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精读近3000本书的书痴,不少朋友都在找我要书单,可是我认为读书的乐趣之一在于选书,挑选一本书正是你阅读的开始。别人家的书单,虽然一目了然可以提供建议,但是却让你失去的挑选的趣味。其二,书单的个人性太强,或偏鸡汤或偏文学或偏工管,唯独缺了哲学。其三,推荐书单的人真的阅读量够了吗?没有一个量的积累,何谈书单一说。正如超市中购物,只有足够大的超级才能支撑各类顾客的需求。所以,在自己读书未满5000本之前,我还不愿意写关于自己书单的推荐。 书房一角 关于大师书单系列—— 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坚持“溯源”式阅读外,更喜欢“原典”式阅读。“原典”即为从一本书出发,相继阅读该书所提及的所有书目,以此建构知识的网络。这样的阅读方式,第一有利于相关学科知识的搭建,第二会让你站在巨人肩膀上,高屋建瓴地享受精神花园。 所谓的大师,是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时代的大咖,他们同样站在前任的基础上,攫取知识的力量,他们的思想是时代的承前,也是精神的传递。因此,我在精读的书中,选取了十个大师级人物,为大家梳理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所读过的作品,并且附上他们本人的著作。 希望大家看过大师们的“读书馆”后,能发现不一样的读书乐趣和选书方法。而我会在完结篇中附上我的选书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幕:桑塔格的书单——从文学到哲学的跨越 苏珊·桑塔格几乎照耀了20世纪哲学和文学的星空,关于她的文章凤毛麟角,但是关于她的论文著述多如牛毛,由此可见知识分子和学院派对她的偏爱。在桑塔格的作品中,我发现了一座图书馆,也完成了2012年上百本书的简读和精读。 桑塔格年轻时的留影 桑塔格的阅读可以追溯到她的幼年。她9岁开始啃《悲惨世界》10岁的时候,她找到了她的第一个文学之父——艾伦·坡。 艾伦·坡的哥特式小说既有趣味,也有知性,他笔下的人物被思想的激情所鼓动。他让桑塔格有了“对内在性、忧郁、心理执着,对推理的刺激、变态,以及对不顾后果的自我意识的性情的最初了解”。?? 12岁的桑塔格已经不满足于爱伦·坡用文学给她带来的内在快乐,于是她从哈里伯顿的游历世界中开启了对世界的外在渴望。这一时期,占据了桑塔格心灵的还有《居里夫人传》《小妇人》以及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 13岁的桑塔格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积淀,但是仍旧可以看出她对法国文学的偏爱,沉迷在法国作家纪德的日记之中。纪德是法国文学的异类,献身于戏剧、艺术、政治和音乐,是一个十足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 “我又沉浸在阅读纪德之中——多么清晰、多么精确啊!他的人本身真是无与伦比……整个下午我都沉浸在阅读纪德之中。”? 善变的桑塔格对于思想的猎取就像在填补一个宇宙黑洞。与纪德《日记》不同,托马斯·曼的《魔山》让她惊呼: “纪德所有的小说似乎都微不足道,而曼的《魔山》是要读上整整一辈子的。” 她欣赏的是《魔山》中那些“自由而充满激情的谈话”。桑塔格似乎找到了一种形式,将头脑中奔涌的思想以正当的方式放入小说中,也自此埋下了桑塔格小说晦涩难懂的因由。 熟悉桑塔格的伙伴都知道她有哈佛大学文学哲学双硕士学位。这样的积淀与她16岁进入芝加哥大学之后的阅读密不可分。芝加哥时期的桑塔格更多开始读一些哲学作品,她说她最崇拜的三个哲学家是柏拉图、尼采、维特根斯坦。 20岁的时候她几乎推翻了之前所有的作家,因为她看到了卡夫卡的作品。她在日记中写着: 在书店我翻开一卷卡夫卡短篇小说集;翻在《变形记》的一页。就像身上挨了一击,他的散文的绝对性,纯粹的现实,没有任何强加的或者晦涩的东西。我对他的钦佩在所有作家之上!? 和他相比,乔伊斯是何等愚蠢,纪德何等恬美,曼又是何等的空洞加夸夸其谈。只有普鲁斯特是同样的有趣——几乎。但是卡夫卡哪怕是最为混乱的叙述也具有那种现实的魔力,而所有其他现代作家都不具备这一魔力,一种令你牙齿打颤、极度难挨的剧痛。 对这时的桑塔格来说,纪德、托马斯·曼的位置,被卡夫卡取代了。她将卡夫卡的故事架构作为模仿的样板,“以抽象的风格讲述——尽可能少坐实”。这时距桑塔格写出她的第一本小说《恩主》还有7年。 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桑塔格阅读过的书籍和相关作家。 诗人—— 但丁、阿尔奥斯托、塔索、提布卢斯、海涅、普希金、兰波、魏尔伦、阿波利奈尔 剧作家—— 辛格、奥尼尔、卡尔德隆、萧伯纳、海尔曼 小说、自传——
《柏油》——舍伍德 安德烈? 《背道而驰》——于斯曼? 本文参考书目: 《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 《重生:苏珊·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47-1963》 作者:水墨依然 传播学硕士 典型性射手座患者,穿梭在电影、音乐、文学之间,不放过任何文艺的领域。傲娇地吐槽,放肆地码字,如此而已。 本文由水墨依然授权古尔浪洼的方寸江湖头条号首发,网媒转载或纸媒发表,请预先取得授权。 |
|