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晚年数次向子弟推荐张英的《聪训斋语》,他说,读这本书不但可以修身,还可以养生。 张英就是那个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的主人公,在康熙年间当到大学士,相当于副总理吧,他的那首劝慰家人的诗脍炙人口: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聪训斋语》是张英退休之后,写给儿孙的家训,其中颇多见道之语。什么叫见道之语呢?就是阅尽人生种种之后,那些看透了的话。我抄一些跟大家分享吧(原文多为小篇章的形式,我都给断开了,只摘取语录,括号中的是我的感悟): 1、圣贤领要之语,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此语出自《尚书》,用大白话讲,即:学坏三天,学好三年。) 2、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 3、扫地焚香,清福已具。其有福者,佐以读书;其无福者,便生他想。 4、从来拂意之事,自不读者见之,似为我所独遭,极其难堪;不知古人拂意之事,有百倍于此者。(张英举苏东坡、白香山、陆放翁人生多艰为例。) 5、富盛之事,古人亦有之,炙手可热,转眼皆空。 6、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 (以上皆开篇中语,大致言读书养心。) 7、予于白陆诗,皆细注其年月,知彼于何年引退,其衰健之迹皆可指,斯不梦梦耳。(此言读书之法,与我正在编的《曾国藩实学》的思路相契。) 8、圣贤仙佛,皆无不乐之理。彼世之终身忧戚、忽忽不乐者,决然无道气、无意趣之人。孔子曰乐在其中、颜子不改其乐、孟子以不愧不怍为乐,论语开首说悦、乐,中庸言无入而不自得,程朱教寻孔颜乐处,皆是此意。 (此真见道语,会读书。) 9、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10、古来士大夫学琴,类不能学多操。白香山止《秋思》一曲,范文正公止《履霜》一曲,高人抚弦动操,自有夷旷冲澹之趣,不在多也。 11、放翁诗曰:琴到无人听处工。 好了,一天抄一点吧。这几则,您有何高见,请在下面留言。 谷园 2016.5.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