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想、中兴、小米, 为何都败给了华为

 昵称33339422 2016-05-15

华为最近有点火,先是知情人士透露华为高层成立“打乐办”(打击乐视手机,防止乐视挖人)到几天前最新的手机销售数据显示华为一骑绝尘,小米跌出前五。华为又在一个行业做到了老大的位子。然而本文不想从手机行业作为切入点,也不想对华为的NB歌功颂德,只想把华为定位为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思考的企业,从而粗略的梳理一下究竟什么样的中国企业才能做到长盛不衰。

我们以三轮PK赛展开论述。

第一轮,华为VS联想

华为和联想都是世界认知度最高的中国企业,代表了中国制造的最高水准。成立时间相近的他们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和企业环境,两位企业的创始人也都是很多人崇拜的偶像。然而两者却走着决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先说联想,联想靠代理IBM、惠普电脑起家。随着代理业务的扩大和对PC产业链上游的摸索,联想逐步具备了PC整机组装的能力,并于94年顺势推出自有品牌联想。进入21世纪,联想主动拆分自有品牌和代理业务,分别成立联想、神州数码两大子公司。作为太子的联想自有品牌此后不断地并购重组扩大规模,最终稳居PC端市场第一。

小结一下,联想走的是贸易路线,从商品营销和渠道推广开始,以运营驱动为主导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

再说华为,任正非44岁转业创业,到深圳做电信设备。从一开始便大胆从研发着手,力求掌握核心技术,从做好产品角度发力,逆推客户市场。随着初期交换机的研制成功,华为一炮而红。尝到甜头的华为就此明确了从自主研发到产品最后到客户的发展路线。

总结为一句话,华为走的是技术路线,技术带动产品

那么当前,两家的经营状况怎么样呢?

2015年

联想

华为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098亿/7%

3950亿/37%

净利润

46.59亿/12%

369亿/33%

核心业务表现:

1、联想核心业务

今年第一季度,联想PC出货量同比下滑8.5%和7.2%,在排名前5的PC厂商中,联想下滑的幅度超过了其中的戴尔、苹果和华硕。智能手机出货量仅为1080万部(险些滑出千万级的行列),同比大幅下降42%,环比骤降46%,远低于华尔街预计的1500万~1800万部。

2、华为核心业务

华为三大业务领域业绩均实现有效增长。运营商业务收入达2,323亿元人民币(358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主要受益于全球4G网络的广泛部署;企业业务收入达276亿元人民币(43亿美元),同比增长44%,在公共安全、金融、交通、能源等行业快速增长;作为2015年度最显著增长亮点,消费者业务收入达1,291亿元人民币(199亿美元),同比增长73%。

上述数据不难看出,联想各项业务均表现不佳,疲态倍显,而华为仍然能维持健康向上的态势。要知道,联想初期的业务规模是华为的数十倍。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华为完成了对联想的全面超越。技术为本带动业务的发展,厚积薄发,是华为获胜的法宝

第二轮,华为VS中兴

华为和中兴就像一对兄弟,谈此必及彼。他们的初期规模接近,又同时崛起于深圳;他们同样是技术大牛,又都是中国产品名扬海外的骄傲;他们都做到了破除国外垄断,又同为国际电信业巨头。

看似一模一样的电信双雄,实则有着不同的酸甜苦辣。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数据不会说谎,它反映的内容让人五味杂陈。目前无论规模,利润,产能比,华为和中兴其实已经不再一个层面上了,就连双方都最倚重的研发,华为都已经是中兴的几倍之多。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技术派,经历数年的发展差距咋这么大呢?

从外界的观察来看,达成普遍共识的是以下几点:

1、华为实施“领袖型战略“,塑造狼性文化,侵略性强不单纯注意市场需求,还注意竞争对手的攻防转换,强调高投入高壁垒形成的绝对技术领先。而中兴技术战略其实秉承了其“牛文化”温和宽容的企业文化特征,研发的核心要点在于适应成熟的市场,未必都是绝对市场领先的高新技术,明显是一种防守型的技术发展战略。

2、华为全体员工共同持股,保持利益一致,充分激发员工潜能;中兴创业元老受到重视,新晋员工经过数年的辛苦劳作可能仍然无法得到重用,有着典型的国企传统问题。

3、华为聚焦主业以电信设备为核心发展周边产业;中兴热衷多元化。

4、华为反对机会主义,中兴重视功利和实用主义

柿子越软越好吃,软实力是两者胜负的关键先生。

第三轮,华为VS小米

手机行业口水战是最近上演的大戏。不过这出戏码仅涉及华为手机部分。互联网新贵小米,借着互联网思维的这股东风,以年增长百分之几百的惊人速度成为中国手机业巨头,2014年更是荣登国产手机头把交椅。

反观华为,在互联网思维刚兴起的时候,一直没有把自己的思路调整过来。创始人任正非对互联网的看法说明了当时华为的态度。任正非在内部讲话曾说,“互联网还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互联网是改变了做事的方式。华为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别让互联网引起你们‘发烧”。“他提倡李小文精神,即朴实低调,心中有数,脑中有货的匠人精神,精益求精。

不过在小米咄咄逼人的营销攻势下,华为终于意识到了在手机迅速发展的阶段,营销和产品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之后,华为也开始像“风口上的猪”小米学习互联网思维,用小米的方法结合自身的优势征战手机这片红海。

从华为拜师学艺到现在仅仅两年,小米和华为变得怎么样了呢?还是用数据说话

(世界智能手机前五名2011年到2015年市场份额)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15和2016第一季度手机出货量)

青出于蓝的华为可谓高歌猛进,国内市场无论出货量、占有率均拿下头筹。而小米好像魔力不在,甚至被OPPO超越,和Vivo的差距也只剩零头。

风口上的猪爬得快摔得也快,是互联网思维不行了吗?恐怕不是。华为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默默跟耘。

1、品质追求

2012年实施精品战略后,华为不在沉迷机海战术,而是追求产品精益求精。当性价比竞争转为品质竞争的时候,坚持追求品质,自然脱颖而出。

2、技术为本

华为长期坚持自研芯片,从麒麟920到麒麟955产品越做越精。自己控制核心构件,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在同类产品体验中独显差异化优势。

3、善于学习

产品和技术是保持竞争力的根本,但是有多少品质优秀、技术过硬的好产品最终倒在了营销上。能够意识到自己营销上的短板,学习对手的长处,迅速调整思维弥足珍贵。

反观小米,曾经的互联网思维着实让所有对手倍感压力,但互联网只是营销手段。营销终究有穷尽之日,不可能成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的因素。任何商业的成功,营销是锦上添花的事,最终还是产品和技术说了算,因为用户在教育后终究会成熟起来。在硬件过剩的时代,有技术底蕴才能做出差异化,获得市场成功

华为三大战役的阶段性胜利带给我们很多收获,尽管未来会发生什么没人知道,但历史就是拿来震古烁今的,因此不妨提炼一下华为总能成功的要素。

1、技术、技术、还是技术最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始终深耕研发,秉持工匠精神的华为实在可怕。

2、以狼性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狼性文化就是一种血性,一种敢为人所不为的锐意进取精神,一种对胜利保持饥饿感的狠劲。这或许是军人出身的任正非为华为打上的烙印。

3、敢于干翻自己互联网思维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革新,尤其改变了产品的销售模式。如果华为死守传统营销那一亩三分地,不敢革自己的命,恐怕生死未卜。

企业无法复刻,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然而只有构筑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青春永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