 —— 岭峤

狄山的别称 —— 崇山

蓬莱的别称 —— 云来

瀛洲的别称 —— 环洲、魂州

火山的别称 —— 堆积山

岩洞的美称 —— 玉洞

石洞的美称 —— 玉窦

石笋、石林的美称 —— 瑶林

假山石的别称 ——

太湖石的戏称 —— 槃固侯(亦作盘固侯)

通道的美称 —— 宝衢


水的美称 —— 玉水、玉液、灵液

对水源的美称 —— 灵源

水流的美称 —— 金流

江海的别称 —— 谷王

大海的别称 —— 朝夕池(朝夕,即潮汐)

古代东海的别称 —— 沧海

南海的别称 —— 涨海


长江的别称 —— 汉阳江、黄沱(古代长江的别称)

松花江的别称 —— 速末水

吴淞江的别称 —— 吴江、松江、松陵

松江的别称 —— 鲈江、谷水

钱塘江的别称 —— 之江(亦省称罗刹。钱塘江自萧山县罗刹江)

黄浦江的旧称 —— 黄浦、歇浦(亦称黄歇浦)

娄江的别称 —— 下江

瓯江的别称 —— 芙蓉江

白龙江的别称 —— 白虾浦

福建九龙江下游的别称 —— 柳营江

湘江的别称 —— 潇湘

珠江的别称 —— 沈珠浦(亦作沉珠浦)、粤江

大黄江的别称 —— 江口

漓江的别称 —— 癸水

四川锦江的别称 —— 西江


河流的美称 —— 灵川、灵波

黄河的别称 —— 德水

黄河上游段别称 —— 玛楚河

青海省贵德县境内黄河的别名 —— 逢留

旧历十月黄河水的别称 —— 复槽水

今河北境内永定河的古称 —— 卢沟河

湖北天门河的别称 —— 西江

大渡河的别称 —— 铜河

御河的美称 —— 玉沟


古彭蠡湖的别称 —— 宫亭湖

杭州西湖的别称 —— 西子湖、高士湖

明·圣湖的简称 —— 明湖

太湖的别称 —— 巨区、洞庭

镜湖的别称 —— 贺家湖

洞庭湖的别称 —— 重湖

南京玄武湖的别称 —— 后湖

浙江鄞县广德湖旧称 —— 莺脰湖

青海的别名 —— 西海

新疆博斯腾湖的别称 ——西海


溪流的美称 —— 玉溪、灵溪

传说中产玉的溪 —— 瑶溪

若耶溪的别称 —— 五云溪

荆溪的别称 —— 蛟川

冉溪的别称 —— 染溪。柳宗元称为愚溪。


池水的美称 —— 凤凰池、灵池、金池、琼池

池沼的美称 —— 玉池、灵沼

池塘的美称 —— 瑶塘

宫池的美称 —— 凤液

帝王居处池沼的美称 —— 神池(神灵之池)

北京什刹海的别称 —— 后海


孟津的别称 —— 富平津

洛水的别称 —— 龟津

古黑水的别称 —— 鸿鹭

汝水的别称 —— 汝海

浐水的别称 —— 素浐


泉的美称 —— 玉泉、灵泉、金泉、珠泉

孔子泉的别称 —— 圣泉

瀑布的别称 —— 立泉

水涯的美称 —— 丹厓

水滨的美称 —— 玉溆


岛的美称 —— 琼岛

海南岛的美称 —— 琼瑶

渚的美称 ——兰渚

水中沙洲的美称 —— 灵洲

小水洲的美称 ——神渚


井的美称 —— 玉井

井壁的美称 —— 玉甃

水珠的美称 —— 珠颗

溶洞中水滴的美称 —— 琼乳

宋代对京师沟渠的谑称 —— 无忧洞


沙土的美称 —— 玉沙

宫庭内泥土的美称 —— 香土

土的别称 —— 敦阜

冰的别称 —— 石镜
 
图片
 
【银河类令称】

星汉 —— 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天汉 —— 陆机《拟明月皎月光》: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

清汉 —— 陆机《拟迢迢牵牛星》:昭昭清汉晖第

银河 ——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云汉 —— 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相期渺(邈)云汉

绛河 —— 杜审言《七夕》: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星河 —— 杜甫《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天河 —— 王建《秋夜曲》天河悠悠漏山长,南楼北斗两相当

银湾 —— 李贺《溪晚凉》玉烟清湿白如幢,银湾小转流天来

银汉 —— 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还壁题》: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106个愁死人的多音字,一句话总结,果断为孩子留着 - 瀛子 - 瀛の小笺
106个愁死人的多音字,为孩子留着
分隔线素材◆蓝色系列◆ - Q仔 - Q仔*网易博客
Веселые мультяшки Сергея Ишмаева
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
  

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è)彩。
  

4、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5、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6、量:有闲心思量(liáng)她,没度量(liàng)宽容她。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
  

7、沓: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
  

8、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
  

9、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10、曝: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羞愧。
  

11、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
  

12、和:天气暖和(huo),小和(hé)在家和(huó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13、省:湖北副省(shěng)长李大强,如能早些省(xǐng)悟,就不致于丢官弃职、气得不省(xǐng)人事了。
  

14、拗:这首诗写得太拗(ào)口了,但他执拗(niù)不改,气得我把笔杆都拗(ǎo)断了。
  

15、臭:臭气熏天的臭(chòu)是指气味难闻,无声无臭的臭(xiù)是泛指一般气味。
  

16、度:度(dù姓)老师大度(dù名词),一向度(duó动词)德量力,从不以己度(duó动词)人。
  

17、哄: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ōng)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hòng)而散。
  

18、丧:他穿着丧(sāng)服,为丧(sāng)葬费发愁,神情沮丧(sàng)、垂头丧(sàng)气。
  

19、差:他每次出差(chāi)差(chà)不多都要出点差(chā)错。
  

20、扎:鱼拼命挣扎(zhá),鱼刺扎(zhā)破了手,他随意包扎(zā)一下。
  

21、埋: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工作。
  

22、盛:盛(shèng)老师盛(shèng)情邀我去她家做客,并帮我盛(chéng)饭。
  

23、伧:这个人衣着寒伧(chen),语言伧(cāng)俗。
  

24、创:勇于创(chuàng)造的人,难免会遭受创(chuāng)伤。
  

25、伯:我是她的大伯(bó),不是她的大伯(bǎi)子。
  

26、疟:发疟(yāo)子就是患了疟(nǜe)疾。
  

27、看:看(kān)守大门的保安,也很喜欢看(kàn)小说。
  

28、行:银行(háng)发行(xíng)股票,报纸刊登行(háng)情。
  

29、艾:他在耆艾(ài)之年得了艾(ài)滋病,整天自怨自艾(yì)。
  

30、把:你把(bǎ)水缸把(bà)摔坏了,以后使用没把(bǎ)柄了。
  

31、传:鸿门宴》是汉代传(zhuàn)记,而不是唐代传(chuán)奇。
  

32、荷:荷(hé)花旁边,站着一位荷(hè)枪实弹的战士。
  

33、涨:我说她涨(zhǎng)了工资,她就涨(zhàng)红着脸,摇头否认。
  

34、奇:数学中奇(jī)数,是最奇(qí)妙的。
  

35、炮:能用打红的炮(pào)筒,炮(bāo)羊肉和炮(páo)制药材吗?
  

36、给:请把这封信交给(gěi)团长,告诉他,前线的供给(jǐ)一定要有保障。
  

37、冠:他得了冠(guàn)军后,就有点冠(guān)冕堂皇了。
  

38、干:穿着干(gān)净的衣服,干(gàn)脏活,真有点不协调。
  

39、巷:矿下的巷(hàng)道,与北京四合院的小巷(xiàng)有点相似。
  

40、薄:薄(bò)荷油味不薄(báo),很受欢迎,但要薄(bó)利多销。
  

41、拓:拓片、拓本的“拓”读(tà),开拓、拓荒的“拓”读(tuò)。
  

42、恶:这条恶(è)狗,真可恶(wù),满身臭味,让人闻了就恶(ě)心。
  

43、便:局长大腹便便(pián),行动不便(biàn)。
  

44、宿:小明在宿(sù)舍说了一宿(xiǚ)有关星宿(xiǜ)的常识。
  

45、号:受了批评,那几名小号(hào)手都号(háo)啕大哭起来。
  

46、藏:西藏(zàng)的布达拉宫,是收藏(cáng)大藏(zàng)经的宝藏(zàng)。
  

47、轧:轧(zhá)钢车间的工人很团结,没有相互倾轧(yà)的现象。
  

48、卡:这辆藏匿毒品的卡(kǎ)车,在过关卡(qiǎ)时被截住了。
  

49、调:出现矛盾要先调(diào)查,然后调(tiáo)解。
  

50、模:这两件瓷器,模(mú)样很相似,像是由一个模(mó)型做出来的。
  

51、没:驾车违章,证件被交警没(mò)收了,他仍像没(méi)事一样。
  

52、舍:我真舍(shě)不得离开住了这么多年的宿舍(shè)。
  

53、殷:老林家境殷(yīn)实,那清一色殷(yān)红的实木家具,令人赞叹不已。

唯美小女孩头像图片


  

54、还:下课后,我还(hái)要去图书馆还(huán)书。
  

55、系:你得系(jì)上红领巾,去学校联系(xì)少先队员,来参加活动。
  

56、假:假(jiǎ)如儿童节,学校不放假(jià),我们怎么办?
  

57、降: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jiàng)落的敌人投降(xiáng)。
  

58、脯:胸脯(pú)、果脯(fǔ)不是同一个读音。
  

59、间:他们两人之间(jiān)的友谊,从来没有间(jiàn)断过。
  

60、石:两石(dàn)石(shí)子,不够装一卡车。
  

61、劲:球场上遇到劲(jìng)敌,倒使他干劲(jìn)更足了。
  

62、茄:我不喜欢抽雪茄(jiā)烟,但我喜欢吃番茄(qié)。
  

63、刨:我刨(bào推刮)平木头,再去刨(páo挖掘)花生。
  

64、弹:这种弹(dàn)弓,弹(tán)力很强。
  

65、颤:听到这个噩耗,小刘颤(zhàn)栗,小陈颤(chàn)抖。
  

66、扒:他扒(bā)下皮鞋,就去追扒(pá)手。
  

67、散:我收集的材料散(sàn)失了,散(sǎn)文没法写了。
  

68、数: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数(shuò)见不鲜了。
  

69、参:人参(shēn)苗长得参(cēn)差不齐,还让人参(cān)观吗。
  

70、会:今天召开的会(kuài)计工作会(huì)议一会(huì)儿就要结束了。
  

71、簸:他用簸(bò)箕簸(bǒ)米。
  

72、吓:敌人的恐吓(hè),吓(xià)不倒他。
  

73、胖:肥胖(pàng)并不都是因为心宽体胖(pán),而是缺少锻炼。
  

74、耙:你用梨耙(bà)耙(bà)地,我用钉耙(pá)耙(pá)草。
  

75、伺:边伺(cì)候他,边窥伺(sì)动静。
  

76、好:好(hào)逸恶劳、好(hào)为人师的做法,都不好(hǎo)。
  

77、咳:咳(haī)!你怎么又咳(ké)起来了?
  

78、处:办事处(chù)正在处(chǔ)理这个问题。
  

79、囤:大囤(dùn)、小囤(dùn),都囤(tún)满了粮食。
  

80、缝:这台缝(féng)纫机的台板,有裂缝(fèng)。
  

81、澄:澄(dèng)清混水易,澄(chéng)清问题难。
  

82、扇:他拿着扇(shàn)子,却扇(shān)不来风。
  

83、得:你得(děi必须)把心得(dé)体会写得(de)具体、详细些。
  

84、屏:他屏(bǐng)气,凝神,躲在屏(píng)风后面。
  

85、几:这几(jǐ)张茶几(jī),几(jī)乎都要散架了。
  

86、卷:考卷(juàn)被风卷(juǎn)起,飘落到了地上。
  

87、乐:音乐(yuè)老师姓乐(yuè),他乐(lè)于助人。
  

88、了:他了(liào)望半天,对地形早已了(liǎo)如指掌了(le)。
  

89、吭:小李一声不吭(kēng),小王却引吭(háng)高歌。
  

90、粘:胶水不粘(nián)了,书页粘(zhān)不紧。
  

91、畜:畜(xù)牧场里牲畜(chù)多。
  

92、称:称(chèng同“秤”)杆的名称(chēng)、实物要相称(chèn)


93.弄:别在弄(lòng)堂在玩弄(nòng)小鸟。

  

94.俩:他兄弟俩(liǎ)耍猴的伎俩(liǎng)不过如此。
  

95、露:小杨刚一露(lòu)头,就暴露(lù)了目标。
  

96、重:老师很重(zhòng)视这个问题,请重(chóng)说一遍。
  

97、率:他办事从不草率(shuài),效率(lǜ)一向很高。
  

98.空:有空(kòng)闲就好好读书,尽量少说空(kōng)话。
  

99.泊:小船漂泊(bó)在湖泊(pō)里。
  

100.朝:我朝(zhāo)气蓬勃朝(cháo)前走。

  

101.膀:膀(páng)胱炎会使人膀(pāng)肿吗?
  

102.校:上校(xiào)到校(jiào)场找人校(jiào)对材料。
  

103.强:小强(qiáng)很倔强(jiàng),做事别勉强(qiǎng)他。
  

104.塞:(sài)外并不闭塞(sè),塞(sāi)子塞(sāi)不住漏洞。
  

105.辟:随意诬陷人,搞封建复辟(bì)可不行,得辟(pì)谣。
  

106.倒:瓶子倒(dǎo)了,水倒(dào)了出来。


蒙娜丽莎恶搞版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